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如何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使老人居住环境更为契合老年人身心特点,成为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重点内容。老年人身体机能渐趋衰退,有些老人视力弱化、行动不便,在生活中易出现磕碰,且老年人害怕孤独,因此,在养老建筑设计上需基于老人身心特点,“以老为本” 开展适老化设计,在保证老人居住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同时,便于老年人互相沟通交流,为老人打造健康、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常出现视力不佳、行动不便等问题,因此,养老建筑设计首先要保障安全性与实用性,既能满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又能体现安全性要求。基于老年人身体条件安排空间布局,合理设计空间转角、空间坡度等,合理设置插座开关,合理摆放家具等设施,避免影响老人正常生活,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
地面设计应平坦,尤其是公共活动空间、居室内空间地面等,确保平坦,不设置台阶,对于有高差的地方可设置坡道。地面不能存在坑洼,避免高差影响老年人正常出行; 浴室设计中地面选择优质防滑材料,基于卫浴间内部布局合理设计安全扶手,便于老年人抓握; 在电气设备设计上,尽可能简单便捷,便于老年人操作; 针对老年人视力弱化等问题,在室内照明设计上,提高室内光照的明亮度,空间色彩不应单一,提高空间的辨识度; 在隔音设计上,为使听觉障碍老人尽可能听到外部声音,增设隔音装置; 在电梯设计上,电梯厢的宽度要满足轮椅出入要求,同时可容纳陪同人员,电梯厢内不设置大面积平面镜,防止误导视力不佳的老人,电梯箱内尽可能使用软包,避免老人摔伤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设计紧急呼叫按钮,完善24h 监控设施,电梯按钮设计上应满足使用轮椅老人的高度需求。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极易出现心理上的无助与孤独现象,长期的孤独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人不能被长期固定于某一空间,因此,在养老建筑设计上应充分顾及到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适宜的休息、娱乐、活动空间,为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养老建筑设计上,基于老年人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统筹设置空间内容,如,设置老年俱乐部、棋牌室等公共服务空间,为老人营造既能满足生活需求,又能满足老人休闲、娱乐的心理需求。
2.1.1 居室设计
老年人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身体状况,居住空间睡眠区域,对于居室功能很多规范将其定性为休息睡眠区域,并对最小面积指标进行了规定,但在适老化理念下,居室无论是从空间布局上还是空间尺度上都更加契合于老年人身心特点与身心需求。老年人对居室空间要求较多,不仅要具有实用性,更要具有安全性,如,老年人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降低,有些老年人的行走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设备,因此,居住区内应保证留下足够的空间满足轮椅通行回转等要求。居室空间内部布局与尺寸布局还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条件,在满足安全性、无障碍性、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某养老院在居室内部空间设计上,双单人床设置床位,且两床距离>600mm; 座椅基于室内动线交流,桌长 为1.2 ~1.5m 之间 皆可,宽 度为600mm,另外,为体现实用性需求,防止床头柜、衣物柜等用于放置私人物品。
2.1.2 阳台设计
老年人年龄越高,行动能力越差,但是老年人不能长期待在某处,需要进行适量的活动,有些老人不能大幅度、远距离走动,而阳台作为起居空间的拓展,可供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适当的活动。另外,老人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照,研究表明,老人在冬季每日应获得超过2h 的日照。另外,GB/T50340—2003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中对老年公寓居室窗地比做出了规定,应在1∶6 以上,对此,可设置阳台,即通过建造阳台实现对老人居住空间的扩容,为老人提供活动空间的同时,为老人获得更为充足的日照。另外,为保证通风条件,应合理设计建筑朝向。老年人普遍怕冷,因此,在建筑朝向设计上,需结合当地风向,确保阳台视线开阔的基础上,使老年人更好地亲近自然,通风效果更佳。在阳台空间设计上,要确保阳台的宽敞性与通透性,其与室内间隔要满足轮椅出入回转要求。此外,为更好地陶冶老人情操,可在阳台预留花草种植空间,美化环境的同时让老人在种植花草中寻找乐趣。
2.1.3 卫生间设计
老年人行动不便,最易在卫浴空间出现摔倒等意外,卫浴间中安全问题突出。由于老年人需要频繁使用卫生间,因此,在地面设计上着重于防滑处理,使用防滑材料,缩短卫浴间与起居室的动线距离,为便于老年人使用轮椅,卫生间门口零高差,不设置门槛,门开向为外开门,最好使用折叠式或推拉式。浴室洁具旁设置扶手,扶手可设计为可拆卸的。扶手应具有暖触感,避免冷刺激。卫生间安全设计上,设计承重几百斤且可拆卸的坐凳,方便拆卸,在卫生间内部设计供轮椅回转的空间,同时卫浴间杜绝安装浴盆,为便于老人在卫浴间行走使用设备,设备安装应直线设计,同时沿途设置徒手,全方位为老人提供安全保障。
2.2.1 门厅设计
门厅使室内外空间的衔接,老年人会长时间停留于其中,很多老人都喜欢坐在门厅观望其他人活动与周围动态。在门厅设计上,要做好空间形态设计与流线组织设计,如,设计静坐区域,契合老年人心理需求,可使老年人静坐其中,给老年人一种安全、舒适之感。生理角度看,很多老年人在行动过程中喜欢随时有所依靠,对此,合理设计门厅宽度,划分功能区域,不能一味追求区间开阔性,应满足于实际功能需求。例如,在门厅附近配置小超市等,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2.2 交往空间设计
老年人时间较多,丰富老年人生活是保障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对此,可在养老建筑中设计交往空间,作为老年人交流沟通谈心的主要场所,老年人在此可以互相交流,在聊天中减少孤独感,丰富日常生活。在交往空间设计上,首先,应避免过于封闭,封闭性不利于通风,并且也会影响交流,其次,保证室内空间的透明性,便于看护人员及时看护到老人的动态。
2.2.3 娱乐空间设计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心理情绪,导致老年人出现失落感、无助感。因此,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上不仅要注重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还要符合老年人心理变化,满足其心理与精神上的需求。针对此,可设计娱乐空间,确保老人老有所乐,如建设棋牌室、舞蹈室、歌唱室、书画室、阅览室、影视厅等,满足老人学习、娱乐、阅读、健身、休闲的需求,密切老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弱化老人的孤独感与落寞感,丰富老人精神世界,满足老人心理与精神上的需求,在娱乐中挖掘生活的乐趣,提升老人的自信,丰富其精神世界。诚然,在娱乐空间的设计上,也要遵循最基本的安全性、实用性、无障碍等原则,为老人提供宽阔的行为空间,为老人安全提供保障。
2.2.4 医疗保健空间设计
老年人身体较弱,易生病,因此,养老建筑需配置完备的医疗保健体系,即设计医疗保障空间,便于开展日常保健活动,在医疗空间中可开展常规检查,有些有特殊身体保健需求的老人可开展健康护理。医疗保健空间设计上,根据医学依据进行空间设计,尽可能远离喧嚣,尽可能保证私密性,单独设计保健空间,但是要淡化其中的医疗感,减少老人压力,打造家庭感的和谐氛围,使老人轻松就医,避免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
2.2.5 智能化监管设计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引入养老建筑设计中,能依托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实现全程化、动态化、智能化安全看护,是未来养老建筑建设新趋势。养老建筑中智能化设计不仅解决了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减少医护压力,更可为老人提供24h 不间断的健康监管,老人一旦出现不适,仅需按动一键式急救按钮,即可得到最及时的帮助,减少意外及损伤程度。可在养老建筑内的各个区域角落,如床头、卫生间、休息处等老人常停留的地方设置急救按钮,有些养老建筑倘若条件允许,可为老人配置智能手环、智能床等,如老人随身佩戴智能手环,可实时采集老人心电图、呼吸频率等身体状况信息,系统可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传输异常情况,便于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治疗。在养老建筑内各个角度安装无死角监控,确保监控全覆盖,确保在老人发生突发情况后,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接收到监控传输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对老人身体健康与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2.3.1 走廊设计
地面设计上要确保高度一致性,有坡度处尽可能放缓,保证地面的防滑性,可铺设防滑材料。对于有些不可改变的高度差,缓坡面与地面相连,防止提示牌。走廊作为养老建筑的交通连接载体,要契合与老人日常出行活动要求,还要满足快速疏散老人的要求。一般而言,公寓走廊可设计为2.0m,并在外侧设计单层扶手,窗台应大且低,踢脚设计为350 高护墙板。同时,老人会在走廊聊天停留,因此,在设计上还要满足休闲需求,设计休憩座椅,在空间尺度上则要满足轮椅的通行与回转要求。此外,拐角处做好缓冲处理,方便老人的日常行动。
2.3.2 楼梯设计
由于老人的通行道路需要尽可能平坦,因此,在楼梯设计上应降低其坡度,同时降低入口台阶坡度。老人上楼梯过程中容易体力不支,因此,在楼梯两侧应设计双侧扶手,并且在楼梯设计缓步台等休憩设施,老人体力不支情况下可休息片刻。
2.3.3 电梯设计
老人行动不便,常使用电梯,同时,要满足日常轮椅通行要求,满足后期担架通过要求,电梯空间尺寸据此设计。电梯运行应用现代化运行技术,保证电梯运行顺畅,最小的晃动幅度,最小的运行噪音,防止老人在乘坐电梯时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在电梯按钮高度设计上,应适应乘轮椅老人的按键需求,采取低高度大按钮设计。
养老建筑景观设计可以拉进老人与自然的距离,增强与外界的沟通度。如,在养老建筑内部设计植物墙,借助景观模糊设计,将自然景观渗透于建筑内部,给老人以轻松、愉悦舒适之感,减少混凝土建筑本身的刚性、封闭性带来的压力,在养老建筑内部构件互动式景观。在养老建筑内部还可设置绿色廊道,增强内部景观的多样性与生命力,缓解老人的封闭感与孤独感。在建筑外部,若空间允许,可设计农业型生产性景观,有些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可进行农产品种植或花卉种植,既可以锻炼身体,丰富生活,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让老人产生满足感,缓解不良情绪,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对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某社区养老建筑,规模较小,共配置24 个床位,其中一层为日常活动层(大厅、活动室、音乐吧、餐厅等),二层为医疗保健用房(提供医疗服务),三层为居住区(12 间双人间,24 个床位,每间配置电视、小冰箱等家电,在空间设置上保障了轮椅等的畅通性,床侧有座椅、床头柜)。
经过对该养老建筑设计的分析,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梳理。
1) 在安全性设计上: ①居住区每一房间内配置顶柜,不便于老人存放物品,老人存放物品时易发生跌落,在顶柜上设置了把手,老人习惯性的将未干毛巾等物品悬挂于上,水滴到地面,易导致滑倒等问题,安全隐患极大; ②卫生间门开向为内开门,一旦老人在里面发生昏迷摔倒等危险,难以及时打开门开展救援; ③该养老建筑中均全面覆盖紧急呼叫设施和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
2) 在舒适性设计上: ①1 层入口接待厅、日常活动区(如阅读角、书法台) 为设置隔断,整体较为杂乱,人流混杂,难以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也不利于老人日常走动; ②活动区域在规划设计较为单一,缺乏特色和具体分类; ③居住用房设计同质化,白墙设计,温馨度不足,难以调动起老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1) 在安全性设计上: ①调整居住区内家具设置,顶柜改为立式柜,配置偏于老人触及的置物架,为老人提供便利; ②调整卫生间开门方向,改为外开门。马桶旁配置扶手; ③紧急呼叫报警设施的配置上扩大其覆盖面,如,居住室、卫浴间、活动室内等,且报警器的设置位置综合考量,根据实际环境设置在老人伸手可触的地方。配置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便于对老人日常活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老人日常安全。
2) 在舒适性设计上: ①针对1 层接待厅过于开阔,空间分隔不到位问题,选用木格栅将接待厅进行分隔,如,分隔为接待厅和茶室,老人可在茶室中聊天、饮茶、观景、阅读等,供休息的沙发可换为布艺沙发,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拉进与老人之间的距离,增强老人之间的亲近感; ②当地老人偏爱棋牌活动,因此,将原有音乐吧设计为棋牌室,契合老人爱好与习惯,丰富老人生活; ③为增强居住区的温馨度与舒适度,在确保整体主色调和谐的前提下,为居住房配置低纯度色彩装饰,如,地板、墙面等,增强室内温馨感与氛围感,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使老人处于轻松惬意的居住环境中。
养老建筑的建设旨在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养老建筑设计上,应从适老性出发,即把握老人身心特点,以身心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建筑内外的设计,充分体现适老性因素,彰显人文性关怀,真正实现“老有所居、居有所乐”,着力为老年人打造集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品质化于一体的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