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榆阳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陕西 榆林 719000)
陕北地区气候适宜,牧草资源丰富,在养羊业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是我国羊肉产品及羊绒制品的主要生产地。近年来,养羊业迅速发展,圈养模式逐渐规模化,白绒山羊属陕北优势品种,绒肉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总结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管理技术,以期为陕北白绒山羊的科学养殖提供新管理思路,促进区域养羊产业发展。
羊场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 m以上。
具有较高的地势,便于采光;有优质充足的水源,排水便利;通风干燥;供电、交通便利,周边有与养殖场配套的饲草用地。
羊场占地按每只适繁母羊15~20 m2运动空间规划设计。四周建围墙,进出口设大门。
场区应设生活区、生产区、隔离与粪污处理区三个主要区域。生活区包括办公场所、员工宿舍、水电设施等;生产区包括圈舍、饲料库、贮草棚、青贮窖、人工授精室等;隔离与粪污处理区包括病羊隔离舍、兽医室、粪污处理设施等。三大区应隔离开来,有一定的距离。场区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不得交叉。雨水与污水分流。
羊只所占面积:种公羊2~3 m2/只、母羊1~1.5 m2/只、育成羊0.6~1 m2/只、育肥羊0.8~1 m2/只。羊舍宜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两排羊舍前后间距应大于10 m,左右间距应大于8 m。采用半开放式,三面有墙,一面开放。单列式屋顶,跨度5~6 m,前檐高2.1~2.6 m,后檐高1.8~2.3 m。双列式屋顶,跨度9~10 m,檐高1.8~2.3 m,屋脊高2.1~2.6 m。人行走道设于檐墙一侧,宽1.5 m以上。人行通道与栏舍之间用栅栏隔开,栏高1.2 m,栅栏间隙0.05~0.08 m。栅栏外设置饲槽。栏舍地面应高出舍外0.2 m以上,铺砖为宜。
产房为暖棚式,前墙高1.2~1.4 m,前墙距前檐水平距离1.5~2.5 m,前檐到前墙顶采用塑料拱棚。面积按每只适繁母羊0.5~0.7 m2配置。内设活动食槽、饮水设施和保温设施。
运动场面积为舍内面积的2倍以上,地面以铺垫三合土或砖铺为宜,围栏高1.2 m。
辅助建筑面积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规模羊场辅助建筑面积 单位: m2
3.2.1 药浴池砖混结构,倒梯形剖面,上宽0.6 m,底宽0.3 m,深1 m,长6~8 m。出入口处呈25°~35°斜坡,入口为搓板式斜坡,出口为台阶式斜坡。入口处用围栏建等待区,池底设排水设施。
3.2.2 消毒设施在场区入口处设消毒池,以供来往车辆消毒。在生产区入口前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后设置消毒通道,来往人员必须消毒。消毒池与门同宽,长4 m,深0.3 m以上。消毒通道地面设深0.02 m的消毒池,消毒池与通道同宽同长,分别在上方的两侧墙壁上安装喷雾消毒设备,或在两侧安装紫外线灯以供消毒。
3.2.3 配套设备配备粉碎机、饲草料转运机、揉碎机、粉碎机等基本机械设备。
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1]。精饲料占比20%~30%,粗饲料占比70%~80%。精饲料应破碎后混合饲喂。其中能量饲料占75%~85%,蛋白质饲料占12%~20%,矿物质饲料占3%~5%[2]。粗饲料应以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尽可能多样化,铡短或揉碎后饲喂。
羊只按种公羊、妊娠母羊、空怀母羊、育成羊、羔羊分类分群饲养。精粗饲料按比例混合饲喂,更换饲料应逐步过渡。日饲喂2~3次,自由饮水。
种公羊应单独饲养,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非配种期,日喂精饲料0.3~0.5 kg/只,优质青干草供其自由采食。配种期间,日喂混合精饲料1~l.5 kg/只,并补饲鸡蛋2~3枚。青贮饲料不超过粗饲料总量的25%,冬季加饲块根块茎饲料0.1~0.2 kg/只。凡不作种用的公羔应去势。
5.3.1 空怀期实行短期优饲,抓膘复壮,体重达到配种原情要求,根据体重控制精粗饲料饲喂量。
5.3.2 妊娠期妊娠前3个月,确保母羊保持良好膘度。妊娠最后2个月,要防止母羊过肥或营养不良,加强保胎,临产前1周适当增加运动。根据体重合理配比精饲料,可自由采食粗饲料。
5.3.3 哺乳期产后4个月内保证充分泌乳和体况恢复。前2个月尽可能多地提供优质干草、青饲料和多汁饲料;后2个月逐步过渡到配种准备期饲养水平。
应围绕“抓增重”,保证体重达到15~22 kg,达到合理的配种繁殖范围,按时配种。日喂精饲料0.2~0.3 kg/只,青干草0.4~0.6 kg/只,青贮饲料0.8~1.2 kg/只,秸秆类饲料自由采食。
羔羊出生后1~3日龄内确保吃好初乳。10~16日龄可开始训练吃开口料。根据不同日龄可日补给混合精料0.05~0.25 kg/只,青干草供其自由采食。90~100日龄开始逐步断乳,母仔分开饲养,供给羔羊优质饲草料,自由采食,确保公羔体重达到15 kg/只、母羔达到13 kg/只以上。
消毒剂的选用一般包括次氯酸钠、福尔马林、氢氧化钠、高锰酸钾以及新洁尔灭等。定期对饲槽、水槽等用具进行消毒。场区内道路每2~3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排粪坑、下水道、污水池每个月消毒1次。羊只转舍、售出后,应对空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并对地面和墙壁进行喷洒消毒。
制定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佩带免疫耳标。扎实做好羊群相关疫病的预防,对国家强制病种进行预防免疫,并将羊痘、三联四防、羊传染性脓包、羊传染性口疮以及羊支原体性肺炎相关疫病纳入预防免疫程序,其中布鲁氏菌病只净化不免疫。
6.3.1 定期驱虫分别在每年4月下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进行驱虫。按说明书推荐剂量口服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片(也可以皮下注射针剂)。7 d后再口服丙硫咪唑片或左旋咪唑片(按说明书推荐剂量服用),也可以用海达宁背部浇泼驱虫。驱虫后要及时清理羊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3.2 药浴在配种前和剪毛后、入冬前至少各药浴2 次。 药浴时要选择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日子。选用螨净、林丹溶液等,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兑水,混合均匀。采取浸浴法,每只羊必须全身(包括头部)浸入药浴液0.5~1 min。
引进外来羊只必须要有检疫合格证明。
饲养的种羊必须是经有关部门鉴定的符合种用的良种羊,且3代(含3代)以上系谱档案完整。其中产羔记录、鉴定记录、繁殖记录、种羊卡片记录完整并专人专管。
证照、规章制度装订上墙,如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等[3]。
完善养殖档案。生产记录、畜禽产品销售记录、消毒记录、配种记录、畜禽防疫检测以及相关诊疗记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病畜无害化处理记录购进使用记录等8套养殖档案。
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繁育的饲管理需要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技术,减少成本消耗,并扩大陕北白绒山羊优良种羊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