王合春,李 娆,陈 斌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健康行为的理解,增进健康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1]。开设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宗旨是通过有计划的课程组织帮助学生系统、科学、全面地掌握健康知识,形成积极的健康信念和态度,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定位、内容框架、师资配置以及课程评价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和质量[1-3]。为了解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于2021年底至2022年初对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的3个区县共13所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经济水平(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GDP排名)选择A区(866.26亿元)、B县(502.58亿元)、C县(186.54亿元)3个区县,在3个区县中共抽取7所小学、6所中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五、六年级及中学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样本量的计算采用设计样本α=0.05,Z=1.96,P值取我国儿童肥胖率6.4%(取值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允许误差(E)为0.035,分层为3层(经济水平高、中、低3层),N=Z2[P(1-P)]∕E2,计算出需要调查的最少学生样本为1 128名。
1.2.2 调查方法
对学生采用自编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健康知识、行为以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其中健康知识部分参考《健康素养66条》。问卷整体信度为0.826,效度为0.882。健康行为形成率(%)=答对健康行为题目总数/调查健康行为总题数(即每份问卷健康行为题目数×调查应答人数)×100%
问卷参照既往文献设计初稿,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修改,并对问卷进行预调查,保证问卷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调查员经过统一的培训、实习及考核。问卷由中小学生在调查员的陪同下自行填写;填写过程中如调查员发现漏项、错项和书写等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进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收集中小学生调查问卷3 632份,有效问卷3 618份。其中,A区收集调查问卷1 130份(小学607份,中学523份);B县收集调查问卷1 179份(小学582份,中学597份);C县收集调查问卷1 309份(小学622份,中学687份)。这3个区县中的男生和女生比例接近1:1,而每个区县留守儿童的比例均达到了22%以上。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n(%)]
调查发现,健康教育课开设率在94%以上,但仅有一半每月健康教育课≥4次;A区回答有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最少(39.3%),有健康教育课本的人数均在76%以上。见表2。
表2 中小学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n(%)]
在学校健康环境建设方面,回答有健康知识宣称标语、配备流水和洗手液及有心理咨询室的比例分别为90%、66%和76%。见表3。
表3 中小学健康教育环境建设情况 [n(%)]
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父母和书本。此外,网络也是重要的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见表4。
表4 中小学生的健康知识来源(%)
小学生的健康知识满分为20分、中学生为25分。本次调查中,小学生平均分为15.4±0.1,中学生为17.6±0.1。三个区县中,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最高的是A区,其次是B县、C县;中学生健康知识得分最高的是B县,其次是C县、A区。留守儿童的健康知识得分16.39±3.3低于非留守儿童16.5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见表5。
表5 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知识得分
健康行为形成方面,B县喝含糖饮料的情况最好,其余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为C县最高。小学生除了每天运动时间外,其余健康行为习惯均好于中学生。非留守儿童在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玩电子产品时间、刷牙习惯和每天吃早饭的健康行为好于留守儿童。见表6。
表6 中小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 [n(%)]
本次调查的重庆市3个区县中,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A区、B县和C县。但调查发现,虽然A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是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可能是由于管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所致。本次调查发现重庆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健康教育开课时间得不到保证。这可能是因为健康教育不是升学必考的科目,往往被其他科目挤占时间。②缺乏健康教育教材。可能是由于健康教育课程不属于学科类课程,学校一般不会统一购买专业教材。③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数量有限。④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上,对健康教育不太重视;留守儿童可能是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关心,而本研究显示父母是中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
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领,大力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保障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改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和师资[4-5]。②加强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6]。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为学校提供体检和日常健康监测服务。③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全社会应提高对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7]。④广泛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卫生健康、教育和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优化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度,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程[8-9]。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区县各级教育部门对进入中小学校的活动严格限制,导致课题组现场调查时无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其次,由于经费、人力、物力的限制,本次调查只在3个区县开展,未能实现点、线、面的全覆盖,获得的样本有限,无法全面评估近年来重庆市学校健康促进和健康方面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