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娅倩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泰安市分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应该在预算编制相对合理的基础上,关注工程专项资金施工的各个关键环节,对重点环节设置评价指标,以重点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提高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工程专项资金评价体系的建设及实施环节,财务人员应利用自身数据分析的优势,深度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项资金具有特定或者指定用途的资金,这一类资金都是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可以用在其他方面,需要单独进行单独的账目核算,有着单独的名称,比如专项支出等。专项资金不同于企业通信经营资金,同时与企业其他经营资金有联系,二者之间构成形式不同、用途不同,但是其内部形成各项资金都是建立在生产经营基础上。专项资金具有特定性、单独核算等特点、来源方式主要有专用拨款、专用基金、专项借款。专项资金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专项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生产或者扩展的资金,另一种是的是的用于员工福利方面的专项资金。资金占用中通常两种形式,一种合理结存,以先提后用方式进行计提,另一种是“闲置”资金,也就是资金来源已经落实,但是并未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专项使用还应当重视其使用效果,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和过程,保证资金用途不被改变。专项资金使用还应当保证先投后用的原则,管理方面还需要与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使用时。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具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通过对专项资金使用,能够有效避免企业专项资金只有规划没有实际行动的情况,有效防范套取资金的不良行为,有效预防经济损失。另外,绩效评估体系也可以为审计和财政部门提供精准的资金使用报告,保证资金使用和分配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有效落实绩效管理工作,提升企业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保证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第二强化资金使用率,专项资金在使用各个环节中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保证拨款单位、项目单位、实施单位精准对应,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进行责任追踪,精确到个人身上,这样一方面保证是资金使用效果,另一封面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责任心,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财务措施进行解决、不推脱,同时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的意识,进而保证资金使用率。第三,可用作管理依据,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资金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财政管理依据,提升资金分配率。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相关数据确定资金使用情况,为专项资金拨付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避免资金损失的问题,促使资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呈现出来。
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是集团公司对所属分公司拨付的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通信企业的工程专项资金是通信企业基于基础网络发展而拨付给所属下级单位的建设类项目专用资金。该资金应与企业营运资金分别设置使用路径,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于其他支出。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提高,通信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通信企业工程专项资金的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山东某中等地市某家通信运营商为例,自2018年至2020年,工程专项资金的拨付额度分别是1.12亿,1,56亿,2.73亿,年度增长率较快,特别是2020年以来,5G技术日趋成熟,5G网络开始商用,促使基础设备大量投入,基础网络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工程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大量增加。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专项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有效监控,使工程专项基金发挥最好经济效益,规避企业风险成为通信企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目前,通信运营企业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分级管理,年度预算采用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的方式。每年四季度启动下年预算编制,年末根据下级企业上报预算额度,双相沟通,提出修改意见。下级再次上报后,上级结合下级企业整体规划及规模核定次年的预算额度。次年初,将专项资金拨付下级企业,要求所属企业原则上不得超额使用,如遇重大项目调整,逐级上报审批后立项建设。
第一,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通常采用增量预算法,如果本期工程未对效益性分析不够,往往影响下一年度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其次,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多,行业之间竞争加剧,尽快投入使用才能产生效益,促使施工期相对较短,建设部门往往更关注工程质量而忽略项目的效益性。对于工程来说,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对项目的效益性重视程度不够,不关注项目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对于工程生命周期就缺乏闭环管理机制,往往造成项目成本上的浪费。
任何一项通信工程建设从设计立项、项目招标、工程实施、项目初验、工程转资、竣工决算要经历多个环节才能完成,其中财务部门需要分阶段穿插完成工程入账付款业务。而各个阶段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负责,如果各部门之间确乏沟通机制,对整个项目无法形成统一控制,势必会引发研发立项、采购、资金、资产管理等各种业务风险的可能性。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控制不到位,都会引发工程专项资金的过度使用,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支出。
项目建设部门的人员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作为技术人员,专业建设能力丰富但数据分析能力及风险意识不够,对项目实际发生的支出没有敏感性。项目关键环节的控制意思不到位,往往造成工程完成竣工决算后,才发现过程管控不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成本的现象。
目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在立项研究时,对项目有前评估机制,对项目实施目的,项目概况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有较详细的描述,对于项目的预算支出设计方编制相应的专项工程预算表。
但是,在项目竣工阶段,往往只需要项目负责人编制竣工决算报表,竣工决算报表仅对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进行数据上的对比,未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例如可以进一步分析:节约支出的明细项目,因何原因节约,该项目是否还有节约空间。另外,如果投资用于可以产生效益的项目,应在一个阶段甚至是长期对项目进行跟踪,对项目完成使用评价,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分析项目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是否与投资决策时有较大差异,从而总结项目前期评估及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对通信专项资金使用重管理轻效果的情况,应形成工程项目评价机制,选取有代表意义的重点项目,对项目情况进行评价。成立项目申请部门、建设部门及财务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评价组。选取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情况差异、项目预计与实际使用效果、项目形成生产能力等情况形成评价指标模型。对各种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顺序赋予一定的权重,最终根据项目得分评价项目资金使用的优劣。
评价小组应设立年度、季度及月度指标分别对项目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模型最终完成分数统计环节,将工程转资资金使用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展现。促使各个参与部门及人员关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短板,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对于使用效果不好的工程项目,产生经济效益与预期差异大的项目,应充分分析项目立项及管理环节中的疏漏,形成书面的项目建议报告,对今后的类似项目起到警示作用。
财务人员应在整个效益评价中起到主导作用,财务人员应利用数据分析优势将项目各环节予以穿插贯通,这就对财务人员的业财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财务人员不仅精通数据分析,同时要具备工程建设、市场运营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工程项目专项资金评价的技能。要求财务人员应从项目立项设计起就参与项目,包括设计规划乃至项目预算表的编制等环节都应该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后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合理测算专项资金使用额度,项目终验后,应编制竣工决算,将预算与决算数据予以比对,完成差异分析。最终目标就是将预算与决算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工程项目形成资产后,应对资产的生产能力进行效益分析,结合资产产生的收入效益,添加必要的评价指标,分析投入产出比。例如:对宽带接入类项目可以结合端口实占率、宽带年收入等指标,计算项目的回收期。对于回收期较长,评价得分较低的项目,应与项目需求人的考核指标挂钩,适当在绩效中有所扣罚。反之,对于项目达到理想目标,前评估准确的项目,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绩效加分奖励。
工程项目采购及施工环节的考核指标应重点考核工程成本的合理范围,并非采购价格越低越理想,低于正常价格下限,必定伴随着工程质量隐患。此外,建立绩效考核模型时,应对工程施工周期、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及时性等各项关键环节都赋予一定的分值。通过项目评价不断强化项目需求人及建设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成本的主动管理。最后达到降低单项专项资金支出,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目标。
工程专项资金年度拨付金额大,工程建设环节多,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工程资金内控制度,对关键节点予以控制,每年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控执行情况测试,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内控执行制度。对于评价结果,须设定年度考核指标,建立考核指标模型,将通过测试发现存在的问题按照“特别重大、重大、重要、一般”赋予相应的分值,最终完成内控执行绩效评价工作。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工程专项资金中“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形成会签制度,防范风险。对三重一大事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须列入“特别重大”的分类中,对于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工程专项资金事项,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全年绩效予以扣除。
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实施时间长的项目,(例如施工周期一年以上)应由财务及业务部门形成过程管控机制,针对该项目的特殊环节,加强过程管控。财务部在整个项目实施环节,应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局方土建类的工程,施工周期长,对施工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就应该重点管理;特殊采购业务,采购的商品非常用物资,就应该对采购物资的招投标环节重点关注。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通信行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企业效益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通信企业需要不断通过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和执行来提高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使每项工程产生最大效益。必须不断完善和打造绩效评价指标的细节,才能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产生最佳效果。
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涉及公司内部部门多,评价指标多,评价模型的建立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前期需要大量的调研论证,评价工作实施需要长期优化改善,不断调整指标结构及重点指标。该评价工作应以项目组的形式长期存在并在企业经济效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