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变化的研究进展

2022-11-15 06:07雷雅迪刘鹤南陈晓隆
关键词:视神经黄斑青光眼

雷雅迪 刘鹤南 陈晓隆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沈阳 11000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低相干干涉技术,在迈克尔逊干涉原理基础上进行三维断层扫描成像[1],可诊断、观察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方法等。发展至今,频域OCT可清晰地显示黄斑部的视网膜结构,定量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进行扫描分析。以往mGCC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至今多个研究发现mGCC在其他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变化[2]。现将各眼科疾病中OCT检测到的mGCC变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mGCC及其检测指标

mGCC由黄斑区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组成,分别对应RGC的轴突、细胞体、树突。Tan等[3]最先发现内三层视网膜,即RNFL、GCL和IPL受青光眼影响最为明显,于是提出把内三层合并为一个整体,即mGCC。OCT中GCC扫描模式能够对mGCC 进行自动分析,得到整体、平均上半部及平均下半部厚度,其厚度测量有较好的可重复性[4]。整体丢失体积(Global loss volume,GLV)和局部丢失体积(Focal loss volume,FLV)是GCC扫描模式的2个参数。GLV反映整体损伤,是基于部分偏差(Fractionaldeviation,FD)图量化整个GCC图上GCC损失的平均量。该值是FD图中值小于0的每个像素的偏差值之和除以总面积得出的GCC厚度百分比损失[5]。FLV反映局部损伤,是基于FD图和模式偏差(Pattern deviation,PD)图得到的在整个GCC图中GCC局部损失的平均量,PD图是通过在正常人体数据库中先计算个体模式图而得到的。FLV可判断早期青光眼的损伤,量化GCC严重损失量[6]。

2 mGCC在各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2.1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其特征为RGC进行性、不可逆性丢失,视盘损害以及RNFL损伤,从而导致视功能和形态学改变[7]。标准化自动视野检查(Standard automatic perimetry,SAP)是现阶段诊断、监测青光眼的临床金标准[8]。但疾病早期,有研究证实在SAP可检测到变化之前,视盘及RNFL就出现结构性改变。因此,更好地评估视神经损伤及其进展需要结构及功能的联合观察[9]。随着OCT技术的发展,频域OCT已经可以对视网膜RNFL及GCC进行较为精确的结构扫描和定量分析,目前已有学者认为OCT可取代SAP成为青光眼诊断和随访的新标准[10]。视盘周围RNFL的量化是最常用的OCT参数,它被认为是评估青光眼RGC丢失的有效参数[11]。但是,该参数仅分析RGC的轴突部分,未考虑胞体和树突,mGCC则包括三者在内,理论上优于RNFL。Cennamo等[12]在131例青光眼患者中肯定了GCC对于早期青光眼的检测能力,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明显高于相应GCL/IPL或RNFL的AUC。国际青光眼学会联合会(AIGS)表明,GCC的局部丢失是视野进展的最强单一预测因子(危险比:3.1),其次是RNFL。GCC丢失与年龄和中央角膜厚度相结合,构成了一个“青光眼综合进展指数”,增加了疾病进展的预测值[13]。Zhang等[9]还发现FLV是青光眼最重要的预测因子(AUC=0.753)。而Distante等[5]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GCC和RNFL都可以用来检测早期青光眼的结构改变。FLV和GLV与RGC计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GLV与视盘周围、黄斑RGC计数的相关性优于FLV,可用于临床实践。有研究表明RNFL和GCC厚度对于中、重度青光眼的诊断能力水平相当。平均GCC厚度和下半部分GCC厚度是体现青光眼晚期表现的最优参数[13]。近视已经被证明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14]。高度近视青光眼患者mGCC厚度的变化对疾病的评估作用等同于甚至优于RNFL厚度[15-16]。但是商用OCT设备的标准数据库仅限于18岁及以上成人,因此限制了其在儿童中的应用[17]。如何监测儿童青光眼、评估儿童青光眼病情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挑战,建立未成年人正常标准数据库很有必要[18-19]。

2.2 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导致视力下降、伴或不伴眼眶痛等症状[20]。其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密切相关。大约50%的ON住院患者会出现MS,又称典型视神经炎,自愈性良好[21]。视神经轴突脱髓鞘可导致原发性轴突变薄和(或)视神经退行性改变,随后发生RGC变性。严钰洁等[22]观察11例ON患者GCC、视盘周围RNFL厚度变化,发现在发病3周内患眼GCC及RNFL厚度可正常或者轻度增厚,3周后GCC开始变薄,RNFL反而增厚,并定义为进展分离期,疾病后期二者均出现萎缩。严钰洁等[22]认为中期出现分离现象是由于RGC轴突受阻,胞体失去神经营养因子而首先凋亡,RGC相应无功能轴突外围的细胞及血管鞘随后凋亡。国外有学者同样发现在ON急性期中,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在发病5周内就会减小,而RNFL由于早期视盘水肿而增厚,在发病3个月后才能检测到减少[21]。此外,GCIPL在急性期1~2个月后的变薄程度可预测6个月后的视觉功能。Erlich-Malona等[23]肯定了GCC对于ON患者的辅助诊断作用,认为平均上半部和平均下半部GCC厚度可用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ON的鉴别诊断。Spain等[24]将OCT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 angiography,OCTA)结合,测量MS患者RNFL、GCC厚度及视盘流量指数(Optic nerve head flow index,ONH-FI),认为结构的减少与视盘低灌注二者相结合,可提高ON诊断准确性。有学者对ON患者研究后,认为GCC是评估视网膜结构改变最有意义的指标,最能真实反映RGC的损失,但得出结论需要进行长期大量随访[25]。

2.3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以急性视神经损伤为特征,后睫状动脉阻塞导致视盘周围低灌注,RGC凋亡及视神经萎缩[26-27]。既往研究多关于视盘结构及血流变化,但疾病早期视盘水肿,部分数据难以准确获得。已有学者认为GCC评价NAION视功能更有价值[28]。Goto等[29]对5例单侧NAION患者的研究中发现,GCC厚度在发病1个月时已明显减小,而RNFL厚度因视盘水肿而增厚,在6个月时才显著降低。这证明了GCC比RNFL能更早地反映RGC在发病后的丢失,其中FLV参数可更早地体现该情况,且GCC变薄区域与视野缺损有很好的相关性。Duman等[30]对28例单侧NAION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发病6 个月时,对侧眼平均GCC厚度、RNFL厚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认为即使患者对侧眼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视网膜仍可能发生早期改变,尤其是GCC和鼻上象限RNFL。因此,对于NAION患者,为了减少视觉丧失的情况,对无症状的对侧眼进行密切随访,趁早干预尤为重要。还有学者发现慢性期患者GCC厚度与对应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呈正相关,与GLV、FLV呈负相关。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代谢降低和血流灌注减少,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27]。

2.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线粒体DNA点突变,损害乳头黄斑束(Papillomacular bundle,PMB)中央的小口径纤维,导致RGC凋亡的一种母系遗传性视神经病[31],以双眼无痛性中心视力下降为典型症状。既往研究发现疾病初期RNFL增厚,后随病情逐渐变薄,其中颞侧象限明显。无症状携带者则为下方及颞侧象限RNFL厚度增加。邹文军等[32]对32例LHON患者进行OCT测量,发现病变各期GCC均较正常组变薄,FLV、GLV增大。推测在疾病早期鼻侧GCC首先变薄,RGC开始凋亡,随着疾病发展,下方GCC变薄更明显,而后RGC弥漫性凋亡。OCT测量GCC厚度可用于LHON的诊断和随访。有学者发现不同位点突变患者GCC各象限厚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鉴别不同位点突变LHON患者时GCC比RNFL更有意义[31]。国外也有学者肯定了GCC测量对LHON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价值,其可以在眼底检查显示视神经萎缩之前,检测出最早的形态学改变[33-35]。

2.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眼科主要并发症,早期症状难以发现,主要是由高血糖及因它激活的代谢通路所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疾病。有证据表明,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经存在明显神经视网膜损害,并与视力受损有关[36]。由于内层视网膜血供较少,缺血缺氧时较敏感。有学者认为患糖尿病时,视网膜毛细血管阻塞造成视盘低灌注,从而损害视神经纤维,RGC出现凋亡。同时缺血加速导致视网膜自由基、毒素产生,协同导致RGC凋亡[37]。Zhu等[38]发现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DR症状之前即可观察到GCC的改变,且黄斑的上半部区域更容易受到糖尿病损害。在无DR的糖尿病患者中GCC的减少早于RNFL损失。Hegazy等[39]同样发现糖尿病患者GCC的减少早于视网膜血管病变,并且主要是局部改变,而非弥漫性变化。Srinivasan等[36]对187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里发现轻度NPDR患者GCC存在明显局部丢失,FLV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显示出从非糖尿病个体到无DR到轻度DR恶化的趋势。GCC对于DR的早期发现以及糖尿病患者随访有一定意义。

2.6 其他眼科疾病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如蝶鞍部占位病变,即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压迫前视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导致缺血,从而使RGC凋亡。Yang等[40]在96名颅咽管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相比RNFL,GCC是反映视神经损害更敏感的指标。施爱群等[41]发现蝶鞍区肿物对视交叉的损害导致中线划界的双鼻侧GCC变薄,其定位作用同视野相似。还有学者认为OCT观察RNFL、GCC等相关参数对于该类疾病患者术后随访、观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42]。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常见于头面部外伤,外力传导后导致急性轴突损害,视神经损伤,可出现严重的视力丧失。有病例在SS-OCT检查时RNFL、GCC均变薄,GCC的减少早于RNFL损伤,且RNFL、GCC减少时间过程相似,RGC损伤速度与轴突损伤速度相似[43]。临床医师在考虑TON视神经损伤严重性时应参考GCC、RNFL等指标[44]。另有学者发现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GCC厚度减少,RGC功能受损,GCC检查可辅助诊断该类疾病[45]。

3 小结

本综述概述了运用OCT检测GCC在各眼科疾病中的相应变化。在许多涉及到RGC损伤的眼科中,GCC厚度减少。OCT检测GCC、RNFL等指标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视神经损伤情况。在青光眼早期诊治中,GCC较RNFL更为敏感,且FLV、GLV对于疾病各期也有意义。GCC对于ON、LHON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价值。单侧NAION患者对侧眼进行GCC等指标的随访尤为重要。DR早期监测GCC改变,对其后续发展有一定意义。GCC检测对压迫性视神经病变、TON、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等损害RGC的疾病都有一定意义。未来,建立未成年人数据库有助于儿童眼科疾病的监测。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可更快速、更清晰地将视网膜结构变化与血流灌注变化进行联合分析,多维地探测疾病在视神经、结构及微循环上的改变。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各阶段变化,以及治疗效果预后都有一定意义,扩大临床应用,有利于患者受益。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雷雅迪:收集查阅文献,参与选题,进行文章撰写。刘鹤南:文章内容指导及设计,文章内容审阅及修改。陈晓隆:进行文章内容修改

猜你喜欢
视神经黄斑青光眼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青光眼能治好吗?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视神经肿瘤的CT、MRI诊断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和失明?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