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语言研究:概况与重点领域*

2022-11-15 02:00梁晓波
语言战略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军事话语领域

梁晓波

(国防科技大学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2)

提 要 对从中国知网检索收集的3530篇军事语言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概括得出: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低位徘徊,2008年得到学界重视,快速发展,2016年至今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军事翻译、概念隐喻、军事话语分析等是军事语言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军事院校。中国军事语言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前后;第二阶段从2009年开始至今。相较而言,第二阶段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并与国际接轨;理论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加重视应用和实战需求研究;国防语言能力研究成为主体。根据军事领域对语言研究的实际需求,中国军事语言研究未来应该在军事语音识别、军事词汇与术语、军事语篇与语体分析等11个重点领域展开。

军事语言通常被看作军事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一般对应于某一语言或多种语言的军事术语、军事常用语以及军事语篇等。广义的军事语言包括与军事相关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狭义的军事语言,仅指体现在军事行动和军事训练中,服务于军事斗争和战争的语言种类、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及其具体应用。当下的世界,语言在多维层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多样化军事行动以及军事斗争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强大的语言能力,是当前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配置(梁晓波,武啸剑2018)。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军事语言研究,梳理当前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的现状,为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中国军事语言研究概况

为了较为全面地获得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的相关论文,以军事、战争、国防加上语言、话语、翻译为主要核心关键词,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我们检索收集了3530篇论文(时间截至2020年)。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境内发表的军事语言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一)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国军事语言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萌芽,但一直到2004年,年度发文量都维持在非常低位水平,说明军事语言在学界并没有引起较多关注。2005~2007年,年度发文量有所增加,维持在100篇左右的水平。之后开始明显上升,并进入快速爬坡式上升期,到2016年已经突破了200篇(见图1),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从年度发文量可以看出,军事语言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低位徘徊;自2008年以来,得到学界足够重视,并进入快速发展期;从2016年延续至今,已然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呈现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势头。

图1 中国军事语言研究年度发文量

(二)研究关注的主要领域

合并相关关键词,可以得出中国军事语言研究领域相对热度较高的12个领域(见图2):翻译、隐喻、话语、军事英语、语言、意识形态、战争、中国共产党、话语权、军事术语(军语)、文化、毛泽东。对图中30个关键词按照语义范畴进行再分类和归并后,以下5点值得注意。(1)与军事翻译相关的词语出现了4个:翻译、翻译策略、军事翻译和翻译方法。这说明翻译在军事语言研究中地位重要。实际上,关键词中的目的论、《孙子兵法》、抗日战争等的出现也大都与翻译研究直接相关。(2)与隐喻相关的词语出现了3次:隐喻、概念隐喻以及战争隐喻。这说明,隐喻(概念隐喻)在军事语言研究中也相当重要。(3)语言、军事英语、军事术语、军语、本体等是军事语言研究中的主要本体,涉及军事语言的理论和应用层面。(4)话语、话语权、话语分析、建构等关键词,都涉及话语分析,说明军事话语分析领域正在形成。(5)不少关键词涉及特定研究对象:《孙子兵法》、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和美国等。由此可以看到,军事语言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个体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当前国内军事语言研究提供了详细的信息。

图2 军事语言研究的热点领域

(三)主要研究人员分布

由图3可知,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军队院校,如国防科技大学、海军航空大学、原武警工程学院(现武警工程大学)、原军事经济学院(现陆军勤务学院)、军事科学院、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现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海军工程大学等。地方院校较为靠前的有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女子学院和同济大学等。其中,拥有排名前三十的作者较多的院校依次为国防科技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科学院、海军航空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

图3 主要研究人员所在院校分布

为了更好地展示军事语言研究的情况,我们又收集了排名前十的作者各自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并由此得出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作者,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军事语言本体、军事语言理论与应用、军语与军事术语、军事话语、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美军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军事外语教育与教学、战争话语、军事新闻语言、新媒体军事话语等领域,军事翻译的内容还不凸显,说明军事翻译研究的单个研究者发文量还不够多。另外,军事文学或者战争文学的研究目前也还较弱,没有形成较有影响力的阵地以及群体。

表1 排名前十的作者的论文情况

(续表)

二、中国军事语言学科领域的学术探索

从中国军事语言学科研究相关文献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前后,第二阶段从2009年开始至今。

刘伶《军事语言学》(1990)为军事语言学首开先河,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军事语言学内涵与性质,军事信息的形态,军旅生活中的军事语言(军事生活、战争、军事科技、体制改革、军旅交往),军语反映军旅生活(战争风云变化、经济生活印迹、词汇演变与认识、语言纯洁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军事语言(军语、军事成语、口令、制式称呼与称谓、新词举隅),变体军事语言(条件、途径、称谓),军事语言表达(书面、口头、体态),军旅事务常用词,军事行为常用词等。该著作是国内较早系统探讨军事语言学学科内涵与主要领域的著作,尽管视野还相对传统狭窄,但作为早期的研究,对军事语言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向音(2005)对军事语言研究做了理论性和学科性的探讨。她从以下领域对军事语言展开了研究:军事语言的基本内涵,军事语言的领域特征(统一化、制式化、军事化、广泛性、粗鄙现象、隐秘性、简明严密性和系统性),军事语言的语体特征(书面语、口语),军事语言的泛化(渗透领域、原因条件、作用和机理)和军事语言的规范化(意义作用和内容要求)。该论文对军事语言的独特性、规范性和语体特性做了早期的探索。

李苏鸣《军事语言研究》(2006)提出从军事语言研究的视角来看待军事语言学这一学科领域。他指出,军事语言是与军事现象密切联系的语言现象,应该研究军事社群中共同运用的语言军事变体,其内容体系包括:(1)军事现象与语言现象的关系,包括军事现象对语言变异的影响、语言现象对军事活动的影响;(2)军事语言语体的系列特点,包括军事书面语和军事口语;(3)军事语言理论应用,包括语言艺术、语言战术和军用代码等。该著作避免了以“军事语言学”作为学科领域名称的争论,首次从军事语言研究的视角推进版本领域的研究,对军事语言的界定以及军事语言的系列特点做了详细论述。次年,李苏鸣另一部著作《军事语言学概论》(2007)对军事语言研究应该覆盖的领域又做了重新定义和优化,相较前面的理解,该著作有关军事语言领域的学科内涵得到扩充。他指出,军事语言研究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军事语言内涵与要素、军事语言体式、军事语言能力、军事语言环境、军事语言管理、军事语言规划、军事语言战略和军事话语体系等内容。这使得军事语言研究的领域得到了相对合理的界定,也使得军事语言研究领域的视野向着当代军事语言研究应具备的学术内涵以及内容体系贴近靠拢。

马鸣春《军事语言学通论》(2008)从以下领域探讨了军事语言研究:军事语言学的内涵,军事语言学四要素(语音、语汇、语法和修辞特点),军事语言学四准要素(军营用字、军事密码系统、军事地型模型语言和图标语言、军事群体特殊指代物和信息特殊传递系统),军事语言语体与分类特点(军队指挥管理语体、军事联络语体、军事交际语体、军事文秘法规语体、军事宣讲语体、军事研究语体、军事文学语体、军事新闻语体)以及军事语言的规范。黄谱忠《军事指挥语言研究》(2008)研究了军事指挥语言,认为该领域有以下主要内容:文书语言、口述语言、肢体语言、标识语言、加密语言、信号语言、仿真语言和人机语言等。陈发金《部队思想工作语言研究》(2008)在介绍了部队政治工作的内涵特点和原则之后,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汇报语言、交流语言、说服语言、演讲语言进行了特点和功能分析,并从巧言辨证、说理灌输、鼓动激励、使用禁忌4个方面对政治工作的语言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训练做了探讨(积累、构思、表达、修辞、技巧)。这3本著作更为注重军事语言在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中的特点与应用研究,是我军军事语言具体领域应用研究的早期探索之作。

第二阶段总体表现为两个领域的研究。其一是现当代军事语言本体的研究。

在运用现代先进理论方面,周大军教授走在了前列。他的著作《军语的认知研究——军语的产生、发展和理解》(2008)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军语的泛化演变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解读了军语概念整合与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揭示了军语在线思维的认知机制,是国内较早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开展军事语言研究的重要力作。

梁晓波、谭桔玲(2011)在大量收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国外军事语言研究的主要领域:语言冲突与和平、军事领域的语言战、军事词汇与词典编纂、军事用语语义研究、军事话语与语用分析、面向军事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指出,国外军事语言研究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注重军事用语的标准化建设;(2)突出语言在战争中的作用;(3)重视语言对于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作用;(4)强调语言研究与军事应用的紧密结合。该研究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军事语言研究的动态和进展,为洞察国外军事语言核心研究领域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近的是,马晓雷等(2014)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的军事语言项目为主要参考语料,局部梳理了美国国防部高度关注的与国家安全、军事行动和训练紧密相关的军事语言研究主要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语言文化研究、军队人员语言学习个体因素、机器翻译、句法语法规则、区域知识、信息提取、人机对话、认知语义、信息检索等。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国防与资助的美军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与军事语言相关的项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梁晓波、谭桔玲(2015)和梁晓波、曾广、谭桔玲(2016)介绍国内外军事话语和国防话语研究动态,聚焦国内外军事话语和国防话语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领域和分布特点,厘清了当前军事话语和国防话语应该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包括国家安全话语、国防话语、和平与冲突话语、战争话语、合法性与军队行动话语、军事外交话语、反恐话语、军事叙事话语、军事影视文学话语、军事人物与英雄话语、国防白皮书翻译等。这两篇论文首次将国内外军事话语和国防话语的研究做了全面介绍,为国内军事话语和国防话语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穆雷、王祥兵(2014)和王祥兵、穆雷(2019)从军事翻译史、翻译人才队伍和翻译学科的内涵等方面讨论了军事翻译学科建设的内容,指出军事翻译当前的主题研究集中在战争冲突与翻译、军事文学文化及叙事与翻译、军事翻译史和军事人才队伍等领域。另外,侯建伟、韩子满(2012)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探讨了军事翻译学科的建设。这些重要的研究为军事翻译领域学科建设提供了成熟的思考,也为军事语言研究学科的探索提供了相关支撑。

除了本体研究之外,第二阶段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即以国防语言能力为主题的研究也异军突起。文秋芳教授带领的团队介绍了美国国防语言能力的发展战略现状并进行了理论性研究(文秋芳2011,2014;文秋芳,苏静2011;文秋芳,张天伟2013),张锦涛、王华丹、周小丽(2014)对美军海外战区国防语言能力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国防科技大学一批研究人员(梁晓波,敖锋,谭桔玲2013;李洪乾2015;龚双萍,张韧2018;庞超伟2019;梁晓波2019;梁晓波2021;等)做了结合案例、实践和战略层面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已经从最初借鉴国外政策和理论,发展到本土理论、军中实践以及更加贴近军事需求、时代需求的研究,成为国内军事语言研究当下的重要阵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体而言,第一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研究高度重视军事语言内涵和领域的分析;(2)研究者主要以汉语为语料,多从事汉语军事语言的应用研究;(3)研究多从传统语言学的视角,多关注语言的语词特征、文体特征、符号使用以及功能性应用分析;(4)对于主要研究领域的定位和分析还在不断探索,不断贴近当代语言学的研究理论、方法和范式。第二阶段的特点可以归纳为:(1)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领域与国际接轨;(2)研究理论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当代语言学;(3)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新的理论层出不穷;(4)从对军事语言静态本体的关注走向军事话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贴近实战的应用研究;(5)国防语言能力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主体。

最后,除了著作和学术期刊论文对军事语言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之外,学界召开的学术会议及出版的论文集也为军事语言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06年武警工程大学举办了“全国首届军事语言学研讨会”,并于2010年创办了《军事语言研究》期刊。自2011年以来,国防科技大学已连续举办4届语言文化与军事学术会议,还陆续举办了军事外语教育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国防话语高端论坛、军事翻译与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讨会、翻译与战争研讨会等,出版了《国防语言与话语研究》(梁晓波2018)、《军事语言与文学探究》(马晓雷2018)、《话语与国防》(施旭,梁晓波2019)等论文集。这些会议和论文集主要集中在部队军事指挥语言、政治工作语言、军事训练语言、军事生活语言、军事术语与特殊用语和符号、军事语言教学、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政策与规划、语言能力与语种、人才队伍、技术与资源、话语体系等)、军事翻译、军事文学、军事文化、国防话语与军队形象对外传播等领域。

三、未来中国军事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

总的来说,根据军事领域对语言研究需求的情况,中国军事语言研究今后主要应该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

军事语音识别:在语音和音系学领域,军事语言研究并不需要像普通语言学那样,对普通音系领域开展广泛的语音特征和体系研究,而应更多地开展语音的应用性研究。也就是收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特定语言的语音素材,采集特定话语对象的语言素材,尤其是特定人物与人群的口语交流特征与语音特征。语言的一般性特征研究不应该是军事语言研究主要关注的对象,军事语言更关注对于特定语音展开分析和建库的研究,开展服务于特定语音监听、跟踪和确认的研究,开展对特定语音的鉴别、认定、模仿和修改等研究。当下应该关注建设专门语言的语音库,建设特定语言语音特征数据集和关键语音单元分析软件、系统和平台。

军事词汇与术语:包括各军兵种装备和技术中的词汇,军事训练和军事操作中的基本动作口令和要领性词汇,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的指挥作战、后勤保障、通信联络、情报分析、联合作战等领域军事词汇,以及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条令条例、军事文化中的基本词汇。既要研究军事领域的常用词汇(术语),也要研究军事领域不断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军事词汇对社会生活词汇的影响。军事词汇和术语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军事词汇的标准化、体系性和通用性,越来越注重对诸军兵种军事词汇的统一性和兼容性,越来越注重军事词汇的本土性、国际性和二者连通性,更要注重军事词汇与术语库、资源库的建设。

军事语篇与语体分析:军事语篇与语体的特征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研究军事特色鲜明的文本特征与语体特征。这些文本包括重要军事著作、国防白皮书、军事战略战术、战时与和平状态的重要领导讲话稿(宣战书、停战书)、军事协定和条约、军事法律条令条例、心理战、舆论战重要文本、战争与军事文学、军事新闻报道、军事专题访谈、军事人物传记、军事或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等,还包括战场俘虏的审讯话语、部队军事行动动员话语、军事情报人员接头话语、军队执行任务的暗语等。其中即使受众影响面较小的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军事语篇类型多样,是军事语言研究越来越重要的领域。既可以开展一般性的语体文体研究,也可以开展较为新颖的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以及语篇深层宏微观分析。

军事语义与语用:将军事词汇、语句和语篇置于空泛语境、通用语境和具体语境之下,可以得到它们在通用语境、军事宏观语境与微观语境下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该领域注重广泛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军事语言中的词汇、语句和语篇开展常规语义和认知语义、通用语义和军兵种语义、军事用途语义和民事用途语义、军队生活和非军队生活的语义和语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中,语义学层面的研究较为多见,语用学领域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尽管该领域还没有形成军事语义学和军事语用学,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较好,特别是语料库、大数据、认知计算、社会计算、人文计算等新技术的引进,再加上多学科包括传播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计算机学科、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介入,军事语义和语用的研究将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的作用。

军事翻译理论与应用:军事翻译是军事语言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领域,也是当前整个军事语言研究应用性极强的领域。军事翻译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军事翻译的独特规律、特点、理论和翻译策略。军事翻译发展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特定时期军事翻译的详细情况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应用层面,军事翻译在具体军事任务、军事行动、军事活动、军事文本文件中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技巧运用研究。军事翻译是军事语言研究中所有领域都要面对的问题,既相对独立,又贯穿其他领域。当前,翻译标准、军事术语翻译、军事语言自动翻译、军事语言翻译队伍、军事语言翻译教学、军事语言智能化翻译资源和技术以及平台建设应该成为下一步的重要发展方向。

军事语言文化与传播:该领域主要关注军事语言体现的军事文化,军事文化对语言的反作用力,军事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军事语言与文化对军队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军事斗争中的战斗力的影响。军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一种文化下的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军队发展的历程、军队编制体制、军事武器的发展、重要军事人物和军事事件等,这些对语言都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该领域一方面研究本国军事语言和军事文化的相互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开展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区、跨国家等方面的具有军事价值的语言分析和对比,为军事语言与文化在军事斗争中的战斗力释放、军事文化交流中的理论与实践、军事外交中的特点与规律、联合军演和国际维和等多样化军事行动中更好地发挥语言保障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军事语言战:军事斗争不只是直接运用各类武器装备的对垒,还包括语言的交锋。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舆论战或者话语战、外交战等,在战争时期就表现为攻防性极强的心理战,还可以表现为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通过语言实施的法律战。以上都是语言战的显性形式。隐性的语言战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以语言为重要表达手段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影视、戏剧、短视频、动画片)和网络虚拟空间、虚拟现实、新兴媒体、社交媒体等技术。文化交流,意识形态输入输出,宗教思想传播,核心价值观宣介,主体民族精神、军人精神、战斗精神的培育,等等,都可能是隐性语言战承载的主要功能。语言战常常与外交战、经济战、政治战、军事战、文化战、贸易战、思想战、精神战等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是军事语言释放战斗力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当前最新的领域就是认知域作战,语言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梁晓波2022a;梁晓波2022b)

军事语言资源与技术:该领域主要关注如何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语言的特定算法和建模、语料库、语言统计学、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科学、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的知识、理论与技术,对语言资源和语言技术开展深层高级的研究,为军事领域的语言资源建设和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与支撑。该领域将特别关注机器翻译、军事翻译标准、跨语言与多语言的翻译、多语言口笔语资源库、多语言口笔语平行语料库、特定语言资源库、全球语言分布与语言特征信息资源库、语言文化与社会情况资源库、重大军事行动语言资源服务案例库、军兵种军语术语库、军语自动翻译系统、语言文化与社会模拟训练系统、军事本体知识构建、军事领域认知语义计算、网络空间舆情监控与应对等等。这些军事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将成为引领军事语言研究的旗舰领域和方向。

国防语言政策与规划:该领域主要开展以国防和国家安全为需要的语言战略规划和语言能力培养与发展举措研究,主要涉及本国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低资源语言、外国通用语言、外国非通用语言、关键语言、跨境语言等领域的语言发展战略以及建设的步骤和实施计划,大致涉及语言的宏观政策、语言的领导机构、语种数量及能力指标、人员队伍及水平、培养和发展路径、语言运用的调配与响应、语言运用的管理与机制、语言能力建设的军民融合、语言能力建设的技术开发、语言能力的资源建设、语言能力建设的配套条件建设、语言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等。国防语言政策与规划是军事语言研究中的基础领域,也是战略研究领域,对于统领整个军事语言研究的推进具有良好的效应。

军事语言跨学科领域:该领域主要是将军事语言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借助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面向重要的研究问题,形成新颖的交叉研究领域和能力。与军事语言研究能够形成较好交叉的传统领域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当下,一些新兴学科和领域与军事语言研究也产生了交叉,比如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深度学习、认知计算、多模态信息处理与计算等等。跨学科的研究,建设军事语言研究的新兴领域,将为军事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领地,也将为军事语言研究的传统领域释放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促进军事语言研究越来越向高精尖领域,向前沿应用领域发展。

军事语言教育与教学:该领域主要研究军事领域涉及语言教与学的特点与规律。既有本族语,也有外语,其中外语教学是最为复杂的领域。因为本族语的学习,基本上都可以由本国相应的地方学校实施,本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储备也比较容易形成,只存在如何利用的问题,教学的问题并不突出。军事外语领域的教学,涉及国外普通语言的教与学,涉及通用语言、非通用语言、关键语言、特定语言、跨境语言的教与学以及军事领域外语的教与学,包括军事外语中的专门术语(军兵种装备、技术、操作语)、军事训练通用外语、国际军事联合行动的用语(国际维和、联合反恐、联合救援、联合护航等)、国际军事文化交流用语、国际军事外交用语、国际军事谈判等军事领域的专门外语能力的教与学。该领域既涉及军事外语教育宏观的政策,也涉及军事外语教学的具体理论、规律、特点和手段等。其中要把语种的配置、语种的课程体系、外语能力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都作为研究的过程。该领域是军事外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军事语言研究的重要基础。

四、结 语

总之,中国军事语言研究从传统的字词句研究逐渐发展到覆盖语音、词汇、语篇、语义、语用、语言文化、语言传播、语言规划、语言资源、语言技术、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战、语言跨学科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等众多领域,已经进入成熟期。相信在科学技术与语言研究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未来的军事语言研究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其服务于国防与军事改革和建设领域的能力,越来越体现出语言为军事斗争发挥战斗力的作用,也越来越能够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军事话语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