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淑杰
据4 月16 日上午最新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已经结束,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
从升空至今,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中停留了近6 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回顾183 天的“天宫”之旅,三名航天员们有哪些奇妙体验呢?
2021 年10 月16 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二十余天后,神舟十三号乘组就迎来了第一次出舱任务。11月7 日16 时30 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进入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他们关闭核心舱双向承压舱舱门,穿上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叶光富在舱内配合支持。
另一边,北京飞控中心的航天员与空间应用支持大厅中,代号为“曙光”的工作人员小组,正通过直播屏观察着航天员的一举一动。
18 时51 分,翟志刚打开出舱门,成功出舱。这是他时隔13 年后再次进行出舱。他对着地面的“战友们”挥手说:“曙光,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接过翟志刚的话说:“曙光,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留守舱内的叶光富也随即高声说道:“曙光,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三位航天员的“感觉良好”接力,引发指挥大厅里阵阵笑声。
随后,出舱后的翟志刚安装好脚限位器,在机械臂的支持下展开舱外作业。20 时28 分,航天员王亚平也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2021 年12 月26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再次执行出舱任务。他们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并协同开展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C 抬升、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操作。其中,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执行出舱活动。
从升空至今,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中停留了近6 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两次出舱任务顺利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后续,中国航天员将开展次数更多、更为复杂的出舱活动,为空间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2013 年,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时隔八年后,太空课堂再次开课。
2021 年12 月9 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举行。北京、南宁、香港、澳门等地同步设置了地面分课堂。约60 分钟的互动交流中,3 名“太空教师”演示了多种奇妙现象:显微镜下荧光闪闪的心肌细胞、失去浮力的乒乓球轻松没入水中、靠手臂旋转实现的太空转身等,天地间不断响起掌声和笑声。
自2021 年10 月至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度过了长达六个月的“天宫”生活。这也让他们收获在太空迎接2022 新年、过农历虎年春节的独特体验。
2022 年第一天,天和核心舱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发来了一则新年祝福视频。
离地近400 公里的轨道上,空间站每90 分钟即可绕地一周。在这里,航天员们每天可以看到16 次日升与日落。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此前受访时打趣称:“我倒想听听,他们把什么时间算作是新年的开始。”
2022 年1 月31 日是除夕。当晚,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过年的热闹画面也持续引发热议。视频中,三人围“坐”在就餐区。一个调皮的饺子悠悠飘出来掺和,航天员叶光富急忙伸出叉子“截胡”。油亮的汤汁在空中化成透明的汤球,航天员翟志刚张开嘴,就势吞下。
长达数月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很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症状。而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可以有效丰富航天员们的业余生活。过去,诸如口琴、笛子等体积小巧的乐器,都曾被带入太空,被航天员们奏响“天籁”。
神舟十三号乘组出征前,王亚平曾对媒体表示,她将带一件“比较大的乐器”进入太空,但没有透露乐器的具体名字。农历新年元宵节这天,这件神秘乐器终于揭开面纱。在当晚举行的央视元宵晚会上,王亚平在空间站以古筝弹奏《茉莉花》,为晚会带来开场表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2022 年全国“两会”上透露,2022 年内,中国还将发射2 个空间站实验舱、2 艘载人飞船、2 艘货运飞船,再将6 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届时,6 名航天员将“会师”太空,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