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俊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
腹泻是新生仔猪最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病因众多、病性复杂的仔猪常见疾病。新生仔猪的生长状况以及死亡率都与腹泻“息息相关”。因此,新生仔猪腹泻一直以来是养猪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3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是出生3日内的仔猪更容易出现腹泻问题。断奶后的仔猪因断奶应激也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大规模养猪场内,仔猪腹泻发病率不低于50%,因腹泻造成的仔猪死亡率不低于15%。仔猪腹泻不仅提高仔猪死亡率,还会造成仔猪生长迟缓、停滞,给我国的畜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广大畜牧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仔猪传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
1.1.1 细菌性腹泻
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常见致病菌造成。大肠杆菌可以导致仔猪患黄痢、白痢。出现黄痢和白痢的仔猪通常会迅速脱水、消瘦、发育不良,严重的甚至死亡。沙门氏菌造成的仔猪腹泻会出现高烧、皮肤出现紫斑、肠炎、粪便异味、生长停滞等现象。寄生虫(球虫、蛔虫、线虫、鞭虫)造成的仔猪腹泻同样可引起仔猪腹痛、下痢、出血、消瘦等症状。
1.1.2 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由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造成的。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与黄痢、白痢相似,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萎靡、脱水、甚至死亡。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季节性腹泻,与沙门氏菌造成的腹泻相似,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且常伴有呕吐症状。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无季节性,以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
仔猪非传染性腹泻产生的原因众多,主要为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日粮质量低、营养因子水平低、饲养管理不当。
1.2.1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新生仔猪的胃酸分泌能力差,胃酸分泌量少,依靠乳汁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来维持胃酸性环境。仔猪断奶后,乳糖供应减少,pH升高,有害菌大量繁殖,胃肠道内的菌群失衡,从而导致断奶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另外,仔猪断奶造成严重的生长应激,体内消化酶水平降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出现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
1.2.2 日粮的质量低
低质量日粮中含有大量抗原物质。肠道是重要的免疫系统所在地,日粮中的抗原进入胃肠道后可激活免疫反应,导致肠绒毛受损、隐窝增生,从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胃肠道屏障受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1]。
1.2.3 营养因子水平低
妊娠期母猪营养状况与仔猪腹泻有密切联系。妊娠期母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缺乏,可造成仔猪发育不良、抵抗力下降。出生后的仔猪日粮营养缺乏同样可以导致抵抗力下降,遭受病毒细菌等的感染,出现腹泻现象。
1.2.4 饲养管理不当
新生仔猪机体很多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极差。冬季环境温度需维持在28 ℃左右。保温措施不当,环境湿度大,可造成新生仔猪的免疫力下降,环境内大量致病菌繁殖,从而造成仔猪腹泻[2]。
仔猪腹泻不仅仅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更多情况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补充酶制剂可以有效治疗仔猪非传染性腹泻。补充酶制剂可以提高仔猪胃肠道内消化酶水平,提高腹泻仔猪的消化能力,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问题。对于传染性腹泻,可以补充微生态制剂和抗菌素,降低病毒性腹泻问题。
腹泻仔猪可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控制仔猪腹泻,提高生产效益。
完善饲养管理,科学断奶、补料,调节环境温度,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降低仔猪腹泻问题。
仔猪舍严格消毒杀菌,保持环境的干燥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维持仔猪舍环境温度适宜、稳定,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仔猪腹泻。
关注妊娠期母猪的营养需求,避免因营养不良造成仔猪发育不良,抵抗力低下。另外,母猪初乳是仔猪最主要的免疫力来源,营养不良,初乳质量低,对新生仔猪的保护力下降,仔猪更容易出现腹泻问题[3]。
适当时间给仔猪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存在散毒的危险,需严格控制,未发病猪场不可注射。
新生仔猪出现腹泻情况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身体机能不完善、环境恶劣、先天问题、日粮等因素均可造成仔猪腹泻。针对仔猪腹泻,养殖人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已经出现腹泻问题的仔猪,应立即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止疾病的扩散。针对断奶造成的腹泻,养殖人员应尽量避免过早断奶,从而减少腹泻问题。对腹泻仔猪综合治疗,减少因腹泻造成的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等问题,提高养殖行业效益,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