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为 王静 祁文静 王磊 董旭辉
(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咸阳 712025)
我国已经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距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来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并且我国现有卫生资源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这都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趋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尤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从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情况来看,影响人们健康的外界因素变得更为多样化,尤其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负面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这也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很多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年度医疗支出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很大一部分。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就已经指出,卫生系统有权利以及潜力实现更为接触的改进。以美国为例,早在2010年,美国年度人均用于医疗的专项资金超过8000美元,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并且其此后医疗卫生成本还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经业内人士预估,美国的医疗保险到2024年将破产。从当前美国的医疗系统设定情况来看,其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往往更为重视看护服务,这也使得医疗保健服务的整体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在医疗系统运转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这也使得所涉及的医疗服务、检查等各项工作出现错误以及漏项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时,很多医疗流程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效率低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整体来看,虽然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以及技术方面较为先进,但是这也使其医疗体系的运转成本明显提升,因此在实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疗效。长期以往,这也势必会导致医疗卫生体系的执行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首先,未来医疗健康模式在发展以及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预测、预防以及个性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使今后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转特点更为鲜明。想要建立起个性化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应该注意对其中的难点进行明确,其主要体现为个体差异难以有效调控,应该注意综合考虑到基因组成以及生理情况。同时还应该对病人的受教育经历、经济水平等进行确定,从而保证医疗健康服务的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这也可以使病人自身积极配合治疗。
其次,应该注意建立起以证据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对于这种医疗模式来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以往,很多时候医疗决策往往过于主观,经常会受到主治医师的临床经验牵制,对于医生来说,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治疗,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自身医学理论知识储备[1]。经过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平均从业17年左右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生。而对医疗卫生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之后,可以通过医学工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医疗健康机器学习系统”,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称职医生形成的时间。同时,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运用还可以使医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医学知识体系支持,使得医生提升自身综合专业素质的途径更为多元化。整体来看,当前,无论是应用主动还是预防性的医疗模式,都对医疗药品有严格要求,需要其在功能上有明显提升,并且可以有效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医疗体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我国医疗工程中的为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其具体作用体现在可以实现对多种慢性疾病变化情况的有效监测,并且还可以对病人的生活方式进一定调控以及管理。
最后,在今后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会逐渐深入,进而直接影响改革方向,目前来看,临床医学将是今后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改革重要方向。由于此前我国临床工程体系一直处在完善程度不高的状态,在进行科室划分时,会将其划分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2个部分。其中,临床科室是由临床医生以及护士构成。而医技科室则是由医生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构成。这种运行机制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应用广泛,完整程度较高,很少有人质疑。但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医疗工程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为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机构放射科工作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为操作设备、医学影像资料方面的变化,并且医生开始负责医疗诊断报告。今后,随着科技发展,医院要积极采用CR以及DR等系统来实现对数字化影像的处理,通过改变窗宽、窗位的方式来提升图像清晰程度。在工作实践中,要对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潜能进行开发,例如,要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原理结构、设备使用方式、新技术的了解程度,这样才能使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化验室改革是临床一些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最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大部分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检验,还有一部分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化检验,可以从分离干扰物、定量吸收试剂、自动化清晰等几个层面入手,只需要轻轻按一下“NO”键便可以完成上述操作。
将信息化网络技术应用到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的时候,应该注意充分保证参保人员的医疗信息以及健康记录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非法泄漏的情况出现。但是目前来看,医疗卫生领域引入信息网络系统之后,可以将个人的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中,这也使得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传输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证,但是也为信息的整体安全性带来了严峻考验,想要从技术层面上完全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往往存在一定难度[3]。因此,今后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时候,还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大管理层面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全面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明确基础信息的资格以及权限分配情况,严禁信息非法复制以及传输的情况出现,这样才能使信息的整体安全性得到保证[4]。
全面收集参保人员信息之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以及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医疗领域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差异以及冲突,从而使后续的信息利用更加科学合理,这也使得医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基础前提。在进行信息使用的时候,应该保证其用途的合法性,如果信息在现实中存在被滥用的现象,很可能会导致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被保险公司掌握,保险公司很可能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从中选择一些身体健康程度较高的人作为目标客户,定期拨打推销或者骚扰电话,这不仅使得保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保险治病救人的本质意义,同时也为参保人员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5]。因此,今后应该注意将医疗信息系统与公安系统建立起合作关系,并且当地的户籍管理部门也应该意识到自身肩上的重要责任,对全市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将其作为医疗卫生信息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
在进行医疗卫生模式改革的时候,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出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作用体现为服务功能以及管理功能两个方面。并且,医疗卫生领域最早引入信息技术体系也是为了对以往管理以及监督的,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在这两个方面尚且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6]。首先,信息利用主体还尚未有限。目前,在将信息网络系统落实应用到医疗卫生改革中之后,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局限于业务管理中心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这也使得其应用效果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一般情况下,临床专业人员、患者、一般群众等还不能利用信息系统。因此,今后应该提升信息网络系统的普及程度,从而保证系统可以为群众提供相对普遍、准确的医疗卫生信息。其次,对于数据库信息利用不充分。目前,在应用为医疗信息数据库展开日常工作的时候,虽然数据库中的信息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绝大部分信息并没有被有效挖掘,这也使得数据资料并没有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依据。今后应该注意对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要与当地医疗相关领域的服务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医疗卫生政策的有效执行、监管以及评价等,这也使得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运转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在开展医疗卫生改革时,应该确定具体的改革方向,完善工程准入制度是其中重要内容,首先应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的职称晋升机制。从当前化验、放射等科室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不同科室在职称晋升方面的依据存在较大差别,尚且没有统一晋升机制作为参考。今后,为了适应医院技术职称习惯,在进行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评价时,应该以临床技师、主管技师以及主任技师作为划分,并且每一级职称评定都应该有证书考核作为基础。此外,还要对医院耗材管理进行强化,以往,医院只是设定了“医疗设备处”,对设备采购、管理以及维护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划分,并且执行,而忽视了医疗耗材在医院中的重要位置,无论是眼科耗材、骨科耗材还是心脏支架,其与后勤劳保以及卫生用品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对耗材种类以及放置位置进行准确划分,改变传统“医疗设备处”的简单化命名使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耗材可以物尽其用,这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目前来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领域中运用信息网络系统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基于单机以及组织内部系统碎片化的运转状态,这也使得网络系统的功能与其空间性得到了有效整合。具体来说,其主要是破除了以往医疗信息网络系统单一功能取向,使得其管理性与服务性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7]。今后我国的医疗领域也应该注意更加倾向于对管理功能的开发,其应该涉及提升办公效率以及控制费用支出等几个方面,这样才能使信息网络系统在当前医疗工程中的运用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其融入医疗工程中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卫生改革模式的优化转变,同时也为参保管理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展开医疗卫生改革时,应该注意对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利用,通过个性化决策的方式来促进工作场所的数据与病人家庭数据进行有效衔接,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病患个人生活品质。今后,在全国推广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时应该注意确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对原有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