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巡天号空间望远镜正处于初样研制阶段,大小相当于一辆大客车,立起来有3层楼高。未来,巡天号空间望远镜将独立飞行,自带燃料,预计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学运行。
7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羲和号”科学总顾问方成透露,“羲和号”在空间首次同时获得了太阳全日面Hα谱线、Si I谱线和Fe I谱线的精细结构和光谱成像。通过分析3条谱线,科研人员有望揭示不同高度的太阳大气物理量分布,计算出温度、密度等参数。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中国天眼”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作为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已进入成果爆发期。
航天大模型从航天领域的数据和知识中融合学习,可以对航天数据进行智能采集、自动归档、分析理解,助力深空智能感知、规划和控制等,能够帮助诊断科研设备故障、给出运维建议等,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7月27日12时12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6颗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吨。
近日,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圆满完成,研制顺利转入初样阶段。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基础级模块直径为5米,安装多台120吨发动机,而大推力发动机多机并联技术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