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裕庆
(佳木斯技师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成立高水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当前,各职业院校则纷纷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将其作为提升内涵建设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花大力气投入人力、资金、物力[1]。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急需一批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现有技能人才15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6.7万人,但由于黑龙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高技能人才缺口达到13.5万人。对于南方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高技能人才缺口会更多。因此,迫切需要职业院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自2010—2019年出台的重磅职业教育文件都提到了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容。具体如下: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至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建设10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该成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2]。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指出建立100个左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国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就已经把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列为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目前,“双高”院校遴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示范课等各种国家级、省级遴选都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在各种统计数据中,例如全国集团化办学平台数据统计、职业学院教育事业统计等统计平台上也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级别、数量等作为重要指标。此外,在各种评优文件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成果等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3]。
鉴于国家出台的重磅职业教育政策里面都提及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方式来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的教育链必须时刻对接精准对接产业链,延长更新创新链,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人才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4]。因此,众多职业院校都把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深入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职负责部门,持续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发展。
通过国家政策导引,政府部门牵头,职业院校主体落实,行业企业配合,我国技能大师工作的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无法立足新时代,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目标定位不清楚、组成人员单一、缺少科学规划、共建共享合作意识不浓厚、运行机制流于形式、凝聚能力不强、缺少代表性成果等[5]。
技能大师工作室虽然是以技能建室,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育人方式。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做好技能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深入挖掘技能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也就是寻找课程技能中所孕育的思政元素,尤其是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如何融入到具体的常规教学中,并确定技能传授中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只有让工作室中的教师和学生深刻理解:为谁而学?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只有从灵魂上深刻认同自己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才能从内心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内心唤醒他们的原力觉醒,才能确保培养出了具有强悍技能、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
目前,很多技能大师工作室都开始重视规划在完善大师工作室上的作用,开始制定3~5年的发展规划,这对于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建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表明我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和理性发展的台阶。通过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的现状、目标、理念、宗旨和推进举措以及实现目标所应具备的保障措施。有了理性规划的指导,画好3~5年的路线图和指标点,技能大师工作室才能真正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当然,规划制定完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5年规划为例,在实施2年后即可根据职教形势的发展进行完善调整,以期跟上最新发展形势,紧跟职教热点。
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在技能,强在管理。它是由职业院校的教师、企业的技能大师、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行业协会的人员,甚至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和一批有技能资质的学生来共同组成。这么多元素组建起来的一个群体必须要从提升治理能力的角度来组建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可以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委员会,有学校和企业技能大师担任正副主任,其他人员担任委员,来自科研院所的负责科研项目,来自行业协会的负责行业趋势把握以及行业数据分析上,来自企业的人员负责将企业岗位实践需要技能细化到日常教学和技能培养上,来自学校的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理论的传授。
要想工作室有战斗力,工作室的组成人员也必须有强大的战斗力,换句话说要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文能提笔写作,武能上马提枪。这些人不但具有高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交际和沟通能力,尤其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人员组成不能全来自职业院校,也不能全来自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政校行企研”这5个要素都要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构建要素,从而体现出多元跨界的职业教育特点。
组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就要有规矩,因此,出台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大师工作室长效运行机制才是工作室长远运行的根本保障。要建立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职责细则》《技能大师工作室常规工作管理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管理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资金使用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科研立项管理制度》。
有了《规划》,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在理性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在日常推进的工作中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载体,而依据项目推进的方式则无疑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这些项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育人模式的探索、技能培训的高效开展方式、科研项目的选择、工作室运行机制、校企共建的方式、技能竞赛的开展与推广,尤其是如何发挥技能大赛和技能选手的溢出效应,让工作室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面,形成以点带面的引领局面。其次,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要以动态发展为主,遇到不合理的要立即着手调整。再次,项目实施需要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来判定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进展。具体可以通过工作室自评、学校评价、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尤其是第三方评价,要高度重视,其评论过程和评论结果相对来说更加客观真实,会避免工作室自评和学校评价不可避免的感情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项目的实施要划分多个项目组,项目组要有组长统筹小组工作。在设计项目之初就要确定好项目的最终受益者是工作室的成员,学生应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理念就是宗旨、就是目标,只有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工作才能落实落细,才能具有光明的前景。技能大师工作室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理念。
(1)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最终评价要把工作室的成员,即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成员以及院校师生的切实进步为评价的核心和根本依据,从组建之初的能力水平作为起点,经过一段周期的建设看看有多少提升,体现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及质量上,尤其是要体现出技能竞赛的溢出效应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升等方面上。而不是采用投入了多少资金、购买了多少先进的设备来衡量。资金和设备要重点考察绩效目标的支撑和实现上。
(2)要减少行政干预。职业院校跨界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追求政绩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将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接待上级领导检查的一个重要窗口,只要有领导莅临就必须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参观,这极大地影响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实际上,将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展示院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的想法也是正常合理的,但是要控制好度,要尊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给予工作之外的行政任务。
(3)要做到以能力为本。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所有运行,都是要始终以工作室成员的能力提升为根本。行业企业成员将各自的优势经验,尤其是岗位能力在工作室内完整传递,另一方面,行业企业成员的教学能力得以符合双师认证的资格,能够进行基本的常规教学;职业院校的教师则需要在岗位能力方面、技能操作方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项目管理、科研立项上有较大提升;学生则需要在岗位认知、岗位能力、技能水平、交际能力、信息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实质性的进步。
(1)要明确技能大师工作室组成要素的多元性。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单纯地由职业院校的教师组成的,甚至极端的是由一个技能出色的教师组建的,但是挂的是工作室的牌子,这样组成要素不全的工作室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必须有来自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组成人员,政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内那就更好了,就需要考量政府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程度了。
(2)工作室的运行必须要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有相当一部分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不佳,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严格遵循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一方独大而导致其他要素方合作兴趣减弱,配合动机不强,进而导致工作室名存实亡。究其实质,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利益联合体,处于利益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利益链的交汇点上,因此,要满足各方的利益为驱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凝聚“五方合力”,才能让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一个实现各参与方共赢的平台,各方才会持续不断地追加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技能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多元组成固然能够确保工作室不是象牙塔内的一个全封闭集体,但是由于其所处并非生产工作一线,或是处于产业链末端,对市场与技术的敏感度不高。另外,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要紧随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今“课程思政”理念已从局部探索阶段扩展到全面实施的阶段了,教育部接连发布有关课程思政的文件要求,要求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都要与思想政治专业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者有效合一。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要结合课程思政要求,积极探究工作室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寻找到思政与专业的结合点和融入方式,并探索出具有本工作室特色的融入模式,取得有特色的成果。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需要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助力,政府加大投入,职业院校专心经营,并且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实现多利益方都从中受益是工作室长远运行的保证。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还要紧盯职业教育前沿阵地,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政策要求融入到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中,技能大师工作室才能紧跟时代发展,不掉队,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