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探析

2022-11-16 06:04:44蓉,吴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饲料养殖生长

石 蓉,吴 胜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 5455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农业农村工作站,广西柳州 545508

肉鸭作为一种收益高的养殖动物,成形的养殖项目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甚至在养殖规模合理提升下,还能带动地区经济,推动地区畜牧经济有序发展。当然,由于肉鸭喂养、成长、排便等因素的影响,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环境,若不加以控制,必然会污染周边生态环境,不利于肉鸭的可持续养殖,因此有必要探究肉鸭的生态养殖技术。

1 肉鸭基本生物特性和生活习性

1.1 肉鸭基本生物特性

通过分析肉鸭基本成长过程和表现可以看出,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蛋初始时间。事实上,鸭产蛋时间差异较小,如狄高鸭、樱桃谷肉鸭、北京鸭、麻鸭初始产蛋时间分别为:26周、20~23周、26周、16~17周;第二,产蛋数量与繁殖数量。若鸭属于肉用品种,那么其数量可达到140~200个/年。若鸭属于兼用品种,那么其数量可达到160~180个/年。若鸭繁殖力强,那么其数量可达到280~300个/年。对于后者繁殖数量,以95%育雏率看,若其为繁殖力强的鸭类,新增鸭数量为99~108只/年。若其为肉用的鸭类,新增鸭数量为84~121只/年。若其为蛋用鸭类,新增鸭数量为170~181只/年;第三,增重。不同的鸭类其增长体重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相差不大,如狄高鸭从0~3.5 kg,仅需56 d。樱桃鸭从0~3 kg,仅需49 d。

1.2 肉鸭的基本生活习性

肉鸭基本生活习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居、喜水,鸭一般群体活动,能适应圈养或放牧饲养,且其喜欢在水中嬉戏、寻找食物;第二,可吃多种食物。由于其缺乏良好的味觉和嗅觉,因此,其能适应不同的饲料,如鱼虾、昆虫、青饲料及粗饲料等;第三,较好的耐寒性。若拥有良好的饲养环境,即便是温度较低,也不会影响其重量的增加。需注意,其耐热性较低,通常一旦进入夏季换羽活动就会停止;第四,易调教和训练。若给予鸭良好的调教,其能够形成良好的觅食和休息规律,有助于养殖活动。

2 肉鸭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分析肉鸭养殖全流程和其生活习性可以看出,其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其觅食活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为提升肉鸭生长速度,部分养殖户在放养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周边的环境,如破坏水系生态环境;第二,排便会污染周边环境。一方面由于养殖肉鸭会给予其饲料、消毒,继而会间接污染生态环境,如其饲料会以粪便方式排泄到环境中,而这些粪便大多含有“有机酸、硫醇、氨气”等,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养殖会产生大量粪便,这些粪便会以直接堆放的方式处理,继而对周边环境带来气味等污染,不利于良好养殖环境的维系。

3 肉类鸭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3.1 环境维度技术要点

3.1.1要调整饲料配备,保障其环保和饮食效益

3.1.1.1控制蛋白质配比

由于肉鸭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大量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控制蛋白质饲料配比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氨基酸属于蛋白质的构成要素,能够助力肉鸭合成非必要氨基酸,保障肉鸭的生长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肉鸭拥有后期补充发育能力,因此若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生长缓慢等情况,可适当提升蛋白质配比,以保障养殖效益。以北京鸭为例,在其饮食饲料中,提升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不会影响北京鸭的增长效果,如20.5%日粮(粗蛋白)。据此,在满足肉鸭生长氨基酸吸收前提下,可适量调控饲料蛋白含量,以有效控制鸭排便中的含氮量,继而提升环保效果。

3.1.1.2 提升饲料绿色化

实验表明,若肉鸭饲料中含有甜菜渣、木薯粉等,可中和肉鸭排便中的氮,继而避免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饲养人员应使用绿色化饲料,其中由于青粗饲料拥有较高蛋白质,较高的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钙等,且能满足鸭的口味,因此可依据肉鸭的成长和健康状态,适当添加此类绿色饲料。如基于氮(0.5%)、钙(1.1%)、粗纤维(3.9%)、精蛋白(20%)的雏鸭参考配方:0.5%食盐、1%贝壳粉、7.5%肉粉、7.5%鱼粉、10%麸皮、10%碎米、10%秸秆饲料、20%菜饼等。

3.1.1.3 平衡微生物添加剂

为降低肉鸭排便中氮磷的含量,控制鸭舍硫化氢和氨气含量,可立足环保原则,平衡配置微生物添加剂,以避免添加剂残留,或提升肉鸭耐药性。以樱桃谷肉鸭为例,依据其产肉性和生长规律,加入1 000 mg/kg的微生物添加剂,不仅能保障其生长效果,还能提升其经济和环保效益。

3.1.2 使用生态养殖技术

3.1.2.1 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

作为一种新兴肉鸭养殖技术,发酵床可实现有益于肉鸭生长物质和能量的有机转化,能实现环保养殖的目的。具体而言,以舍内30~40 cm高度为基准,在其底层布设塑料坑,然后再用秸秆、稻壳将其填满。让鸭粪排在上面后,其有益微生物会在繁衍过程中一方面抑制有害菌,另一方面分解相关废料,并释放热量,这样不仅降低粪污染情况,还能为肉鸭提供过冬的热量。此外,此类技术具有无臭味等优异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3.1.2.2 使用共育生态养殖技术

利用稻田、浮萍、肉鸭基本特性,建设“肉鸭-稻田-浮萍”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多方共赢。其中,稻田可为肉鸭提供觅食、嬉戏、休息等场所。肉鸭在此过程中可帮助水稻生长,如生态施肥、生态除虫等。浮萍一方面可作为肉鸭的食物,另一方面可抑制其它影响水稻生长的草类发育。这样的生态养殖圈,不仅能降低农药等的投入使用,还能实现肉鸭、水稻等的多重收益。

3.1.2.3 种植和养殖生态模式

本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结合养鸭和种植果树模式,提升养殖经济效果的一种模式。其原理主要为,通过引导肉鸭到果树等作物中觅食,让其在果林中排便,以降低果树化肥等的使用。需注意,若果林中缺少肉鸭所需求的昆虫,可通过放养昆虫等方式,为肉鸭提供食物来源,这样除了能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防止虫害对果树、环境等的影响。

3.1.2.4 鱼鸭生态混合养殖方式

在鱼鸭混合模式中,肉鸭可为鱼类提供饲料,而鱼塘可为肉鸭提供其所需求的食物、休息环境等,因此可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打造“鸭-鱼-稻”三类生态养殖模式。

3.2 肉鸭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在肉鸭生态养殖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其生态控制,还应注意其具体养殖技术。

3.2.1 合理建设鸭舍

一是要依据周边环境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设地址。二是要分析建设地址自然环境,如背风向阳、土壤透水性好等要素。三为避免鸭舍内有积水,可调整鸭舍倾斜度,如100°或50°。

3.2.2 合理选择肉鸭品种

为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应重视品种的选择,如高邮鸭、北京鸭、上海白鸭等,这些肉鸭拥有较高的适应性,且性情较为温顺,能适应密集、群居圈养等环境。

3.2.3 控制好养殖密度

事实表明,若养殖密度过大,不仅会加大管理难度,还会直接影响其生长情况。因此,要合理设计肉鸭养殖密度,在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分群养殖。

3.2.4 控制好饲喂措施

对于雏鸭,在其出壳24 h内应及时给水,让雏鸭自由饮水。饮水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饲料用水拌湿撒在塑料薄膜上任其采食,开始少撒,边唤边撒,引导鸭认食找食。1~3日龄每小时喂一次,要求在短时间内吃完。4日龄后饲料少给勤添,促使鸭昼夜自由采食,供给充足清洁饮水。中鸭期是增重最快的阶段,要定时喂料,让其吃饱吃好,并加大运动量。育肥期主要是提高鸭的食量,最好人工填喂,将配合饲料加适宜温开水拌成软硬适中,用手搓成手指大小的颗粒,人工填喂,每天填3~4次,每次填喂量按鸭消化力而定,填饱为宜,减少运动量。

3.2.5 控制好疾病预防

虽然肉鸭的养殖周期较短,但其仍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措施。要密切观察肉鸭状态,如在观察其粪便状态基础上,提升提高饲料转化率,及鸭群免疫力、抗病力,这样的肉鸭吸收好了,死淘率也就下降了,料肉比也会下降,才能增加养殖利润。总之,养殖肉鸭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这些技术要点,轻轻松松就能养殖成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行生态养殖环境下,相关养殖人员应重视肉鸭生态养殖方式,精准定位自身养殖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改进自身养殖方式,优化其养殖结构,如饲料配比、环境改造等,以在保障其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其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饲料养殖生长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 05:22:27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36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48
粤海饲料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8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当代水产(2021年9期)2021-12-02 01:35:00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碗莲生长记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生长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