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颢瑞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抚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集中民智、决定地方发展大政方针和确定新一年发展走向的重要会议,会上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政策信息和民生信息,人民群众对每年“两会”给予高度关注。“两会”报道是地方主流媒体权威发声和扩大影响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媒体报道的“新闻富矿”。一直以来,抚顺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市级“两会”的新闻报道,将每一年的“两会”新闻报道当作对新闻队伍的一次重要“检阅”和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一次阶段性“大考”。近些年,为了多角度呈现“两会”盛况,抚顺广播电视台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会议期间实现广播、电视、新媒体融合报道,让广大市民通过更多渠道、更多平台,更直观地感受“两会”。在会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会后做好会议报道的总结回顾。作为“两会”记者,功底、准备、勤奋缺一不可。笔者结合以往报道经历,浅谈做好“两会”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俗话说,“凡事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战力求有备而来”。“两会”报道任务虽然艰巨,但只要在会前做足充分准备,就意味着为“两会”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会前,抚顺广播电视台通常会召开动员会。这场“战役”不仅是体能的比拼,更是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比拼。动员会旨在要求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调整心态,鼓舞士气。尽管参加“两会”报道的采编人员都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精兵强将,但“两会”前的“厉兵秣马”还是十分必要的,它会让整个编采队伍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提高大家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强化舆论导向,提振精气神,提醒台前幕后的编采人员立即将大脑调整至“两会”模式。所谓“两会”模式就是从动员会到“两会”结束,必须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心态积极应对,打一场漂亮仗,力求圆满完成“两会”的各项报道任务。
二是带领参会编采人员重新温习“两会”各个报道环节,制定周密的报道计划,强调注意事项。前方文字记者要提前做好程序性报道稿件的准备工作,编辑记者可以找出以往“两会”程序性报道稿件重新温习,根据报道计划和日程安排,拟出程序性新闻初稿,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会议期间忙中出错。同时还要收看回顾以往“两会”新闻片,安排摄像记者提前进入会场熟悉环境,根据拍摄角度需要和会场实际环境,提醒记者布置灯光线路、找好拍摄角度、确定机位,这些准备工作都为现场报道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也打出了提前量。
三是精心策划研究如何在常规报道基础上出新出彩,有更多看点,让“两会”报道更加深入人心。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会”年年报,如何让“两会”新闻更有看头,策划很重要,创新是关键,要“出新”就要“出心”,动员会上,领导给出创新方案,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找特点、抓细节,提出修改意见。与此同时,参会记者还要具备应急反应能力,以应对现场突发状况,并在现场及时捕捉新闻点,提高现场掌控能力,抓住新闻亮点,让新闻获得更多人关注。
可以说,融媒体时代下,每一年的“两会”报道是广播电视人向党和人民的一场汇报,也是对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检阅,更是广播电视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展示。“两会”现场对记者来说,是会场更是战场,“两会”报道犹如一场“攻坚战”,无论是前方记者,还是后方编辑,都要在上战场之前调整心态、整理装备、积极应战。
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两种最基本的素养。一是要有好的心态,会前一定要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对待“两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松,不把“两会”当回事,如果完全放松难免会出现一些疏忽和纰漏。当然,也不要精神过于紧张,那样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二是要拥有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应对会议期间的一些突发和紧急情况。因此,参会记者一定要平衡心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迎接考验。
“两会”报道中,台里通常会安排一些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记者参加报道,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强的应变能力,一旦遇上突发事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高效处理问题。良好的心态是前提,丰富的经验是关键。2018年,抚顺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安排在某日14:30召开,会议持续两小时,《抚顺新闻》栏目播出时间为19:35,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给记者赶回单位完成后期制作带来一定难度。人大报道组带队领导在会前做足准备,细化分工,精心安排,叮嘱记者会前必须认真察看领导座位排序,根据稿件将画面在头脑中仔细编排一遍,并做好记录。回到台里,记者按照拍摄分工各自进行剪辑,最后负责画面合成的记者,按照既定计划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成片,确保当日新闻安全无误按时播出。事实证明,“两会”记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过硬的业务素养,才能从容应对“两会”的“大考”。
心态好、经验多、应变能力强,再加上“细心”二字才算完美。在“两会”报道中,需要参会记者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少了“细心”这道安全锁,记者一定要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用敢于较真的态度,认真对待报道中的每一段文字,字斟句酌、逐一校对、审慎成文,采访时一定要核实清楚采访对象的职务和姓名,以免弄错,出现事故。不能单凭经验盲目行事,否则就会因为一时疏忽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例如,2016年“两会”期间,在其中一次主席团会议中,虽然记者提前20分钟到达会议现场,却因为会前没有认真察看参会人员名牌和座次而“漏项”,由于会议召开的时间又很短,拍摄时间紧任务重,忙乱之中漏拍一位重要领导,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新闻事故。尽管事后台里开会总结失误经验教训,但是这个无法弥补的错误对整个报道造成一定影响。还有一次,大会秘书处通过邮件发来大会主席团人员名单,误将一位领导名字打错,那时已经临近晚间新闻播发时间,但后期编审依然坚持逐字校对,最终在审片过程中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两会”期间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实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记者、编辑、播音等环节,彼此间更应讲究通力配合、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两会”报道是一个有机整体,编采不能分开,各论各的,编采脱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失误,前方记者临时抓拍现场新闻,却因没有及时告知后方编辑,导致后方编辑的整体编排思路被打乱,编排内容缺失,给编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前方摄像记者有责任把前方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反映给后方编辑。在稿件采写、画面编辑过程中,遇到有些特殊情况也要及时与编辑沟通,编辑也要清楚一线记者的安排,谁负责哪一块,要能对上号;对会议的日程安排,更要了如指掌,手边必备一份日程表,按照会议进程主动与记者联络,确定采访进度,以便统筹安排编播。
如果说,导向是“两会”报道的第一生命线,那么创新就是第二生命线。以往的“两会”报道,观众的反映是现场感不强,时效性不够,观众看着不解渴。虽然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都是一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记者,但是会因为多次参加“两会”,出现疲惫和厌战的不良情绪,认为“两会”新闻程序性报道多,多数又是通稿,报道形式千篇一律,必须中规中矩,很难出新。久而久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业已形成。“两会”报道年年写,好写也不好写。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大会开幕、分组讨论、会议闭幕,程序性报道多,通稿多,稿件应该算好写,可是,记流水账似的报道方式难免会让观众看了没情绪。“两会”新闻年年做,好做也不好做。把握领导排序、注意声画对位,让整个新闻片排序合理、画面讲究又不失庄重,就算是一条好的程序性消息,如果说程序性报道是必须,那么创新性报道则是必然。
如何打破以往“套路”,做好“两会”报道,让“两会”报道严肃庄重,更好地宣传代表建言献策、委员参政议政,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难题;如何拓展报道空间,延伸报道内容,创新报道方式等,都是台领导和采编人员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内容上要有新突破。新闻的两大特点就是“真实”和“新鲜”。对于“两会”报道而言,真实是“必需品”,新鲜有选择性。创新没有止境。针对“两会”报道,抚顺广播电视台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注重内容创新,在会场内外捕捉新鲜的新闻题材和内容。比如,2018年“两会”期间,为体现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对市“两会”的高度重视,清原、新宾两个满族自治县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集体身着满族服饰亮相大会现场,在会场上刮起一股“最炫民族风”。通常满族人只有适逢盛大节日或重要场合时才会身着民族盛装出席以示对事件本身的重视。记者及时发现这一新闻亮点,对其进行报道,赢得了电视观众的点赞。记者深度挖掘贴近民生、贴近群众的“两会”新闻,把更多着眼点放在民生问题上,寻找新闻线索,筛选新闻题材,抓住两会“汇集民声、表达民意、为民服务、推动发展”这一主线,让“两会”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两会”。2019年以来,每年“两会”期间,抚顺广播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都会对抚顺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以及乡村振兴、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报道,采访市人大代表、相关领导,邀请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解读,让观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抚顺发展规划和未来走向。通过“走转改”的形式深入普通百姓、深入城市乡村,重点关注道路改造、交通管理、文化惠民、村镇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引起代表委员重视,另一方面以建设性的态度积极建言,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同时在《抚顺新闻》栏目开设专栏,深度剖析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帮助观众更好地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实质,及时向观众传递各项民生信息,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的报道,使会议精神得以传达,民众意愿及时表达。
2.报道形式和载体上有新突破。“两会”多是会议,想在以会议为主的“两会”报道中出彩,就要按照改进文风、会风的规定,创新报道的形式和载体,进一步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方式,勇于探索、创新会议新闻报道新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新媒体发展迅猛,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抚顺广播电视台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台网联动,创新载体,采用网络平台、电台直播等手段与观众互动,进一步提升“两会”新闻的传播效率。每年的市两会,抚顺广播电视台都会在其门户网站“抚顺新闻网”及微信公众号“抚顺新视线”开通报道专栏,及时更新报道内容,邀请代表委员走进新闻直播间,打造联系百姓和代表委员的互动热线,全角度、立体式报道“两会”盛况,从而提升“两会”新闻传播的效率,扩大报道规模,形成宣传声势,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加强政策解读和评论力度,形成了全媒体融合互动、互补、共赢的良好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抚顺新闻网通过视频、图文两种直播形式,对会议进行深入报道,让群众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打破空间与距离的界限,开启“带你身临其境看两会”模式,使“两会”报道更全面、覆盖面更广。
对会议新闻报道,我们运用灵活报道方式,不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2015年“两会”期间,《抚顺新闻》栏目创新设置两个报道现场,一个是立足会场,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新闻点;另一个是在新闻发生地采访调查。每天的新闻节目除了播发大会消息外,还组织记者采访代表委员,内容涉及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在会议期间的活动、关注的热点等,更多运用现场实况声音反映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全过程,体现“两会”服务大众、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旨。
基于“两会”本身的重要性,媒体的参与度极高。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等问题。以“两会”为契机,从报道内容、形式和报道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亮点频出,而关注民生、追求鲜活生动的原则也已经成为媒体努力的目标。可以说,“两会”报道是随着中国社会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创新和突破的,同时“两会”报道本身推进民生建设的作用日渐显现。从“两会”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看出新闻语态变化,“软”化的新闻报道语态、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更符合观众要求。由此得出结论,适当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新媒体环境下,“两会”新闻报道更加精彩。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充分应用媒体融合新技术,在“用得好”上下功夫、有真章、见本事,再造电视媒体“采编播传”全流程,以“两微一端”及短视频平台等新渠道拓展传播空间,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进军新闻舆论主战场主阵地,同时,也要采写出更多观众爱看、政府满意、亮点频现的“两会”报道,为数以万计的观众呈现有深度、有温度、有新意、接地气的“两会”报道,让新闻媒体真正成为架设在政府与百姓间的桥梁,成为百姓了解政府工作的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