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若想让小学生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留意身边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强化对文章的深入了解。近年来,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有了较大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也变成了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爱上观察,乐于观察,了解观察能力对自身阅读效率的提升作用与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那么对于学习效果来说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变成一种能够让学生激发自身积极学习心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对阅读学习有一个强烈的参与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去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利用观察能力来对更深层次的阅读内容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只有合理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持续性地深化观察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观察能力对自身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更强劲的阅读兴趣,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观察,深入分析,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对观察能力具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明白观察能力对自身阅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的手段结合学生实际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时,就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观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或者是相关情节,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文章中所讲述的重点以及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明白作者在创作文章时的所知所想,提高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积极性[1]。
观察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文章内容,还能够在观察后牢记相应的写作方式与写作技巧,在后续的写作练习中将观察到的内容充分应用。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就会激发其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观察兴趣,在观察日常事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并记录下来有意义的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提升观察力的作业,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就能帮助学生爱上生活观察,使之阅读文章时也能更加全面且深入,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接受知识的灌输,并单方面学习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加强,只是循序渐进地跟着教师教学进度与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教师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及,教师应该明白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引导即可。倘若做不到这点,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在阅读文章时调动不起自己的思路,无法通过观察来了解文章内容[2]。
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部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思路,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在为学生讲解文章内涵时,也是按照相应的教学模板进行套用,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一点点减退,阻碍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发展。
例如笔者在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因为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往往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一篇新文章时,先让学生略读一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讲解。在讲解时,笔者为了更好地划分课文中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了将整篇课文分成不同部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将本来可以串联的知识点强行分开,使得学生不能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内容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较小,但是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由于学生所接受系统教育的程度较浅,也没有接受过长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在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时,会对文章内容缺乏相应的理解,不能通过观察能力来分析文章内容,在这种影响下就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缺乏重视,只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来说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着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正确观察步骤,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将阅读内容梳理清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中,丰富的课文内容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相应的观察能力教学。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结构往往较为简单,描述的形式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并充分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作者对一件事物或者景物的描写顺序来判断观察步骤,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3]。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笔者可以先对作者画杨桃的场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杨桃不同角度时的特点。紧接着通过课文来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对画杨桃的兴趣所在。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文章作者描写的顺序来帮助学生掌握画杨桃的步骤,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这种写作方式产生了哪种写作效果。当教学完成后,笔者还会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观察方法来观察其他类型的文章或者现实事物,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观察能力固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能力,但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观察时,往往要有相应的选择性,选择文章中的主要文段去进行观察,对一些起到修饰或引渡作用的文段则可以进行粗略的观察,通过这种方式来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文章内容时能够及时地找到主要的的观察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分辨文章主次内容,还能有选择性地观察文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例如,在笔者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首先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是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观察时要优先挑选重点文段,其次是要在观察的文段中找到着重观察的点,最后是要在合理的观察区域内去锁定观察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观察过程中的选择性。例如,在笔者引导学生以“同学”为题写一篇作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寻找写作对象,在找到写作对象时就可以着重分析其中值得书写的事迹,最后再进行突出描写即可。通过这种观察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对象进行观察,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一点,那就是观察的方式与观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眼睛去看,耳朵去听,用手去触碰,等等,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件事物去进行深入观察,充分了解阅读中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端午粽》一课时,文章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就体现出了丰富的观察方式与途径,用眼睛能够看到粽子是被青色的叶子包裹着,用鼻子闻到其中浓浓的香气,用耳朵听到粽子煮好打开锅盖的声音,用嘴去品尝出甜美的味道。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对粽子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粽子的内涵。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事物内涵的了解程度,还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所有事物的感知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类,然后进行逐一观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致的观察能力,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观察点所包含的意思,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所引申的意思。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观察兴趣,更好地展现自身的观察能力。此外,在教学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对文章描写重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在其中掌握观察对象的重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精神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观察重点[4]。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笔者首先会将课文背景中的三国作为划分方式,分别去分析魏、蜀、吴三国中的人物与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阅读内容进行观察与思考,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深意。而在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手指》这一篇课文时,首先会让学生去分析不同手指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小学生明白只有五根手指进行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也能够明白课文手指寓意着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去找到文章的写作重点,还能适当地简化阅读步骤,让学生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深入观察,并展开相应的思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阅读学习有着极大的提升效率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依靠相应的观察能力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与掌握。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文章写作技巧,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提升对文章的赏析力,以多元化的感受来对文章的总体价值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观察能力来提升阅读与写作水平。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升观察能力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切实有效的观察能力提升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深刻感受自身观察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文章内容时能够更快更准地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刻的引申含义,提升学习信心,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