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痛风的发生原因与有效管理措施

2022-11-16 06:04:44于庆池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痛风病病鸡痛风

于庆池

山东省平阴县畜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平阴 250400

实际养鸡生产中,痛风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养鸡场鸡群发生痛风病趋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当前集约化饲养生产模式的鸡群更多见痛风病的发生,在鸡群采食的过程中,以及鸡群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都存在很多因素诱发痛风。所以,痛风病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我国养鸡业的生产,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1]。

1 鸡痛风的发生原因

根据相关报道以及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发现,临床中可以引起鸡只发生痛风的因素非常多,但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体内的尿酸含量过高,另一类就是机体尿酸排泄出现障碍。当前大多一致认为鸡只发生痛风的基础就是肾脏受到原发性的损伤而造成,痛风也就是鸡只肾脏功能衰竭。

1.1 鸡只体内尿酸含量过高

生产中对于肉鸡和蛋鸡开展过度的选育将鸡只的生产力在最大的限度进行了提高,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商品鸡群感染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有序进步,给饲养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鸡只肾小管对尿酸分泌存在缺陷的情况,如果采食的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正常也会引发痛风[2]。

鸡群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如果蛋白含量过高,尤其是饲料中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就会在鸡只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如果鸡只机体的肾脏功能正常,采食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之后,通常仅仅表现一过性的血浆尿酸水平升高,但是一般不会发生痛风病。

1.2 鸡只机体尿酸排泄障碍

生产中如果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禽流感以及传染性肾病和雏鸡白痢等,都会造成机体的肾脏组织直接性的损伤,造成肾细胞发生崩解的情况,从而导致机体尿酸的排泄功能存在障碍,最终引发痛风病。霉菌毒素以及重金属离子会以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造成机体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损伤,导致肾脏出现实质变性,从而引发痛风病。

鸡群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如果维生素A或者维生素B比例过低,同样可以引起机体的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上皮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以及发生角质化变化。细胞的脱落物以及尿酸盐会给肾小管的管腔造成阻塞从而引发肾脏痛风。维生素A对于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鸡只体内呈现缺乏状态时,就会造成机体的肾小管、集合管和输尿管出现角化与鳞状上皮的化生。因为上皮发生角化与化生,所以黏液的分泌量会相应的减少,造成机体排出尿酸盐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栓塞物,即尿酸盐结石,对于管腔造成阻塞,进而引发痛风的出现。如果实际生产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配比不合理,以及精饲料过长时间的存放等情况,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维生素A,机体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其肾上皮受到相应的损害,严重削弱肾小球的滤过率,从而造成尿酸及磷的排泄受到阻碍。但是如果鸡群日常采食的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过量,但是泛酸和生物素以及胆碱等的比例却偏低,这些都以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影响肾脏,从而引发鸡只痛风病[3]。

1.3 其他因素

鸡只饲养舍内的环境温度如果太低或者太高、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供水设施不充足、卫生条件比较差、地面阴暗并且潮湿、舍内空气质量不佳、鸡群的饲养量大、鸡群拥挤等条件,这些都会对鸡只的肾脏产生损害,从而引发痛风病。

2 发病机制

鸡群日常饲养生产中出现痛风的机制主要就是因为机体内的核蛋白发生水解变化的时候会产生蛋白质以及核酸,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核酸又会通过水解而成为磷酸和糖及嘌呤或者是嘧啶的碱基化合物。但是因为家禽的肝脏中不存在精氨酸酶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所以就不可以通过机体的鸟氨酸循环而代谢掉蛋白质再与最终产生的氨而合成尿素,但是却仅仅只能够在家禽的肝脏和肾脏中通过发生反应而合成为嘌呤。家禽体内如果始终维持升高状态的血液尿酸浓度,很容易造成家禽的肾脏持久的呈现出过剩的排泄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阻碍肾小管进行重吸收的作用。实际养鸡生产中,如果鸡只体内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同时还会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导致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这样的不良结果就是阻碍鸡只体内尿酸的正常排泄状态,最终在以上的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导致鸡只体内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呈现出急剧升高的情况,必然会在很严重的程度上超出肾脏自有的排泄能力,鸡只体内如果存在过量的尿酸,通常会呈现出饱和或者是过饱和状态之后,自然就会以其盐的形式而沉积在鸡只的关节和软骨以及内脏的表面,从而会引发出现局部炎症的感染,最后就会导致病鸡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一系列的病理以及临诊的不良变化。

3 患病表现

实际临床生产中鸡群患痛风病一般会表现出两种症状,一种是内脏型的痛风,而另一种就是关节型痛风。两种类型患鸡的临床症状会有明显的差异性,内脏型痛风的发生情况相比较关节型痛风更加的多见。

鸡只发生痛风病的过程通常比较的缓慢,可见病鸡的食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羽毛呈现松乱的状态、机体瘦弱且有贫血问题、鸡冠呈现苍白状,有的病鸡表现出呈现周期性的体温上升状态、伴随有气喘,还可见有神经症状以及皮肤瘙痒的问题,个别病鸡会出现不自主排泄白色黏状或者水样稀便的情况。发病症状明显的鸡只运动器官出现异常的情况比较突出,临床生产中一般可见病鸡出现运动迟缓的情况,行走不便,而且不能够站立,观察其腿和翅的关节出现增大变化,将其切开之后可见存在有灰白色的沉着物积聚,有的病鸡关节面出现糜烂变化,生产中也称其为关节型的痛风[4]。

4 综合性管理

临床中治疗鸡群痛风没有效果显著的药物,生产中一般就是选择肾肿解毒药给鸡群通过饮水的方式用药,通常每只鸡用药0.2~0.5 g,每天2次即可,可以有效促进鸡只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减少沉积以及疼痛感觉,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应用,则会对其肝脏和肾脏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要控制用药时间。鸡群入场采食的饲料中通过添加酸制剂也可以发挥降低痛风发生的效果。没有发育成熟的雏鸡饲料中如果添加高水平的蛋氨酸,能够很好的保护肾脏。在鸡的饲料中添加硫酸铵(5.3 g/kg)和氯化铵(10 g/kg),也可以明显降低鸡只尿液的pH值,从而有效控制尿结石的发生。鸡群日常采食的混合饲料应该加以充分的混合,特别应该重视钙和维生素D3的添加,尿酸剂可以很好的促进机体排出饲料中过量的钙,确保机体摄入钙平衡。笼养方式鸡群的饮水系统应该经常检查,保证鸡只良好的饮水状况。通过使用软化剂而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可以有效降低鸡群发生痛风病的概率。鸡只饲养舍内的地面应该在生产中始终保持干燥,提供良好的通风措施。生产中还需要控制鸡群有适宜的饲养密度,并且要确保鸡群日常可以保证有充足的运动量。但是如果鸡群处于育肥期间,应该对于肉仔鸡的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控制。平时需要强化鸡群的防疫,定期组织开展带鸡消毒措施,有效避免病原的侵入。控制鸡群接受合理的光照条件,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者是合理使用磺胺类的药物。此外还需要强化对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措施和防控方式的落实,从而有效避免因为感染以上疾病而引发痛风的情况出现。

5 小结

实际生产中饲养场内鸡群发生痛风的原因通常都比较复杂,而且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要求饲养者在日常的生产中应该重视预防措施。内脏型的痛风最早报道是1日龄的雏鸡发病,1年的青年蛋鸡在蛋鸡群中属于发病率最高的群体,14周龄属于鸡群开始发病的最集中的时间段。蛋鸡患痛风每个星期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鸡群一旦感染痛风之后是不能够彻底康复的。肉鸡群与蛋鸡群的发病率相比较会更高一些。如果生产中肉鸡群发生痛风病的感染,通常会有2%~3%的死亡率。所以,在实际的养鸡生产过程中,为确保鸡群健康,降低病鸡群的死亡率,最佳的方式就是预防鸡群发生痛风病,针对鸡群日常采食的饲料中配比的营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始终坚持强化对于鸡群的饲养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痛风病病鸡痛风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痛风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痛风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2
痛风了,怎么办?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6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8
《思考心电图之164》
心电与循环(2019年3期)2019-06-11 11:44:24
豆腐
——痛风
饮食科学(2019年2期)2019-04-02 07:53:58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1:54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