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猛
民营企业进行公益金融,是捐助“面粉”并利用好“面包机”,
做助力共同富裕的“面包”
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是一项重要使命。担负这一使命,实质上是民营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保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程地参与三次分配,保障员工收入增长,依法缴纳税收,自愿开展公益慈善。按通常的比喻,就是做大蛋糕,切好蛋糕。
说到民营企业公益慈善助力共同富裕,可以把这个比喻再扩展一点,民营企业做蛋糕的同时再做点面包。面包与蛋糕的不同点是,做面包需要发酵、可以发酵。在经济领域,有“发酵”功能的是金融。借这个比喻,笔者想说的观点是,民营企业公益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有条件的可以试水公益金融。
公益事业注入金融优势
金融具有很大“魅力”。其一,按陈志武教授的说法,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见《金融的逻辑》)。国外经济学家类似的说法是:“金融技术就是一个我们自己建造的时间机器,金融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千年金融史》)其二,王湘穗教授则认为:“金融在今天之所以如此令人瞩目,是因为在货币摆脱实物的制约之后,金融资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增殖,不但挣脱了借贷资本的紧身衣,也摆脱了产业资本的束缚。”(《币缘论》)当然,金融是双刃剑,金融是有风险的,这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开展公益金融,是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新尝试。2016年出版的《中国公益金融创新案例集》认为:“公益金融是一种兼顾财务回报和社会、环境影响力的投资行为。公益金融的目的是促进资本以社会目的进行流通,以金融的有效资源分配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从而为社会带来福祉。”事到如今,从金融几多“魅力”、几多力量看,从现有丰富多彩公益金融实践看,把公益金融只认定为“投资行为”是过于狭窄了。
公益金融,应该是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着眼于金融的“魅力”,利用好金融的力量,为公益慈善开辟新的场域和门路;应该是运用金融工具,走进金融市场,让资本投资行为、资本增殖功能、时空转换效应、交易风险定价作用等等,为公益慈善绽放异彩,从而突破传统慈善的局限,增进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
心怀善念,善于探索,结缘金融,撬动大爱。可以说,民营企业进行公益金融,是捐助“面粉”(甚至自己不直接捐“面粉”)并利用好“面包机”(用好金融工具),做助力共同富裕的“面包”。金融看似十分奥秘,但是只要我们回归公益慈善的初心,回归慈善公益实际需要,做公益慈善借助于金融工具也不神秘。举个例子说,清代温州籍好官黄体芳,“家素贫而轻财好施,俸脩悉周恤戚友,力不及,或贷资为之。”(《清史稿》)贷款行善,不经意间已经用了金融工具。借用恩格斯多次引用的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线”的比喻,可以说,只要牵住回归原点的线团,迷宫也并不迷茫。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涉足的公益金融,門类日渐丰富,实验不断推进。影响力投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回报相结合的投资;公益信托(慈善信托),实现公益资产保值增值和纾解财富传承之困;公益众筹,利用互联网让善款聚沙成丘;公益创投,通过公益创投基金支持公益组织发育成长;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绿色经济;社区基金会,本地社区建立永久性捐赠基金,为社区公益服务;“保险+期货”助农模式,为农产品保“价”护航……
三条途径
公益金融对于推进公益慈善发展、更好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国家对金融监管是十分严格的。参与公益金融,必须严肃地按照国家的监管法规,创造条件,有效实施。
从目前情况看,民营企业试水公益金融,有三条途径。以新湖集团的公益实践为例,作一简单分析。
第一,实施的公益金融项目,不需要金融牌照的,企业有意愿都可以参与。上述的影响力投资、公益创投属于这一类。新湖集团于2012年,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创新,首期出资750万元,与深德公益的育团队合作,以合伙制形式,在天津注册成立原始资本为1000万元的“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只以人民币注册的公益创投基金。“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的“育”字包含着两点创新精神:其立意首先是“诲育”,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弱势群体得以自我造血;其次是“孵育”,助之以资金,育之以智力,让公益机构得以规模化发展。该创投基金先后投资了互联网公益、妇女发展、残障儿童康复等领域六家社会企业。
第二,实施的公益金融项目,需要有金融牌照,而企业有相应金融牌照的,可以设计实施“金融+”的公益项目。新湖集团旗下新湖期货在全国最早设计、实施了“保险+期货”保护农产品价格的公益金融项目。谷贱伤农、农产品价贱伤农是千年不破困局。采取政府对农产品直接给予价格补偿,这是财力所难以承受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受规则约束,包括对农产品价格直接补贴的“黄箱政策”受到严格限制。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农业补贴,是间接补贴到农产品保险,这种非直接价格补贴的市场化操作叫“绿箱政策”,不受WTO规则约束。中国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投入巨大,但保险公司的能力只能做属于局部性的农业灾害保险,而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全局性的,则不堪担负。新湖期货率先探索,在2015年联合保险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险+期货”公益金融试验。其操作模式是:由保险公司与农户或农业企业签订价格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操作,最终化解风险,遇价格下跌农民如数得到补贴。“保险+期货”利用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有效化解价格风险,能够规模化、普惠性、可持续助力农业产业振兴。现在,“保险+期货”助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复制推广,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法检查专题报告肯定了新湖这一公益慈善创新。2022年1月,新湖期货海南白沙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荣获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第二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第三,实施公益金融项目,需要有金融牌照,而企业没有相应金融牌照的,企业有意愿开展这类公益金融项目,则寻找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合作实施。2010年青海玉树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新湖集团心系灾情,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中华儿慈会捐助5000万元,设立“新湖·玉树孤儿专项救助基金”,建造新湖玉树儿童村,另将100名玉树孤儿安置北京抚养,培育他们长大成人。从2014年开始,新湖集团员工发起“爱心接力”行动,为考上大学后的孤儿提供资金支持。2019年员工再次捐资,一次性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资助最后一批读大学的玉树孤儿。为了规避风险、使资金有效保值增值,以新湖集团工会名义与光大信托合作,成立“光信善·新湖慈善信托”,收益仍用于定向资助玉树孤儿。当时媒体作了报道:“公益事业注入金融优势,专项信托创制慈善蓝海”。当然,这是慈善信托中简单的一种类型。
最后,借用白居易两句诗,金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们期望,公益金融能“中有文章又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