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石家庄 050061)
我国红色文化的定义在学术界中有不尽相同的解释,各种解释体现出了我国红色文化的内涵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外延十分广阔。
我国红色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红色文化包括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方面,包含当今完整历史长河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而成的人类历史进步发展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以当今世界为指向,指的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形成并发展的文化,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际现实相结合的文化,与从古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成果相结合,进而逐步形成的文明的总和。
“红色”作为大自然中存在的色彩之一,在我党领导引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充满无限的活力,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浓重的色彩。所以,在充分理解我国“红色文化”时,不能直接将我国“红色文化”简单想象为自然存在的普通的红色文化。我国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很特殊独特的政治文化方面的意识形态,体现了在特定中国历史时期的文明的总和。
新时代的大学生主要是“00后”群体,他们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红色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历史的文化,但他们仍渴望了解红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红色文化,现在红色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例如,《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在大学生当中反响强烈,学生在观看了这些经典影作品后,能够感受到当年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过程中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在思想上对红色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对红色精神有深厚的积淀,对未来发展有更明晰的人生规划。
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473个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教学资源。
此外,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传播产业;对于高校来说,部分高校可以从办学宗旨出发,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到革命老区开展调研活动。这些社会、政府及高校所采取的举措为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条件,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促进了红色文化教育在实现路径上不断发展完善。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各高校也正以本校办学特色为出发点,组织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组织话剧排演,在演出中感悟红色精神;以歌叙史,同上红色主题音乐课;选拔红色文化宣传员,用微视频讲述红色故事;组织“红色精神接力讲”,以地区精神为切入点,实行省内各高校接力讲等特色活动在部分高校开展。除此之外,红色主题征文、摄影、漫画、演讲比赛及创意设计大赛等常规活动在全国各高校正积极开展,“红色活动周”“红色活动月”已经成为部分高校的品牌活动,并且成功连续举行几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倾听者,还是表演者,都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第一,我国大量的红色文化思政资源项目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大学生党员教育一般通过理论和政治修养、党内纪律修养、优良工作生活作风修养等内容来实现,而我国红色文化因历史时代中的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跨度都很大等原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特有红色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音美、文史、法律、建筑等诸多领域。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寻找适合教育的资源,并使之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第二,我国红色文化项目资源能为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培育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特定环境。新时期,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带领我国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增长强大中华民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筹备建设中的凝聚力。
其次,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大环境。将我国红色文化引入线上网络环境中,能够逐步使大学生党员打破相关的限制,在优良的线上环境中通过各种方法参加以我国红色文化传统为主题的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
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育、组织民主党建生活会等各个关键实践节点和工作上,各个不同的高等学校都能够将我国红色经典文化源源不断地融汇到具体实际的各种理论学习中。在党员教育实践环节,有的采取把案例列举出来的方式,有的采取循循善诱地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指导高校学生党员逐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特色红色文化活动。
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组织民主党建生活会等各个实践环节和工作上,各个高等学校将我国红色文化不断融汇到具体的各种理论学习中。党员教育实践环节,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过程中,有的采取案例举例式,有的采取体验启发式等教育培养方式,进一步指导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各种各样一系列特色红色文化活动。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不能忽视课后的效果反馈。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不能忽视课后的效果反馈。现阶段,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设置处在思政课教学中间环节,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提高认识活动,思想课教师对于此部分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采用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容易,这就间接造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少长时间的学习,不易引起思想上的重视,进而造成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对红色精神的弘扬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很难看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真正接受水平。
此外,红色文化教育应该是一种不间断的教育课程,各高校对于参加实习或刚毕业的学生缺少及时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反馈。只有接受大学生长期或短期的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反馈或评价,高校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评估,才真正实现教育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其中既包括精神层面红色精神的教育,也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及阐释,而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自我接受意识强烈,他们思维活跃、激情昂扬,目前各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内容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理中红色文化素材,教育内容与新时代新特点的契合度不高。
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典故,新时代弘扬红色基因的新举措、新事例等内容未能及时地充实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中来,因此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时代的结合不够充分。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想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出发,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但现阶段,从各高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划来看,还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安排,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各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的讲授存在单一片面的特点,在开展时间及途径上存在碎片化、阶段化的特点,教育内容连贯性不足、教学针对性不强,尚不能制订稳定整体的教学计划。
另一方面,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需要院级、校级各部门的联合推进。目前,在高校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尚未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同心同力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进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甚至流于形式。
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大学生党员培育、培养工作中去。在新媒体时代中,我国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过程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想要让党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勇于创新方式方法,在客观上就一定要专注红色文化的传承度,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引导学生研究党史,教育学生系统地学习思政教育课程,这样就能够让高校大学生渐渐了解党史、认知党章。例如,筹建教师学生党员调研团队和社会实践团队,不断深入地方基层,去探访抗日战争中的老兵,把他们自己的红色故事和典故,以及那些经久不衰、广为传唱的红色豪情、革命传奇记录、保存下来。
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在新媒体的时代中,我国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过程内容的真实与完整性。想要创新党员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在客观上必须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专注红色文化的传承度与创新性,引导教育学生系统地学习研究党史思政教育课程,让高校大学生逐步对党史党章形成统一的认知了解。例如,筹建教师学生党员调研团队和社会实践团队,不断深入地方基层,去探访抗日老兵和他们自己的红色故事典故,把那些经久不衰、广为流唱的红色豪情、革命传奇记录保存下来。
1.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凸显红色文化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将我国红色文化不断与高等大学学生党支部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一是用来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二是用来加强党员自身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中起着战斗堡垒作用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同时也是党员思政教育主要工作的主阵地。能够增强党性观念的“三会一课”制度,让高校学生党员率先引领、传承发扬,对我国红色文化思政资源进行深入不间断的探索。
将我国红色文化不断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过程中,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员自身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中起着战斗堡垒作用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起着联系广大学子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是党员思政教育主要工作的基础。能够增强党性观念的“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制度,让高校学生党员率先引领、传承发扬,全面深入地对我国红色文化思政资源进行探索。
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与我国红色文化不断结合时,会出现方式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首先应强调落实“三会一课”生活组织制度,在此基础上树立规矩意识、找到问题根源,最终达到逐步解决基层支部的问题:一是组织生活会主题内容比较单一简单,二是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力度比较弱,三是过程形式比较呆板单一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党史学习中提炼丰富多彩、内容形式新颖出众的思政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与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活动紧密相结合起来,将我国相关学习思政教育逐步进入高校学生组织生活会中,深入开展进行思政教育活动。还必须能够与主流社会政策热点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构成主题特点明确、与时代相符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在思政理论政策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得广大高校学生党员能够感悟相关精神实质。
针对目前我国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在应踏实施行“三会一课”生活组织制度的同事,应树立规矩意识,找到问题根源,逐步解决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会主题内容比较单一简单、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力度比较弱、过程形式比较呆板单一等问题。可将丰富多彩、内容形式新颖出众的党史学习思政教育活动与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活动紧密相结合,将我国红色文化的学习思政教育逐步延伸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中,深入开展进行思政教育活动,并将其与社会主流政策热点、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构成主题特点明确、与时代相符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加强“三会一课”的内容内涵,在思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广大高校学生党员能够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
2.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培育方案和平日的管理建设体系之中,纳入含有我国红色思政资源教育的社会中实践生产活动,在高校学生的发展中要嵌入红色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在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学生党员的培养培育过程中,可以使得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两个方面得到增强。
在高校学生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到学生党员的培养培育过程中,要有我国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的具体有效措施和要求,可以使得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增强。
例如,在教育的不特定阶段,不同时期可以按照规定邀请相关专家、亲身经历者等进行现场直接教学活动,讲解历史事件、宣传红色精神。党支部可以联系创办相关的大学生社团,并且开展各种各样的党团组织活动,之后将党团组织生活与校园里的相关活动,如文化资源建设、社会实践等联系在一起,最终起到全方位带动、齐心协力的作用。
例如,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可以按照规定邀请相关专家、老兵等个人或组织进行现场体验式的直接教学活动,讲解历史事件、宣传红色精神。党支部可以创办大学生红色社团,并且开展各种各样的党团组织活动,之后将党团组织生活与校园里的相关活动联合,如文化资源建设、社会实践等,最终起到全方位带动、齐心协力的作用。
建立专业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队伍,形成“红色文化+党员教育”育人品牌
在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逐步成立由专业的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团队,在深入加强我国红色文化浸润时应注意两方面: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育人力度和专业化程度。高校红色文化培训教育需要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通过此项活动不断提升高校支部书记的素质,尤其是高校红色文化素养。另外,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制度建设层面讲,在组织培养与考核中可将红色文化内容纳入,目的包括两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支部书记相关工作的业务发展能力;二是提升相关工作的服务水平。
逐步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深入加强我国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培育人力度和专业化程度。积极组织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高校红色文化培训教育,不断提升高校支部书记的高校红色文化素养素质。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制度建设层面,将红色文化参与完成情况纳入组织培养与考核中,以不断提升提高大学生支部书记思政党建工作的业务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结合我国红色传统文化的优势特点。例如,利用地域性质的特点,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学好、用好我国红色传统文化思政资源,逐步形成长期的红色文化合作育人模式——“育人+党员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渗透力。
同时,要结合地域性质等我国红色文化的优势特点,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学好用好特定本土化的我国红色文化思政资源,逐步形成长期的我国红色文化“育人+党员教育”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红色文化在党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渗透力。
21世纪有两个特色:首先,21世纪是我国红色文化与实际融合交汇提升的时代;其次,21世纪是我国红色传统基因不断传承发展变化的时代。将“红色文化”积极、深入地融入当地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中的重要路径,就是充分发挥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核心内涵。要使得“红色文化”在青年中赢得高度重视,就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方面,要把“红色文化”科学技术理论、高远崇高理想、博大精深情怀很好地展现;另一方面,要发挥展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作用。高校党员思政教育工作更应将我国红色文化与实践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出特色品牌,为立德育人、以文化人提供崭新的思路。
21世纪是我国红色文化融合交汇提升的新时代,也是我国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大学党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核心内涵,将“红色文化”积极深入地融入当地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中。既要把“红色文化”科学技术理论、高远崇高理想、博大精深情怀很好地展现,也要发挥、展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作用,使得“红色文化”在青年中赢得高度的重视。高校党员思政教育工作更应将我国红色文化充分深入地融入实践现实中,努力创造出具有我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特色品牌,为立德培育人、以文化人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