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军 张在云
(1.滨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山东滨州 256600;2.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水资源利用以及污水处理情况,有效的雨污分流工程能够改善城市地下水环境,维护城市的绿化与环境,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信息资料,如项目投标、施工计划、监理过程、竣工记录等,这些材料详细记录了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由于雨污分流工程涉及城市的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内容,因此实现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为城市其他建设项目提供依据,发挥不同市政工程的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其实属于排水系统,该工程的作用就是将污水与雨水分开,并通过不同的管道将污水与雨水输送至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应用,在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护城市环境。该处理过程中,城市的雨水将会通过雨水管网通过河道排入,城市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被收集起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污水进入河道中导致水资源被污染。而雨水的收集与集中排放同时也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遭受的污水冲击,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延长各种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传统的城市给排水以及管网设计中,城市受限于基础设施设备,并未做污水与雨水分离处理,因此城市的污水将与雨水一起通过同一条排水管道,进行合流处理与排放,这样就会增加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概率,不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基本理念。当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各个城市逐渐加强了雨水分流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区分城市污水与雨水,实现个性化处理与排放。
1.2.1 施工管理
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在建设施工中应该强化施工管理工作,首先是管道开挖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城市地下管网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工程管道设计与开挖之前,工作人员应全面调查与查看施工现场的管网情况,观察施工图中的各种标志,充分了解施工图内容,如果发现施工存疑的地方则及时上报进行沟通,经过再次审批之后确认最终的管网信息以及施工信息,保障施工设计的有效性。其次,施工人员在开挖过程中还应深入检查管道的底坑,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他管线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严格控制坑底部的标高,保持沟槽两边的稳定性,严禁出现超挖现象,一旦面基高度低于标准高度则应当立刻进行回填施工,保障施工的有效性。
1.2.2 安全管理
与地面上的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相比,雨污分流工程的实际施工以及管理难度更大,施工危险性也更高。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条例或者体制,再加上一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难以落实安全施工教育与培训工作,进而导致施工安全问题频生,施工危险性增加。因此,管理人员需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得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并进行逐个排查与解决,保障施工安全。
1.2.3 档案管理
除了以上施工方面的管理问题之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调查与总结发现,当前很多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单位并不重视资料记录与档案整理工作,导致其对整个工程相关参数的了解不足,影响了工程量统计以及不同施工阶段维护工作的开展。由于档案信息资料的缺乏,施工人员在开展后期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准确有效的参数与信息,进而出现管理无能的情况,影响雨污分流工程的效用。对此,施工单位应立足于雨污分流工程整体,充分考虑到工程数据参数对后期运行维护工作的积极意义,在施工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科学记录相关参数与建设信息,为之后的运行管理提供行动参考。
参与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主体较多,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等,整个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需要经历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准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具有收集价值的档案资料。根据以上不同的建设环节可以将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综合管理相关资料,包括项目论证报告、招投标资料、项目申报以及审批资料、工程指挥文件、会议记录、项目登记公告等内容;(2)设计相关资料,也就是设计阶段产生的各种文字以及图纸类资料,包括施工前期不同标段的设计资料以及施工调整的设计资料;(3)地下管线探测资料,包括前期勘查的地质资料、城市管网现有资料、人防地下工程资料以及不同施工阶段地下设备运行状态资料等;(4)施工阶段资料,包括不同施工阶段中出现的事故资料、安全检查资料、项目进展资料、施工人员资料、施工设备与材料资料等;(5)资金与物资设备资料,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资金进出账、会计凭证、物资设备登记、设备报废登记以及相关材料与设备的开箱验收登记等;(6)监理记录,主要指监理方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监理工作过程;(7)竣工验收资料,包括验收报告、审计报告、验收结论等[1]。
由于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管网分布区域较大,因此其施工范围也比较大,通常情况下需要经过很多街道与居民小区。而城市雨污分流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其施工标段较多,不同工区的施工计划与进度安排也存在差异。这样就增加了施工监管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受到不同路段施工进度的影响,各个施工区域使用的物资、设备数量也不相同,增加了统计管理工作的难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归档程序本身就是动态的,因此管理起来更加困难。另外,工程不同标段的验收工作也只能够分批独立开展,无法实现统一归档与提前监管,这样就会导致最终的材料收集与资料整合工作出现缺损现象[2]。
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将贯穿城市地下管网,将地下空间与城市周边的河流联系在一起,且施工区域会涉及城市的主干道以及重要街区,再加上城市地下管网结构比较复杂,还存在较多地下基础设施以及人防工程,这些都是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和避让的内容,涉及人员需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优化原先的设计图纸。而在设计图纸修改的过程中,很多人员并未及时将修改之后的设计图纸进行保存与归档,会影响设计档案的准确性,进而对后期运行维护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安全隐患。另外,受到实际施工的影响,很多分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因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返工现象,就需要多次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还需要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的沟通,都需要保存留档,否则当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就很难明确双方的责任。
与普通的建筑工程不同,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分为不同标段开展,因此不同标段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场所都存在分散性的问题,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雨污分流工程一般在主要街区以及户外环境中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比较简陋,这样的场所中不具备档案保存管理的条件,严重影响档案资料的记录、整理以及保存[3]。
建设单位在开展建设施工之前应当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工程各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施工之前与项目管理人员共同确定归档制度以及档案收集管理的标准流程,完善档案管理的监管规定,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促进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将雨污分流工程的归档工作分为一次性归档与分阶段归档2种类型。管理人员的归档方法则根据实际建设进度以及管理制度进行选择与调整。此外,管理人员需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责任书,规范归档材料的范围、项目单位以及归档时间等内容。无论哪种归档管理方式,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好记录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保障归档工作的严谨性,确保记录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入工程施工阶段之后,施工单位与监理人员都需要遵循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将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施工单位应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参与,让施工管理各个阶段的档案材料都能够得到收集与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4]。
由于城市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很多,因此需要具备一定档案管理专业能力的人员进行收集与整理,档案人员还需要对下一工作环节进行监管,施工单位应提高人才招聘的要求,为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人才支持。除此之外,工程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需要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设备投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纳入整体预算管理中,充分考虑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其配备符合工作要求的库房,以防档案出现损坏。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合理开发信息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作为档案管理的载体,实现关键信息的汇总与备份处理[5]。
档案管理工作将贯穿雨污分流工程的各个阶段,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建设周期、进度安排档案管理的人员以及内容。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实现档案跟踪管理,编制归档跟踪手册,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建设单位应当督促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按照施工节点收集各种档案资料,并实现对自己工程项目资料的归档处理,及时填写档案跟踪记录手册。如果工作过程中出现了无法归档的材料与责任人,则应及时进行汇报处理[6]。
提前验收制度指的是在工程验收之前就开展项目档案单独验收工作,就能够有效监督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方便施工管理材料的整理与补救,有效改善了工程项目档案归档工作效率,并为档案的移交奠定了基础。因此,针对开展雨污分流工程的城市,应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施工单位需要完成档案归档工作才能够进行竣工验收,如果出现了档案材料的缺损则需要及时进行补救,才能够保障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完整性。
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涉及城市的地下管网,连通了城市的主要水系,其建设将会增加城市地下管网的复杂程度,对原本的地质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则能够为城市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依据,为城市地下管网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项目竣工完成之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移交完整的档案资料,移交单位为城建档案馆或者城市综合档案馆,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依据[7]。
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地下管网运行维护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依据。因此建设单位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提前验收制度,及时移交档案资料,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