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福
界首市光武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界首 236508
随着生猪养殖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形式,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饲养模式,使用无公害的生猪养殖技术,因为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健康,所以无公害养猪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采取无公害生猪的饲养技术,可以提升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首先,饲养人员需要创造适宜的生猪养殖环境,促使无公害养猪场保持干燥的养殖环境,且保证生猪养殖场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因为生猪养殖场会散发浓重的气味,所以需要和居民住宅区、学校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避免生猪出现细菌感染,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的清洁管理,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建筑物不会出现漏水等现象,对养殖场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且对养殖场的地面开展定期的清洁工作。同时在生猪养殖场建设一定的生产设备,构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其生产区和生活区域间隔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疫病传播,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明确病猪的患病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饲料作为生猪育肥的主要物质,提升饲料的能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生猪的重量,但是会使生猪的胴体超重,所以需要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加快育肥猪的增重效率。在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选取营养价值丰富的饲料,同时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需求,选取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饲料,部分养殖场为减少经济成本,自购采购饲料原料进行自主搭配,在饲料配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确保饲料中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对生猪进行科学饲养,防止饲料投入过多或过少对生猪的生长状态造成影响。为了增强生猪的采食量,可以为生猪提供新鲜的青草饲料,有利于生猪补充维生素,增加生猪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首先,保证饲料中具有充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因为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对育肥猪体内的沉淀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适当提升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其次,可以通过喂食青饲料或是多种维生素添加剂的方式,为生猪提供所需的维生素。由于生猪的体型有所不同,对于维生素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最后,需要对粗纤维的含量进行合理管控,避免对饲料的转化效率造成影响。
通过利用直线育肥法,可以有效提高生猪的体重,在整个育肥期间,依照生猪的生长规律,为其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在养殖过程中运用丰富饲料的育肥方式。可以在短时间集中一定的精料,对育肥猪各阶段的物质需求进行有效补充,挖掘育肥猪的增重潜力,生长速率变快,缩短育肥周期,饲料转换效率有所提升,这种育肥方法比较经济实用。同时,提高了生猪的出栏率和商品率。
因为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元素存在差异,同时对于最敏感的营养元素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赖氨酸作为生猪的兽药限制性营养元素,仔猪在断奶阶段,因为母乳和固体饮料在营养价值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仔猪在断奶之后出现不适应症状,此时的限制性营养转变为乳糖。在母猪断奶以后,需要使其尽早发情配种,这时的限制性营养是维生素E和淀粉,母猪在哺乳期十分需求赖氨酸。
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所需要使用的药物以及准确的药物剂量都是有差别的,同时免疫工作或者是治疗工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兽医的指导下才可以开展。但是当前,由于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扩大,而各个地区的动物防疫中心或者是兽医中心的工作任务都很大,这也使得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的难度提升,一旦在实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兽医或者是养殖户个人对生猪的情况诊断不到位,导致药物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治疗无效或者是免疫无效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有关疫病防治药物使用流程的规范,尽可能的减少生猪养殖户随意的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等药物,减轻各种药物在生猪体内的残留,从而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猪肉食品健康。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猪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确保无公害生猪的质量安全,乡镇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健全动物防疫队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深入养殖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疫病监测。对于管辖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开展定期的防疫工作,详细了解辖区养殖场的发展状况,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管理,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养殖防疫技术不断被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政府也需要提供积极引导作用,能够为工作接下来的方向提供有效合理的检疫,同时根据当前生猪疫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疫情测报、防治方案规划等工作。
当前,生猪疫病正向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发展,而新的疫病表现以及其危险程度都与之前有着明确的差别,而这也就意味着兽医诊断工作和治疗工作的难度都会进一步提升。为了积极开展生猪疫病防治工作,需要养殖户、各个地区的动物防疫中心以及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者设有相关专业高校联合起来,加强对生猪疫病的调查工作,同时细致化、规范化研究流程,尽快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且配备之后的预防措施。当然,相关人员也需要重视免疫方案的研究,尽可能对当下还没有研究出有效免疫措施的生猪疫病开展研究,突破其工作壁垒。同时针对已经有了免疫措施的生猪疫病,要将其免疫措施的详细工作程序整理为文本,同时定期修改其中的内容,提供给各个地区使用。
为了提升当地的动物防疫站在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当地的专业兽医人员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通过派遣兽医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或者是聘请专家到当地开展专业辅导的形式帮助相关人员交流技术,提高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不只是专业水平需要提升,综合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能够发挥好专职人员在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技术宣传以及技术推广的能力上,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有与养殖户开展深入沟通的能力,同时相关人员的服务能力也是将养殖户和生猪疫病防治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桥梁,解决好联系问题就有利于解决实际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在饲养生猪的过程中,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增强无公害生猪养殖人员安全使用的意识,同时扩大安全使用兽药的宣传力度,促使生猪养殖人员可以进行规范饲养,防止药物使用不规范引发生猪出现死亡现象,针对生猪饲养疫病的流行状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机制,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诊治,规范兽药的使用流程,保证养殖人员可以安全用药。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产业的产量增收,需要密切关注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同时扩大优质种猪的普及范围,目前基层地区在开展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中,存在技术水平较弱,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同时设立专项的扶持资金,确保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可以有效实施。除此之外,畜牧部门需要意识到生猪改良品种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饲养人员对生猪改良工作的认识,为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针对开展品种改良的规模化养殖产业,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提高大家参与品种改良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技术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生猪养殖已让许多农民实现脱贫,步入小康生活,许多养殖户也都实现发家致富的目的。但是,在行业内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养殖发展的不利因素。在诸多问题中,生猪无公害养殖是下一步行业内应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广大养殖户的利益。通过生猪采用科学饲养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生猪的重量,使其尽早出栏,提高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生猪发生疫病的概率,提升猪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