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敏
黄骅市农业农村局,河北黄骅 061100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有流行性腹泻、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其中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生猪如果感染此病毒,则不能将猪肉及相关肉制品流于市场,但是此情况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加强对生猪养殖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剖析生猪养殖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减少生猪养殖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猪瘟是生猪养殖行业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主要分为急性、慢性、温和,潜伏期大约为24~72 h。在2021年4月28日,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一养殖场饲养的生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养殖场存栏生猪432头,发病381头,死亡343头,由此可见,猪瘟的发病率极高,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猪瘟一般是由空气传播,春季即是高发季节,患病生猪会出现食欲下降、发烧等病症,使猪的体型不断消瘦,行走不稳,病期在30 d之内,会导致生猪逐渐衰竭死亡。
①仔猪一般在春秋季,7日龄左右接种疫苗,断奶后补种;②定期使用含有30%的草木灰水溶液对猪舍清洁;③人员进入猪舍应进行消毒,避免携带猪瘟病毒进入;④保持猪舍通风,成年猪不喜欢高温,仔猪不喜欢低温,应分栏养殖[1]。
猪气喘病容易在冬季和春季暴发,特别是处于哺乳期的幼猪属于易感染群体。其病毒主要是从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肺门淋巴结、肺脏组织。分为急性、慢性、隐性猪气喘病,急性病症在一周左右,具备较高的致死率;慢性会伴随痉挛性咳嗽,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隐性猪气喘并无明显外部特征但会伴随肺炎。
①仔猪要在7~15日龄接种疫苗,60~80日龄时实施第2次接种;②依据病情对病猪给予止咳药剂;③对于患病猪进行隔离,杜绝空气传播以及接触性传播的渠道。④设置隔音板,及时清理猪舍粪便,为病猪营造良好的环境。
主要是由猪伪狂犬病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会导致孕猪流产,公猪不孕,以及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患病病猪生长停滞。该病毒主要是由老鼠、空气携带病毒接触性传播,在寒冷的冬季属于暴发期,一旦暴发会降低幼猪的成活率[2]。
①对于繁殖母猪只用灭活苗免疫,仔猪及育肥猪2~4月龄时可用弱毒疫苗或灭活苗免疫;②做好灭鼠工作隔绝传播途径。
仔猪极易感染猪水肿病,通常在换季时容易感染。猪水肿病具有分散并发的特征,患病生猪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颈、脸以及耳根水肿,在发病初期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更有甚者会出现口吐白沫站不稳的情况。此症状一般持续1~2 d,需要在发病初期进行治疗,以减少生猪疾病对养殖户带来的损失。
①采取分栏养殖的方法,对于病猪可集中于一个养殖舍进行饲养,同时对于病猪养殖的猪圈进行消毒、灭菌等措施,对于刚断奶的仔猪可通过在食物中参加营养素的方式提升仔猪的抗病能力,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C。②猪水肿病极易感染仔猪,对于刚断奶的仔猪,为了防止其暴食可适当采取管控措施,确保仔猪饮食健康。③对于患病生猪治疗过程中,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缓慢,并且生猪已有较长的患病时间,未能痊愈,则需要对病猪注射水肿抗毒注射液。
对于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首先相应部门应加强对地方出入境畜禽肉食品检验检疫关口的管理,避免国外疫病流入国内;其次,地方兽医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兽医对所辖地区的家畜养殖进行检查,重点是养殖场、农牧市场、屠宰场等场所,一旦发生生猪疫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最后,有关部门在接到汇报后,应立即对现场进行封锁,通过对感染生猪病体化验的方式,将感染病猪的尸体进行集中处理。
生猪常见疫病的治疗工作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预防工作的开展要从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于生猪养殖的环境进行清洁。病菌的产生与传染一般是与生猪养殖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整个生猪饲养环境的干净卫生,养殖舍应经常通风,工作人员应定期清理圈舍内的排泄物,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其次,饲料投喂。饲料营养搭配能够有效增强家畜的抗病能力,通过投喂一定量的豆类饲料可以增强生猪的体质,提升家畜的免疫力。并且饲料的投放要保证其干净卫生,不能够接触病毒与污染源,避免从饮食方面对疫病进行扩散传播。
生猪常见疾病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的时间段,由于气温初降,空气中湿度较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进而引发大规模的生猪常见性疾病。因此,对于秋冬季节交替时间段可通过调整生猪饮食结构,适当增加维生素等药物,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对于仔猪可进行接种疫苗等措施,提高仔猪在季节交替时间段的成活率。
对于生猪的保健工作是降低生猪患病概率的重要方法举措,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户的损失。首先,养殖户应对生猪保健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改变传统思想认知,落实生猪保健的相关举措;其次,对于仔猪可通过增加人工盐水、注射生物肽、20%氟尔康拌料等方式提高猪仔的抗病能力。在生猪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应定期对猪群进行消毒,一般半个月内进行一次,降低生猪患病的概率。
大多数生猪疾病是由鼠类、昆虫通过接触性的传播,导致猪舍生猪大面积患病。首先,对于养殖户的生猪饲料,应确保其新鲜,避免过期霉变,严禁向生猪投放过期已经霉烂变质的生猪饲料;其次,应随着季节性的变化对生猪饲料进行保鲜处理,避免生猪饲料出现变质;最后,对于生猪疾病的预防,可在生猪饲料内添加相应的预防药物,减少患病期间疾病的传播与感染。
生猪疫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畜养殖过程中应做好定期检查工作,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家畜患有疫病,必须对其进行医治,另一方面要阻断病菌传播的途径,对没有发现疾病同一栏的生猪实行隔离,防止病毒的扩散,减少发生猪感染疫病概率。此外,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对于疫病的抗疫能力是有一定区别的,未成年生猪对疫病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需要将未成年生猪进行分开饲养,对抗病能力较弱的生猪同栏饲养,采用这一方式可有效减少生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并且在疫病暴发的时候,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首先,严禁采购患病生猪以及相关肉质产品,必须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需要确保从外地引进种崽的健康性,一般要求对引进的生猪品种在饲养隔离一段时间后通过检疫方可混入大群进行饲养。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好隔离病猪和感染猪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同时注意饲料的保存工作,预防食物污染引发肠道感染。最后,做好疫情后消毒工作,彻底清洁和转移感染猪,并清洁消毒猪舍、喂食工具、清洁工具等,防止接触性或食物传染。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具备一定传染性,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病例,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对其采用隔离、扑杀处理的方式。本文论述了相关治疗方法和应急举措,虽然对生猪疫病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在具体过程中依然需要依照相关部门指导,严格落实相关防疫制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