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应霞 丽水市正好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青田分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所构建的现代化制度日渐完善,但外部环境以及政策的波动,很大程度上也给企业的发展建设带来影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帮助电力企业有效规避问题的措施,只有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的研究,才能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它业务的开启予以帮助和一定程度的扶持。
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目的在于构建更加全面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持续性的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本身的管理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迎合时代诉求,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其有必要通过构建且落实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结合风险报告分析的内容,采用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进而帮助企业减少自身遭遇风险、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很多电力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方面持续投入以及种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促使其逐渐迈向了现代化的管理进程。因此,在电力企业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企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行业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经济状况,做好管理创新,进而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多重诉求。
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意志品质不够坚定、职业素养不足的工作人员,很容易为利益所驱使,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如此具体波及的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利益,更关乎到广大民众的用电生活。为了规避此类事件蔓延,企业自然需要加大内部管理和控制力度,严格落实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将电力行业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一环,并且在电力项目当中投入较多的资金,如此促使很多企业都表现出设施分布范围较广、资金流动性高的特征。此外,由于资金本身就具有密集型特征,无形中对电力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内部资产出现流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
结合多数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推进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电力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而现在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并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部分电力企业虽然出于监督管理需要,构建了一定的审计制度,但是因为缺乏执行力,以至于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各个业务关联方更倾向于以灵活的手段处理和应对事件,以至于无法严格恪守审计要求。
现如今,虽然很多电力企业建立了内部信息系统,但是因为其具体所牵扯的部门多、管理链条长而复杂,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很多电力企业本身的下属单位数量较多,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联络。如此会导致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延迟、共享程度不足,最终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造成损失。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本身所面临的市场化风险变得越来越突出。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包括监督管理风险、投融资决策风险等,很多电力企业在执行战略、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的应对能力不足,最终也非常容易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其它负面影响。
一方面,电力企业内部风险应对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合理的市场应对机制;
另一方面,当电力企业进行电力销售、推进配电市场化运营时,也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当企业已有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并没有更多的考虑市场因素时,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等于忽略了市场化运行的特殊性。
如今很多电力企业在改革之后,并没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依然延续着由经理负责工作的管理模式,让经理在企业内部拥有较高的管理权限。当企业内部的很多决策都是由总经理来单方面主导完成时,企业的决策风险就会相应而生。
首先,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因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足,常常忽视这一工作的开展,促使内部控制很难在企业当中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很多电力企业所谓的内部控制其实不过是为了应对检查而建立起来的,这意味着其实去了其本应存在的约束力。尽管一些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性意义,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很难针对问题及时提出优化和改进策略,滞后性十分明显。
内部管理控制活动存在的缺陷,容易导致企业项目管理不到位,供电方案被迫调整,进而影响项目管理的造价。
首先,电力企业在项目结束之后,很容易出现欠款的情况,这也是内部控制的难点所在。再加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审计滞后、决算拖延等问题的共同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活动其实并不乐观。
其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本身涉及的部门数量比较多,所以无形中对管理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力度并不强,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需要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优化和改善:
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展开行之有效的监督,完善风险预警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以及安全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与支撑。
首先,电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业务活动的规范性,生成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和控制机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内部各类经济活动的稳定性,更可以切实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
其次,针对电力企业现有风险评估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升级,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找寻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综合考虑内外风险影响因素,加大风险防范和管理控制力度,更可以生成健全的防范措施和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电力企业需要加大采购审批的管理力度,基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目标以及相关业务的实际开启情况,规避企业内部采购和外部采购人员发生“勾结”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更要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沟通成本,也为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一方面,针对企业现阶段日常采购业务的实施现状,明确采购人员的权限,并界定采购周期和任务完成期限,通过时间要求对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进行界定。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在进行大宗资源采购的过程中,采购部门可以采取集中招标的方式,通过执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责,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业务、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此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企业采购的透明度,规避采购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也会强化内部物资采购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合理性,既很好地控制采购成本,也能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此可以直接找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着手:
1.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意识
结合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电力企业有必要做好一系列规划和设计工作,要在综合性考虑金融危机所带来风险和隐患的基础上,生成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
2.规范电力企业内部的会计业务和活动
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可知,通过对内部会计业务进行持续性的规范和引导,落地风险管理预警机制,能够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更为顺利地开启,最终实现对企业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和防控。
3.明确电力企业的总体发展需求
电力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给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制约,进而从实践角度出发,加强内部控制,全方位分析问题,生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确保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4.进一步加大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通过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既可以提升其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规范性与合理化,更能够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和有序前行,更能够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重要目标。
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有必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从企业实际着手,加强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在认真贯彻各项管理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做好风险管理和评估工作,切实落地各项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在完善电力企业员工奖惩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作为管理人员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点:
1.不断强化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内控思想
电力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对运行期间有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前生成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切实提高其整体工作的效率。
2.针对电力企业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因为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数量比较多,企业通过加大培训和投入力度,可以直接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控制和管理意识,更间接提升其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
一方面,完善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内部工作的效率以及积极性。
另一方面,于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而言,要为内部员工提供稳定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并通过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构建高效率的内部学习网络,不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3.电力企业内部企业领导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内控意识
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领导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确保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充分贯彻和落实。
首先,结合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落地情况,完善原有的管理方式,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及时处理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就企业内部各层级的工作人员来说,其需要明确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在严格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电力企业需要建立严谨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具体来说,需要从这样几个角度着手:
1.加强有关电费收缴统计的内部控制力度
针对电力企业的基础设备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授权制度,如果没有经过授权许可,则不可以动用相关设备。
2.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现代化管理力度,结合内部员工的工作状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并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也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其本身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内部存在管理控制的薄弱环节,也是可以预见的。当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并没有达到现代化管理控制最为理想的状态时,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就有可能走向参差不齐的境地,进而让很多风险隐藏在环境体系当中,如此会导致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执行力度不足。电力企业在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必须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可能降低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可靠性、客观性,也让相关结果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当下的电力企业,更需要借助严格的内部管理控制理论,导入现代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进而生成严格的内部管理控制方案,切实提高内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