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

2022-11-15 07:06余志强
世纪风采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训练班董必武武汉

余志强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886 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城内城南街一户清贫的秀才家庭,其父董基文、四叔董基民曾长期执教于私塾。1910 年,董必武从武昌文普通学堂毕业后曾赴黄冈中学执教谋生。受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影响,董必武在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是党内的著名教育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湖北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社会革命,紧扣时代脉搏,为党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一、建党前后,创办新式学校,传播革命思想

董必武走上革命道路后所办的第一件大事是筹办私立武汉中学。他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考虑到办学校是“最能唤醒群众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最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长处,打算筹办一所新式学校,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新式革命人才。

1920 年初,在董必武等人精心筹措下,新式学堂的校址选择了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的涵三宫街南面的一排旧房子(现为武昌区粮道街297 号)。为了筹集学堂的开办费,董必武在数九寒天把身上穿的皮袍送到当铺典当了20 元钱交到了学校。他又主动提出因为自己革命党的身份在武汉目标太大,谢绝担任学校董事长,只担任语文教员。1964 年4 月4 日,董必武重返武汉时回忆说:“当时我们办学校有个目的,对北洋军阀不满,有反抗军阀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意图,想在旧社会办点新事。”

这所私立武汉中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在授课内容上,董必武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人民性的诗词名篇作为教材,如反封建暴政的《苛政猛于虎》《河伯娶妇》,反封建礼教的《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反映朴素唯物主义的《论衡》,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离骚》,以及辛弃疾、秋瑾、徐锡麟的诗文,还有外国的文学作品如莫泊桑的小说,易卜生的话剧等。在授课形式上,也不拘一格。董必武通过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为学生购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向学生介绍新思想,鼓励学生发表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章。他先后邀请共产党的早期成员李汉俊、钱亦石、恽代英、刘子通、黄负生等人到校演讲,宣传革命思想。他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通过写作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见解。为了勉励广大师生,他为学校立下了“朴诚勇毅”四字校训。

这所私立武汉中学第二个特点就是大量吸收贫寒家庭的子弟。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董事会办学章程规定:报考武汉中学的报考费比武昌的同类学校低六分之一,学费低三分之一。为了减少学校开支,教职工只拿底薪或不支薪。教员的薪金比武昌同类学校低二分之一,职员只领伙食费,董事不支薪。董必武、刘觉民、李缄三、江文波、刘质如、陈潭秋这些具有奉献精神的教职员,都是当时富有名望且学识渊博的社会名流,但是都主动不支薪。董必武自己除了在本校教语文课以外,还先后在两湖师范兼任教务主任,在湖北女子师范、第一师范、启黄中学兼职教课。他每月有一两百元的可观收入,自己总是省吃俭用,把一些收入用于为贫寒子弟缴纳学费。他的崇高风范博得了武汉教育界的普遍赞扬,被青年学生视作进步的导师和学习的榜样。

这所私立武汉中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动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到广大工人、农民中去宣传进步文化,宣讲革命道理,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为推动青年学生到工厂农村去接近工农群众,董必武与陈潭秋、张国恩等发起组织新教育社,举办湖北职业教育研究社、湖北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新教育》杂志,组织武汉中学师生到工厂、街道开办识字班、劳工学校、平民学校、武昌女子补习学校。董必武自己经常给进步青年作报告,引导他们边读书边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工人的悲惨生活;还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回乡的机会,在农村举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等。这些革命活动为日后湖北的共产党组织开展工农运动做了教育启蒙的准备。

经过董必武等有进步思想的教职员精心办学,武汉中学很快就成了武汉地区培育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27 年冬,鄂东黄麻起义总指挥部的领导人中就有潘忠汝、王志仁、汪奠川、王秀松、刘文尉5 人毕业于武汉中学。后来的南昌起义、广东海陆丰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革命武装斗争,都有武汉中学的毕业生参加。1927 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学校被反动军阀查封,被迫停办。

二、国民大革命中,举办各类培训班,迎接革命高潮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为迎接革命高潮,董必武在湖北始终把培养革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各类干部训练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及武汉三镇。举办党员训练班、党义研究所、党务干部学校、农民训练班,积极支持毛泽东在武昌开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这一时期董必武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仅在大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笃信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力量。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前,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董必武于1926 年6月8 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会上,代表湖北省党部向中常会申请2008 元作为专项经费,在武汉举办党员训练班。这一期党员训练班对提高湖北各地新党员、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后,国民革命的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了武汉。当时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普遍经济状况差,但他们有文化,容易接受新思想。董必武以中小学教员为主要招生对象,先后办了两期党义研究所,培训了约400 名学员。1927 年1 月24 日党义研究所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董必武对办学宗旨作了说明:“本所之目的,是要打破什么教育神圣、教育万能。我们办教育,是要观察社会之需要和要求,即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讲究什么高深的学理,去造成一个如何了不得的圣贤,而是要因社会之要求而教育,尤其是要把教育变成平民化、团体化、革命化的教育,去造成社会之需要和要求的工具。”为了贯彻“平民化、团体化、革命化”的教育方针,董必武亲任党义研究所所长并登台授课,还聘请有高深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陈潭秋、恽代英、钱介磐、李汉俊等人为党义研究所教员。党义研究所开设政治、军事两门课:政治课包括各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三民主义、青年运动、群众运动、国民党之政策、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社会阶级分析、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内容;军事课程主要是对学员进行基础科目训练,每个学员一入学就发一条枪,既能护校,也能参加维护社会治安及平日训练。这种文武结合的短期培训,学习生活生动活泼,革命气氛浓厚,很受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由于省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办得成功,董必武又通过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推动各县市也都办起了自己的党义研究所,为各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这一时期,在董必武倡导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在武昌还举办了党务干部学校,专门轮训党务干部。党务干部学校由省党部常务委员钱介磐担任校长,董必武、恽代英、陈潭秋、李汉俊、张太雷等兼任教员。学校的第一期于1926 年12 月开学,招生300人,以各县考试、考察合格的革命先进分子为招生对象。学习课程也与党义研究所类似,开设政治和军事两大门类课程,所不同的是学员结业后分配到各县担任党务干部或出任省农协特派员到各县开展农民运动。学校的第二期是在1927 年5 月10 日开学,招生200 人。时逢蒋介石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动荡不安,夏斗寅叛军紧逼武昌,学校根据董必武指示,动员一半学员参加了党员志愿兵团,和叶挺部队并肩作战,为保卫武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为培养农运骨干,董必武还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名义举办了农民训练班。董必武委派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刘子谷担任训练班班主任,董必武、陈克文、谭平山、李汉俊、张太雷、张国恩等兼任教员。各县党部挑选年轻的农运积极分子400 人到训练班集中培训。农民训练班即将开学时,军阀夏斗寅发动军事叛乱,训练班全体学员积极请缨上阵杀敌。经省党部批准,省农协把400 名学员送到武汉中央军校进行军事训练,随时候命参加平叛战斗。国民党新右派代表汪精卫发动叛变后,训练班中途停办,大部分学员加入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加了南昌起义。

这一时期,董必武还积极支持毛泽东在武昌开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适应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培养农运的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昌开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随后,国共两党中央任命毛泽东担任讲习所所长。讲习所开办需要解决的经费、地址、教员及招生问题得到了董必武全力支持。1927年1 月15 日,董必武主持召开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专题讨论如何支持毛泽东办好农讲所。会议决定派陈荫林、李汉俊、张国恩3 名委员参加筹备工作,拨款1.6 万元作为开办经费,将武昌师范学校作为讲习所的校址。在董必武领导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大力帮助下,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于当年3 月7 日顺利开学。

总之,在国民大革命中,董必武亲自主持或委派干部主持或积极支持举办了党、政、农、工、学各界各种训练班,教育、培训了革命急需的各方面骨干力量数千人,为日后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湖北大地成燎原之势做了干部的准备。

三、全民族抗战中,利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培养敌后抗战骨干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中共洛川会议提出了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受中央委派,董必武由延安重返武汉。利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机会,他通过国民政府机构,用合法名义开办训练班,培养、训练了一大批干部。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无论对恢复、发展华中地区的中共各级党组织,还是对日后深入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做了大量干部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湖北应城的汤池训练班、黄安的七里坪干部训练班、谷城的鄂北纺织训练所以及河南鸡公山训练班都是这一时期董必武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的典型代表。

汤池训练班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董必武重返武汉之后不久,通过积极动员,成功说服时任国民政府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兼省合作委员会主任石瑛利用政府机构多做有益于抗日的工作。经过进一步磋商,双方决定以省合作委员会的名义在湖北应城汤池举办农村合作事业训练班,训练合作社指导员。1937 年12月20 日开学的汤池训练班由省建设厅农村合作委员会委员、汤池农村合作实验区负责人李范一出面对外联络,由时任湖北省委领导人的陶铸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领导,吸收了曾志、潘怡如等一大批共产党员任教员。

汤池训练班的具体培训内容既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深入农村,在实践中锻炼学员。训练班以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为榜样,以游击战争战略与战术为主要课程,还开设了《农村合作事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农民运动》《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等课程,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理论知识。训练班学员还要定期深入农村,帮农民生产劳动,组织动员农民参加抗战,接受实际工作锻炼,提高觉悟和能力。这些富有成效的培训为学员日后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很多学员成为日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的骨干。

汤池训练班培训出来的青年干部开展工作形式多样,卓有成效。从1937 年12 月到1938 年5 月,4期汤池训练班共培训了300 多名知识青年干部。培训结束后的学员以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社指导员的名义被分配到湖北的应城、京山、钟祥、天门、汉川、云梦、荆门等县,遍布鄂东、鄂西、鄂北、鄂南各地。他们与当地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假期回乡的青年学生以及当地进步人士相结合,通过演讲、演剧、教唱革命歌曲、出墙报、成立书刊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还通过合作社贷款、救济贫苦农民、活跃农村经济来培养农村基层干部;还举办多期农村保甲人员训练班及壮丁训练班,进行抗战形势的教育,争取他们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这批青年干部把各地农村的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很多干部都成为抗战期间鄂中地区以及鄂豫边地区抗日战争的骨干,为日后中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新四军第五师的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举办汤池训练班同时,董必武还指示中共湖北省委于1937 年10 月开办黄安七里坪游击队训练班,又利用新四军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的合法名义,派方毅在七里坪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训练抗日军政干部。董必武亲自向方毅介绍鄂东的上层人士,并派几名军事干部随行,方毅利用这些上层社会关系,很快打开了鄂东的工作局面。七里坪干部训练班共举办了3 期,坚持了8 个月,培训了600 多名学员,大部分被派往新四军第四支队工作,其余由中共湖北省委分配到各地,准备开展敌后游击战。

1939 年初,董必武指示爱国进步人士——美国归国的农学博士杨显东在鄂西北谷城以茨河镇为中心,开办鄂北纺织训练所,继续培训革命骨干,并掩护党在襄阳地区的秘密活动。董必武还通过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河南鸡公山林场场长李相符在湖北、河南交界的鸡公山举办训练班,培训干部。董必武先后派出共产党员黄新学、刘西尧等协助李相符加强训练班的工作。鸡公山训练班结束后,全部学员转移到鄂中地区打游击。

汤池训练班等以上各种培训班培养出来的党员干部,后来大都成了鄂豫皖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骨干力量和新四军第二、四、五师重要的干部来源,为开展鄂豫边区以及华中地区敌后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和反对,还受到了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国民党特务与当地土豪劣绅勾结起来对汤池训练班严密监视,蒋介石甚至亲自责问王明:“汤池训练班为什么这样搞?”“你们怎么在这里办起了红军大学和抗大?”王明坚持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立场,指责陶铸太“左”,“训练班不要讲马列主义、游击战争、党的建设,只讲合作社就行了”,“妨碍统一战线就不要再办了”。但是,董必武坚决抵制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坚持按照原计划规定的方针继续办,同时指示陶铸将汤池训练班改名为“汤池临时学校”,以鄂中地区的知识青年为主要招生对象,继续培训干部。

猜你喜欢
训练班董必武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武汉加油
小幽默5则
决战武汉
董必武清廉为政
比眼力
冠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