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华
(苏州常隆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前期的预测规划、中期的执行监督、后期的评价分析与调整三个部分。它是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分析未来某段时间内经营活动财务规划,执行过程中做好相应监督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以此为标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配置,达到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所谓“全面”包含三个方面:参与者为全体员工、涉及范围为全部业务、监督对象为全部流程。即在全体成员参与活动的背景之下,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进行整体预测与规划,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对执行全部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分析,高层在分析结果基础之上做出理性分析与准确判断,对现行企业经营活动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善。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方法的合适与否会影响预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常用的企业全面预算方法有多种类型:按其是否考虑以前项目发生金额分为增量预算、零基预算,按其是否考虑业务量的动态变化分为弹性预算、固定预算,按其预算区间是否固定分为滚动预算、定期预算。按其是否跨年度的项目和是否以作业管理为分配基础分为项目预算、作业预算。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它是以前期企业花销成本费用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划情况,调整以往各项经济活动、形成编制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难度系数低。缺点在于在大预算规模下会导致资源浪费、资源错配等。
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恰好相反,不依靠前期企业各项花销支出、财务预算等历史数据,一切数据从零开始,需要进行实际情况考察、开会讨论开支合理性,最大化程度地利用资源、形成合理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花销,提高工作效率。但缺点是从零开始统计的各项数据要求精准无误,这就为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工作压力。
固定预算又称为静态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这种编制方式的模式相对固定,有一定的模板与学习方法,学习难度相对较低。缺点在于它并不适用于外部情况多变的运营环境,尤其是当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出入较大时,极其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无效控制与考核等糟糕后果。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在无法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以项目量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为依据,确定不同项目及其预算花销,并由此建立科学可靠的预算编制模型,形成基于不同业务量的多套预算方案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编制方法的优点在于尽可能多地从实际考虑不同业务量,得到的预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缺点在于工作容量大、难度高,同时复杂多变的市场因素及对相关理论的把握程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预算结果的准确性。
定期预算法是将一定范围的会计期间为预算期的编制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关照,可以参考会计期间数据对预算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缺点在于不能作为一种常规预算编制计算方法,阶段性预算容易造成一些短视行为的出现,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滚动预算是将会计年度与预算期完全分离,一边执行预算的同时一边对预算做出调整,以此向后持续更新滚动,使预算期间一直在一个固定范围内的编制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预算,使得预算与实际更加贴合,这种方法中的预算具有动态持续性,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挥预算的先导作用。缺点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各种设备要求高、消耗大,以及它的工作量非常大,自动延伸工作比较耗时耗力。
项目预算法是根据不同项目所需投资对预算进行年度分解。它对每一个项目的花销成本及所赚利润进行统计,然后以过去类似项目预算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规划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适合工程建设,以及一些提供长期服务的企业。
作业预算法是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理,按照项目需求预算进行资源分配的预算编制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资源错配,优化资源分配;可以优化投入产出比,用最小的投入制作出最大化成果;可以获得在职员工对项目的信任,这就有利于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其数据收集过程、估算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销成本高、难度大。
当然,以上预算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实际应用中应该彼此之间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统筹规划、协调统一、控制监督、评价分析四个方面的作用。
1.规划与计划功能。企业制定了战略目标后就要通过数量化、系统化的预算规划促使其目标逐步得以实现。预算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以预算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战略实现的节奏。同时预测企业未来的机会与威胁,降低经营、财务风险。通过编制全面预算,企业将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细化分解为各预算执行单位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规划,企业管理层从多方面提出关于企业未来发展观点和建议,开辟更多实现经营目标的新途径。
2.沟通与协调功能。全面预算编制的过程可以使企业决策充分了解部门和员工的需求及意见,经过不断的沟通后达成企业发展目标的共识。有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发挥部门协同增值效益。通过编制全面预算,能够改善组织内部沟通,各部门可以相互沟通各自的行动计划和需求。全面预算编制可以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使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为实现运营目标而共同奋斗。
3.控制与监督功能。规划必须要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其能够顺利实施,通过预算控制来尽可能地减少资源错配,通过预算监督来及时调整预算方针,合理分析等。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停留于某一环节,而是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属于事前规划,事前规划与事中控制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缺乏控制与监督那么就容易形成形式主义作风;如果缺乏总体规划那么就失去了参考与方向。由此可知总体规划与控制监督必须相互配合,才可以实现预算执行目标。比较某一期间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财务经营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4.考核与评价功能。通过实际结果与预算比较和分析而评估管理者的绩效。预算管理配合奖惩激励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促使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从而最终达成其同的目标。预算中的理想目标不可以好高骛远,空有理想性缺乏可行性,应该科学恰当且具有一定可行性。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借助预算管理完善激励制度体制机制,实现员工个人利益的同时达到企业理想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全体工作人员、全部业务范围、全部流程跟踪三方面。高层管理无法紧随时代更新观念,保持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这种现象多数存在于中小企业或刚起步的企业中。企业即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企业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编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将预算编制简单笼统地归于财务部门的任务,和员工个人没有关联。学习预算编制的专业人员较为匮乏,工作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导致工作人员对预算编制逐渐产生怀疑和抵抗情绪,反而拖后预算工作进度。
缺乏清晰的预算流程与环节,可能带来预算不够全面合理,可实施性低的不良后果。流程程序不够明确规范,信息交流不够及时,导致预算编制目标可实施性不高,科学合理性不高。预算编制的实施主体在财务部,其他部门的参与管理度不高,带来预算结果不够准确合理、权利与职责不匹配的后果。
事中的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对企业严格把控预算、提升业绩水平的能力有所限制。预算编制未经严格审核与监督的情况会导致预算目标科学性不足、执行性不高、参考性不强,更加严重点的后果可能是使企业产生亏损。
缺乏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体制,无法做出理性公平的评判,那么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就有失偏颇,奖惩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就会挫伤工作人员投身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无法维持员工的心理平衡可能会在员工中产生消极情绪,拖垮工作进展。不仅如此,还可能使管理只是停留于表面,既定运营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导致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采取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完成预算编制,仍然采取过去的人工预算,这样不仅会消耗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导致数据不准确、周期过长耽误项目进展等不良后果。部分龙头企业虽然采取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往往忽视事前和事后环节,数字化管理的后续投入资金后劲不够,没有相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的管理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企业高层对相关预算体制机制关注不够,尤其是体制机制层面上的保障力度还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的预算编制由财务部担当主要负责人,其余部门也有参与其中,但是二者之间缺乏详细的沟通交流,融合不足间隙有余,预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不足,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难度系数也大大增加。加之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不以为然, 使得信息化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企业要在激烈角逐的市场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该积极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参与有关全面预算管理的宣讲会、培训会中,让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以预算管理标准为管理要求,遵守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引导全体员工共同投身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需要对预算管理负责人员进行培育,培养其长远意识、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注重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和相关技能。由此可知,预算管理人才资源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度是行为活动成功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以预算编制流程为依据,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结果标准等,提高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由此看来,建立健全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建立健全预算监控体制机制,使每一位企业员工拥有自己的任务,实现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中的目的,切实将预算责任制度落到实处。企业应当将各项预算落实到生产实处,采用分期预算的方式对年度预算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年度预算既定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监督和控制工作,便于及时改正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预算的准确性是信息不断反馈与修正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预算,客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也应对预算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同时也不可以过分关注预算的灵活性,容易出现预算过于宽松、预算频次过高、超出预算的现象,这样预算原本的管理监控作用便大打折扣了。
建立高效的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以公平公正为制度原则,以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考核结果标准。尽可能地减少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摩擦与矛盾,做到“权、责、利”完全统一。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体制,培养全体员工的大局意识与负责感,营造全体员工自觉参与预算编制的氛围感,将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化为由下而上的自发参与。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体制机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实处,落实各项责任制度。企业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监督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过程与结果考核的有机融合。
企业应构建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基本准则,以实现“三全”为目标,重视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尤其是预警监控、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评价四个功能。加强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预算编制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应当实时更新预算相关的系统,打破各信息区域之间的界限,开展信息传递与沟通,完善预算信息体系,促进预算编制与公司发展的深入融合,使预算编制更好地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和贡献。
完备的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预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公司高层首先应该做好管理方面的筹划和组织,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长远着眼、谋篇布局;打破以往“一把手”的旧式思维,积极转变思维观念,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思维深入每一位员工;不应该仅仅让法规条文停留在制度规定中,还应当使各项责任制度落实至实处,尤其应该对与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逐一进行清晰说明,做到公开透明化,为预算管理提供清晰明确的参考依据,有效推进预算管理的工作进度。
综上所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它需要从理念、方法、制度、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实现自身的管理效用。因此,企业应当切实衡量预算管理的投入产出比,身体力行地将它融入公司发展的多个方面,全面布局、下真功夫,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效应,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实现既定经营目标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