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亦恬
(株洲市中心血站,湖南 株洲 412000)
血液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血液服务的有序发展、维护血液的正常供应,是发展我国健康事业的必要内容。而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为血站业务的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血站的财务内控制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足、缺乏完善的内控环境等。而这些则成为影响血站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血站财务内控管理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站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采集、存储血液,并向医疗临床提供血液制品或者向生产单位提供血液的医疗卫生机构。血站通常由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中心库等多个部门组成。血液中心指的是负责所在省份血液采集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设立在所在省的省会。而中心血站则是设立在市区的血站,负责所辖市的采供血工作。而中心血库通常设置在县或者县级市,负责辖区的采供血工作。从血站的类型来看,我国的血站大多数为公益一类,少部分为公益二类。而从财政拨款的方式来看,全额财政拨款发式的血站占到全部血站数量的50%以上,其次为差额拨款方式,而自收自支方式的占比最小。而从资金管理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血站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少部分血站采取的是自行管理方式。
很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目标实现、规范企业的运营、梳理企业的风险、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单位为了充分提高经营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有效的使用和配置各种资源所实行的各种管理计划、程序和办法。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基于coso的框架,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文件指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制度建设、措施实施和程序执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全面性原则。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贯彻到业务和财务运行的整个环节,比如要设计业务决策环节、执行环节、评估环节和总结环节等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从而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其次,重要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对整个业务环节进行梳理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重点风险,对关键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再次,制衡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杜绝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情况。同时,还应该制定各种权力制衡的制度,如岗位不相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等。最后,动态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进行调整。通过不断地调整,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应该围绕共建共享的主题进行,因此,当前阶段,发展中国健康事业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升公共医疗服务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医疗服务需求。而血站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织,在提供血液、进行医疗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血站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仍然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单位应该适时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让血站走上健康运营发展的轨道,这是发展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然。
当前,很多血站的财务管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有效性不足、信息化建设薄弱、外部监督有效性不足等。如果能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的效率,那么就可以真正推动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发挥财务在管理方面的职能。另外,财务部门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梳理血站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点,从而开展事前控制。除此之外,内部控制严格了绩效考核机制,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而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收集更为准确和广泛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正是血站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要素是领导者和治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认识和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血站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一方面,部分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资源的投入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也不会对业务运营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必须加强对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监督,同时还要提高审计的客观性。这往往会给领导者带来较大的考核压力,所以,部分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加强内控建设意味着更为严格的绩效考核指标。如果不能够存在与之相配套的薪酬制度,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提高财务部门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实际上,很多血站的财务工作并不规范。首先,血站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足。在开展全面预算时,很多血站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也并不能有效地从各个业务部门内部获取数据,其所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并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因此,往往造成预算的准确程度较差、前瞻性控制的有效程度不足的情况。其次,原始凭证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部分血站接收的财务票据并不规范,缺少相关责任人的签字。再次,部分血站在开具发票时在备注栏书写的信息并不规范,并不能准确的说明业务的内容。最后,收支业务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些血站工作人员的报销凭证缺少出差审批单和现金审批单。同时,会计人员对部分费用项目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也并不符合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
由于财务会计人员是财务内部制度建设和日常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了财务内部制度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血站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一方面,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背景,仅能胜任基本的记账和报税工作。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会计核算实行“双报告、双基础”的背景下,很多财务会计人员不能深入理解会计核算准则制度的变化,无法应对出现的复杂业务情况。最后,会计毕竟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但是,很多财务领导者还缺乏管理会计的能力,没有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而财务管理水平则和内部控制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嵌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搜集、储存和处理,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血站已经建设了各自的业务运行系统和财务运行系统,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口径并不一致,缺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数据库,无法在数据库中实现信息数据的沉淀、筛选和利用。另一方面,财务系统的有效性不足。事业单位的很多财务系统还不能够实现全面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控制。除此以外,血站财务部门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在面对一些信息系统障碍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首先,应该明确血站负责人的内部控制责任。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宣传,让负责人认识到财务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建设内部控制小组的形式,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控小组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建设的规划。其次,还应该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建立针对员工的培训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有关内部控制建设的文化环境。最后,事业单位的控制小组应该制定关于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指标,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以实现奖优罚劣,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财务会计部门是推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重要部门,因此,血站应该完善内部财务体系。首先,应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鉴于历史原因,血站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关于财务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专业培训机制,可以邀请事业单位的财务专家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技能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能力。其次,血站还应该加强对关键财务管理岗位的控制。财务关键岗位能对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血站不仅要提升关键岗位人员的法律意识、会计准则制度意识,同时还应该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最后,贯彻落实岗位控制制度。除了关键岗位之外,血站还应该做好对其他岗位的设置,比如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经办、审核岗位应该相互分离,不能由同一个员工兼任,除此之外,还应该严格的贯彻落实轮岗制度。
制度化建设指的是要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顶层设计,将制度日常化、文件化。一方面,血站应该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单位抗风险的能力。比如,血站可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血站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规范、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贯彻权力制衡制度、规范业务环节和财务环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小组还应该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工作,在单位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并且要对血站的风险进行梳理,根据发现的风险元素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规范内控制度的建设。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小组还应该着重规范预算、收入、支出等制度建设。
首先,血站可以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推动小组。推动小组要对血站信息化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内控制信息系统存在的要点和问题,为单位梳理完整的信息系统框架,制定改进策略提供依据。血站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化的规则库、数据采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监督评价系统等。其次,血站还应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功能模块,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的编制、调整和考核。最后,事业单位应该认识到人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因此,单位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之可以做到有效解决简单的信息系统障碍。
关于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有效性的考核主要是针对财务部门的。首先,单位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的机制。在资产负债表日,单位要求财务部门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履行情况和调整情况做出汇报,并总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其次,血站还应该对财务部门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比如可以设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指标、预算的执行率、预算的调整率指标等。在票据管理方面,单位应该对财务部门关于票据的审核、票据的规范性以及票据的保管情况进行评价。在资产管理方面,单位应该对资产的账实相符程度、资产的保管情况、资产的盘点情况进行考核。
血站是重要的医疗卫生组织,承担着采供血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健康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血站应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对所处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从而做到对操作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梳理,进而堵塞运行中的漏洞。文章对血站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且总结了血站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策略,比如应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等。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血站财务内控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