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榕灿,杨乐,李哲
·学术广角·
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探讨
夏榕灿1,杨乐2,李哲3*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的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优势及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体系,拓展资金来源、保障资金链的稳定性,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对策。
中医药;医养结合;社区养老
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5.44个百分点[1]。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有效整合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成为养老服务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是指以社区为中心,通过整合社区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一种健康养老模式[2]。由于中医学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调理以及养生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改变老年人就医路径多样化不足的现状,推动健康养老的建设,将中医药医养结合应用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医养结合的概念于2013年被首次提出[3],2015年明确将中医药纳入医养服务的范畴,提出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把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和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作为主要任务[4]。要提升医养结合信息化水平,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发挥中医药在老年预防保健、综合施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未病先防,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也从“重治疗”转为“重预防保健”。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虽能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但养老与医疗资源的整合程度远远不够。为了满足养老服务的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我国健康养老规划朝着“智慧”“互联网+”“普惠”等方向发展。医疗机构、社会非医疗机构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社区和居家养老密切合作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体系基本形成,但存在医疗资源不足、收费门槛过高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现有的医养结合政策侧重于满足失能老人的医护需求,而针对功能衰退和功能完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政策在内容和可实施性上相对较弱,导致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不全面且缓慢[5]。中医药的加入可弥补这一不足,在疾病治疗方面辨证论治,根据每个老年人的自身情况遣方用药、针灸治疗等,在康复方面通过推拿、八段锦、太极拳等适合老年人的项目强身健体,在日常护理方面根据季节气候提供药膳食疗养生。通过整合中医医疗、康复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能够缓解目前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融合。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融入中医药的医养结合才是完整的医养结合模式。
养老服务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性任务,需要政府主导、机构提供服务、老年人及提供服务者积极参与,三方面缺一不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区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活动,形成无私奉献的社会氛围,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周围企业等自发地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既能够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又能为医养结合的持久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如湖北中医药大学时珍爱心社与武昌区养老机构长期开展合作[6],学生志愿者每周都会前往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中医养生讲座,提供针灸、推拿服务及健康咨询,与老年人一起制作香囊、足浴包等,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良的中医药服务,还能激发中医药高校学生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
我国目前尚缺乏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相关规范和立法,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监管无据可依。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也会导致服务人员、医护人员对于医养结合概念认知模糊,对政府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人口老龄化目前处于“未富先老”的发展阶段,中医药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购入医疗设施,及开设病房、招聘医师和护理人员等。因此资金不足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大难点。一方面,目前的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政府,缺乏持久性。且医养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和落实。另一方面,部分资金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捐献,包括企业和个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以上2种资金供应渠道都缺乏长期稳定性,限制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目前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及专业的医养服务人员。一方面,缺乏对医养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目前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大部分员工是志愿者,如高校学生和年纪较大的退休人员等,具备管理学、中医养生学、康复护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储备的员工极为短缺,非常影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设和持久运作。另一方面,医养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高、工资待遇方面较低,且医养机构不具备职称评定晋升资格,很难吸引和留住高质量人才。
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医养结合规范发展的前提,因此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规迫在眉睫。要规范中医药参与社区养老的服务标准等具体措施,落实完善与中医药医养结合相关的意见,制定相关的资源管理配置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为中医药特色养老的科学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培养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自觉开展诚信服务,提高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政府应给予中医药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稳定的资金支持,在税收方面可以为加入中医药治疗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优惠政策,从而减轻其运营负担。完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既可降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本,又能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鼓励和支持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民政部门及社会资本等开展合作,以新建、托管、协作等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7]。营造无私奉献的社会环境,促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从社会方面增加资金支持和人才来源。
中医药医养结合机构需加强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所提供的帮助,吸纳专业性人才,将所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完善机构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及工作积极性,使整体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在人才来源方面,促进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建立中医药医养结合实践基地,落实资助相关专业学生的政策,培养中医专业高校学生参与养老事业的热情,为专业人才的储备打基础。并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的人才转型输出、技术指导等合作,构建良好的“医养生态圈”[8]。
随着老年人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药参与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新的发展趋势,将养老服务与中医药结合起来,既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又能通过日常调理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但还需政府、社会、机构各方的共同参与,促进我国中医药医养结合型养老事业的发展。政府方面需加强相关法规建设,为中医药在养老助老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法制后盾;社会方面需要加强各界对养老工作的重视,提升公民的尊老爱老精神;中医药服务机构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及中医医疗水平。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中医药参与的健康养老建设,使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日趋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1-05-11)[2022-02-08].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3.html.
[2] 陈鑫圆,孔国保,马凯,等.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68-1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 意见[EB/OL].(2013-10-15)[2022-02-08].http://www.nhc.gov.cn/ lljks/zcwj2/201310/2981e5afc2f4454da21942f7bdf0528e.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EB/OL].(2022-02-07)[2022-02-0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01/content_5676342.htm.
[5] 孙鹃娟,田佳音.新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的中国医养结合政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9):58-65.
[6]湖北中医药大学.时珍爱心社与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EB/OL].(2016-12-01)[2022-02-08].https://www.hbtcm.edu.cn/info/1045/6865.htm.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7-03-13)[2022-02-08].http://bgs.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18-03-24/1354.html.
[8] 司富春,宋雪杰,高燕,等.我国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析[J].中医研究,2016,29(8):1-3.
Discussion on the Model of 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Combining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CM
XIA Rong-can1, YANG Le2, LI Zhe3*
(1.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l Literatur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TCM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degree of the society, the model of 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combining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CM has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legislation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expanding the source of fund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apital chain,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practitioners.
TCM; combining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R197.1;D669.6
A
2095-5707(2022)06-0041-03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6.007
夏榕灿,杨乐,李哲.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6):41-43.
夏榕灿,E-mail: xrc333@126.com
李哲,E-mail: 3058802679@qq.com
(2022-03-31)
(修回日期:2022-04-22;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