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与通辽市双城经济税收发展比较研究

2022-11-14 23:25
北方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辽市赤峰市税收收入

耿 然 季 芳

赤峰市和通辽市双城地理位置相近,地区经济总量、税收规模均位居内蒙古前列。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建设赤峰通辽“双子星座”。这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六个赤峰”目标,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双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优势与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索赤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道路。

一、赤峰与通辽经济税收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赤峰市与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区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在蒙东地区分别列第1位和第2位。2021年,赤峰市、通辽市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5.1亿元和1411.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和4.0%;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6亿元和333.3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何4.3%;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70.1亿元和449.9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何0.1%;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29亿元和628.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和6.3%。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9.0%、33.9%、47.0%和23.6%、31.9%、44.5%,三次产业结构相似,有利于形成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强的经济发展大格局。

(二)税收规模差距仍在,区域经济协调性有待提升

从税收总量看,双城地区税收贡献排名均位于全区前列。2021年,赤峰市、通辽市分别完成税收188.1亿元和134.7亿元,分别位于全区第4位和第5位,分别占全区的6.4%和4.6%,占蒙东地区的27.7%和19.8%,合计占比47.5%。税收平稳增长,赤峰市、通辽市分别同比增长5.6%和7.4%,分别位于全区第12位和第8位。

从税收收入中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看,赤峰市、通辽市分别完成89.8亿元和5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和6.6%,分别占全区的7.5%和4.9%,双城地区增速均低于全区增速(11.2%),分别位居全区第11位和第9位。

(三)市场明显回暖,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2021年,赤峰市、通辽市增值税发票开票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7.8%和18.3%,开票户分别同比增长13.2%和14.0%,存续户分别同比增长14.4%和13.4%。开票金额、开票户数持续稳定增长。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分别占税收收入的54.7%和63.6%,已经成为双城地区税收稳定增长的基石。开票户数占存续户数的比重分别为41.4%和29.6%,高于全区增速3.5个百分点,而通辽市低于全区增速8.3个百分点。赤峰市相较于全区和通辽市市场主体更为活跃。

(四)财产和行为税占比偏高,所得税贡献相对较弱

从税种结构上看,2021年,赤峰市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及财产和行为税三项收入构成比例为36.8%、28.3%和34.9%,通辽市构成比例为44.2%、25.2%和30.6%。双城地区占比高的税收都来源于反映总体经济规模和活跃度的货物与劳务税,赤峰市货物与劳务税占全市税收的36.8%,比通辽市低7.4个百分点。赤峰市财产和行为税占全市税收的34.9%,比通辽市高4.3个百分点,其中:赤峰市土地增值税实现税收收入14.1亿元,是通辽市的4倍。赤峰市、通辽市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3%和25.2%,一定程度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工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1年双城地区重点行业税收情况

地区赤峰市 通辽市税收收入(亿元)行业占税收比重(%)占税收比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17.2 7.9 6.8 16.9 5.1 9.2 9.6 21.0 8.7 32.4 14.8 12.8 31.7 9.5 17.2 18.0 39.5 16.4税收收入(亿元)24.7 23.0(0.05)42.8 8.6 7.1 12.4 15.2 6.2 18.3 17.1 0.0 31.8 6.4 5..3 9.2 11.3 4.6

(五)主导产业相近,经济结构和质量各有不同

1.从产业结构看。2021年,赤峰市三次产业税收比重为0.3%、49.1%和50.6%,通辽市三次产业税收比重为0.2%、62.5%和37.3%,赤峰市二、三产业税收相对均衡,通辽市税收相对集中在第二产业,两地税收差距主要是第三产业赤峰市比通辽市多44.8亿元。

2.从主体税收看。按照2021年占税收10%以上权重选取行业,双城地区税收贡献最多的三个行业是房地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但是两地因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不同,行业间税收权重并不完全相同。赤峰市房地产业占比最高,占税收收入的21.0%,而通辽市占比仅为11.3%,赤峰市高于通辽市9.7个百分点;通辽市制造业占比最高,占税收收入的31.8%,而赤峰市占比16.9%,通辽市高于赤峰市14.9个百分点;采矿业赤峰市、通辽市占比分别为17.2%和18.4%,比较接近。

3.通辽市制造业税收占比高,税源结构相对丰富。2021年,通辽市制造业完成税收42.8亿元,占税收收入的31.8%,比赤峰市高16.9个百分点。主要是通辽市深化后续高附加值生产,农畜产品及自然资源均延伸了产业链,进一步转化成税源。细分制造业子行业税源构成,年纳税亿元以上的子行业有7个,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和压延加工(铝后)业、医药制造业(蒙药)、食品制造业、水泥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制品(煤化工),合计占制造业的90.0%,其中,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和压延加工(铝后)业占制造业的58.4%。通辽市制造业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铝、蒙药、梅花味精、金锣火腿肠等企业。

4.赤峰市对房地产业依存度更高,房地产业及相关联行业发展较好。2021年,赤峰市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相关联的金融业合计完成税收73.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38.9%,比通辽市高17.7个百分点。双城地区如果同时剔除三个行业税收,赤峰市、通辽市分别完成税收115亿元和106.2亿元,赤峰市税收仅超出通辽市8.8亿元,比不剔除少时44.5亿元。赤峰市房地产业及相关联行业成为赤峰市的主要支柱。

5.赤峰市其他优势行业:赤峰市采矿业完成税收32.4亿元,比通辽市多7.7亿元。赤峰市,除煤炭开采外,还有铅锌矿、铜、银、钼、铁等产品开采,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采选业税收完成15.4亿元。而通辽市采矿业结构单一,只有煤炭开采,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入库税收21.8亿元。

赤峰市批发和零售业完成税收18.0亿元,比通辽市多5.6亿元;电热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税收11.0亿元,比通辽市多1.5亿元。赤峰市风电行业发展较好,通辽市光伏发电、火力发电行业发展更快。

(六)双城地区经济贸易往来密切,民营经济贡献突出,内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经济贸易往来密切:2021年,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显示,赤峰市向通辽市开票22.6亿元,同比增长1.1%,通辽市向赤峰市开票14.4亿元,同比增长24.5%。充分反映出双城地区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

民营经济贡献突出:2021年,赤峰市、通辽市民营经济税收分别占税收收入的54.7%、63.6%,非公经济税收分别占68.6%、77.3%。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双城地区税收稳定增长的基石。

内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赤峰市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税收贡献分别是97.8%、0.8%、1.4%;通辽市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税收贡献分别是95.4%、3.9%、0.7%,内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七)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户数占比低,税收占比高,通辽市税源相对更为集中

从税源结构分析:2021年,赤峰市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435户,占总户数的0.2%,合计纳税131.5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9.9%。通辽市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234户,占总户数的0.2%,合计纳税99.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3.8%。赤峰市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户数多、税收占比低,税收贡献比通辽市低3.9个百分点,说明通辽市税收集中度相对高于赤峰市。

二、赤峰与通辽经济税收发展比较分析

(一)优势凸显,建设“双子星座”基础条件深厚

1.重要的区位优势。赤峰市作为连接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路桥通道,是京津冀辽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节点,而通辽市是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的交通枢纽。双城地区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完备,尤其是赤峰市高铁开通后,赤峰市到北京市和沈阳市的时间均为2个多小时,为赤峰市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交通环境。

2.丰富的资源优势。双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开发潜力巨大。赤峰市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黄金、铜铅等产量相当可观,元宝山露天煤矿煤炭保储量全区占比高,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辽市霍林河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石墨等储量丰富,天然硅砂的储量约为550亿吨,居全国之首。

3.良好的人口优势。赤峰市、通辽市盟市常住人口分别为403.6万人和287.3万元,分别位列全区第一位和第三位。城镇化率分别为53.1%和50.0%,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潜力巨大。赤峰市、通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和1.9%,企业累计申报工资薪金个税人数分别同比增长3.9%和4.2%,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二)短板犹存,建设“双子星座”空间广阔

1.双城经济总量、税收规模虽位居全区前列,但与第一方阵还存在较大差距。赤峰市、通辽市经济总量分别为第四位和第五位,占比分别为6.4%和4.6%,合计占比11%,呼包鄂乌城市群经济总量分别占比17.5%、9.6%、37.7%和4.3%,合计占比69.1%。

2.经济以内循环发展为主,外循环经济不足,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小。赤峰市、通辽市出口分别为29.1亿元和3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和22.8%;出口退税分别完成2.6亿元和2.1亿元,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4%和1.6%,占比不高。赤峰市出口主要是食品制造业(伊品生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瑞阳化工)、纺织业(东黎羊绒)。通辽市主要是食品制造业(梅花味精)、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联晟新能源)。

双城地区利用外资水平也不高,2021年,赤峰市、通辽市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完成税收1.4亿元和5.2亿元(未扣除国有控股部分),分别占税收的0.7%和3.9%。目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双城地区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产业结构分布不均,结构调整需加强。双城地区房地产、煤炭税收占比较高。赤峰市对房地产业依存度过高,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税收收入的30.2%。通辽市更依赖于煤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制品批发业两个行业税收占比17.6%。双城地区主要行业集中在房地产业、资源类及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国内房地产大环境影响呈现量价齐跌态势,对赤峰市的经济发展提出挑战。伴随煤炭资源枯竭、能源结构调整、土地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对通辽市产业结构发展面临更高要求。如何积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培植税源与聚积财力两个方面的关系,对双城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4.市场主体迭代更替加快,企业生存经营压力凸显。从新登记注册户和注销户情况来看,赤峰市、通辽市新登记注册户分别同比下降19.3%和29.3%;注销户分别同比增长32.3%和42.8%。新登记注册户大幅减少、注销户大幅增加,反映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双城地区市场主体迭代更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中小微企业生存、经营压力凸显。

三、促进赤峰与通辽双城经济税收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过对赤峰市与通辽市双城经济税收多维度对比分析,只有坚持强优势、找差距、补短板,携手共赢,双向奔赴,奋力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大提升赤峰经济实力、发展活力、辐射能力,着力建好区域中心城市,才能更好地打造赤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让“双子星”座更闪耀。

(一)围绕加快恢复经济增长,统筹推进一体化

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规划,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要素配置范围更广、效率更高。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进取意识,稳要实一些,进要快一些,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

(二)围绕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两地发展资源禀赋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做优做强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力度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化配置现有资源,结合地缘特色、优势资源做足大项目、好项目,挖掘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不断厚植羊绒纺织、民族医药、专用设备生产等发展潜力,尽快实现资源优势向财税优势转换。

(三)围绕能源绿色开发,加快构建绿色税收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助力两地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四)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统筹区域双循环机制与市场建设

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找准经济发展新定位,坚持“深度融入京津冀、积极对接环渤海、全面参与大循环”战略。合理规划、科学引进发达地区溢出产业,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双城地区产业融合、行业链接,协调发展,努力缩小与呼包鄂第一方阵地区的差距。

猜你喜欢
通辽市赤峰市税收收入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