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 政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岜盆村的农副产品收购点热闹起来。村民纷纷将自家种植的柠檬、茄子、豆角等果蔬送到收购点。随着一辆辆大卡车到来,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子洲给客商当起了向导。
曾经的岜盆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闲散土地达20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2013年,村里开始发展种植果蔬等农产品,奈何规模上不去,农产品无人问津。
去年以来,岜盆村推动产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全乡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和物流货源通道,通过主动邀请周边6个村整合资金72万元合作经营抱团发展,以“强村带弱村”的模式,推动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村村达标,当年村集体经济达19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与村结对后,交流更多了,感情更深了,村民钱包更鼓了。现在已建成的包装箱生产线有4条,年生产包装箱250万个,年批发销售果蔬3.5万吨。”如今的岜盆乡群众切实感受到抱团发展的实惠。
这样村村抱团,共同协作,一起书写共同富裕文章的村子,在崇左市还有很多。疫情当下,如何实现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凭祥市上石镇党委组织成立“支部互帮,干部互派,共享资源,共同致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联盟。截至目前,全镇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有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强不强、农民钱包“鼓不鼓”,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近年来,崇左市聚焦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等瓶颈,注重“地域相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引导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强村开展结对帮扶,在产业项目、劳务服务、合作发展等方面支持帮助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宁明县北江乡北江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李军宁最近多了一个身份——村集体经济公司董事长。作为一个集体参股企业,周边7个村(社区)的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5月29日,北江乡村集体经济公司揭牌成立,公司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李军宁和其他6个村(社区)的党总支部书记自发入股100万元。
“成立仅一个多月,公司单租赁服务一项收入已达10万元,带动40位村民就近到木材加工厂就业,预计今年收益能突破50万元。”李军宁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北江乡北江社区位于林业资源富集区,但由于山多地少,经济结构单一,制约村民增收致富。今年,宁明县立足北江乡交通区位优势,培育精深加工产业,拉长林业产业链,创新“村集体经济+专业公司”木业经济发展新模式,统筹全县各村集体资金3600万元在北江社区建设木材加工厂。
“只有做大,才能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公司化’运营,本地群众深度参与到木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变观望为主动,真正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北江乡党委书记潘国威说。
以实体化、公司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为重点,崇左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实体产业,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各乡镇或村(社区)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40个,推选125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或“两委”干部、能人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公司法人代表,选聘创业致富带头人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公司职业经理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胆闯市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关键的是拓宽村民致富门路。天等县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以“能人领办”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致富能人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发展适合本村的肉牛、甘蔗、油茶、桑叶、富硒米加工等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辐射带动项目所在村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
宁明县板棍乡上松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过去因没有产业支撑,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上百亩水田成了撂荒地。今年,宁明县创新推行“红色责任田”工作模式,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认领集体经济产业责任田。
龙州县发挥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澳洲坚果优势,大力发展坚果产业,拉长坚果产业链,打造形成坚果规模化、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今年上半年,崇左全市864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有项目、有收入”,累计收入749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85%,实现大幅增长;5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352%;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有187个,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有65个,达到50万元以上的村有19个,超百万元的行政村有7个,实现了总量和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