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2022-11-12 02:55黄莉芳
工业技术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级化合理化居民消费

王 芳 黄莉芳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23)

引 言

居民消费问题一直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改善、消费规模扩大,不过制约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阻力仍然不容忽视,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没有充分释放。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算,1990~2020年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7.89%,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9.11%,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快速增长的三次产业,199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26.6%,第二产业占比为41%,第三产业占比只有32.4%,自2013年后,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跃居第一,远超二产和一产增加值占比,至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到54.5%,一产和二产占比分别下降到7.7%和37.8%。

随着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提出,学术界出现了支持 “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升级”的观点[1],居民的消费增长取决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居民消费升级[2]。过去扩大消费的需求侧管理忽略了消费成长的供给侧约束[3]。学者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否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提出了疑问,实证结果表明回答是肯定的,但存在时期、区域和作用效果的异质性[4],应该从提升农业现代化、改善工业技术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升级及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5]。然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现有研究为数较少,且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从实证分析角度的文献更是比较缺乏。

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牵制,对国民经济、居民消费都会有相应的影响。因此,本文在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共同度量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及理论假设,并采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分析考察1990~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和城乡视角下的影响效果差异,以期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为各级部门制订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1 文献回顾与影响机制假设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是三次产业向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的过程[6]。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表现为通过三次产业之间结构的转型、资源的配置,达到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反映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和耦合质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指要素资源在不同效率的部门间流动,体现为产业结构朝 “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学者分别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角度提出指标共同测度产业结构升级,常用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统计测度指标有:全要素生产率[7]、结构偏离度、泰尔指数等[8]; 常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统计测度指标有:非农业产值比重[9]、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8]、三次产业的加权平均数[10]。

现有文献中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并不多。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目前存在以下观点:(1)通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供给以及改善供给结构,居民消费需求得到多方面的满足,从而刺激居民消费水平;(2)受政策、技术创新、要素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产能力不足或产能过剩,难以完全满足居民日趋增长的消费需求,产业发展对消费就会产生制约作用。

产业结构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11,12]。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现有的文献研究结论大部分都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3],产业结构的优化能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距[14],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经济增长,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稳定,促进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会抑制经济发展;数量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的趋势[15],对经济造成 “结构性减速”,从而抑制居民消费水平。

已有文献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结构在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并不是独立发展的两个方面,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应该是仅仅通过行政手段调动资源要素的流向,而是在工业和服务业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自然合理地分配资源要素。工业和服务业间的良好互动,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必要途径,产业结构要实现高级化,离不开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中流动的资源要素,工业发展充分的同时,市场成本优势逐渐丧失,部分资源要素和技术创新会流向服务业,为服务业的发展服务,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中实现高级化[16]。同时,也要注意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一味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时,很可能会导致结构性问题的出现,资源要素、创新科技的流出致使工业部门要素流失,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可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并不是独立的两个升级过程,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也应该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交互影响上。

基于此,提出假设H1: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抑制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使得产业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导致了时间和空间存在异质性。于是提出本文的假设H2: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会因为地域、城乡等异质性因素而产生差异。

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开展研究。以居民消费水平的对数值作为因变量,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二者的交互项作为核心自变量,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d代表省级地区,t代表年份,lnconsd,t为省(区、市)d在t年居民消费水平(对数值)。hld,t代表d省(区、市)t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gjd,t代表d省(区、市)t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jhd,t代表d省(区、市)t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交互效应,CVd,t是为了得到准确估计结果而添加的省级层面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地区开放程度(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地区政府行为(gov),采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城镇化率(csh),采用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衡量;城乡差距(cxb),采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loan),采用贷款与存款比衡量。μd代表地区固定效应,φt为时间固定效应,εd,t是扰动项。β、γ、δ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两者交互效应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弹性。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从而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同时,居民消费升级、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技术创新进步等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导致模型 (1)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产生双向因果关系,这就是内生性之一;而且本文研究的变量均为宏观经济变量,自变量与扰动项相关的可能性非常大,也会产生内生性。相比传统的计量模型估计方法,SYS-GMM估计通过引入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遗漏变量的代理变量,并将方程的差分系统与水平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估计,提高了估计的有效性,能较好地处理动态面板数据中出现的内生性问题。

2.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构造了1990~2020年的面板数据,每个样本观测值个数为961个。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并未使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出现极端变化,故本文保留2020年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省级统计数据库、199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1991~2021年部分省级统计年鉴。本文对数据做了以下处理:(1)文中数据以199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平减,居民消费水平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2)有少量缺失数据利用插值法补齐。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2.3 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度量

产业结构合理化参照干春晖等 (2011)[8]的做法,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纳入泰尔指数的测度中。其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克拉克定律,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测度时赋予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权重分别为1、2、3,从而综合度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体公式为:

式中,cyi表示第i次产业产值占比,gj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表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越高,gj值越大,产业结构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倾向越明显,产业结构在向高级化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交互作用jh由hl和gj二指标值相乘得到。

各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数和高级化指数测算结果见图1。总体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在逐年快速上升,波动比较平衡,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在2002年前波动较大,2003年之后下降速度较快,并已有逐渐向作为合理化标准的0值靠近的趋势。

图1 各年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变化

3 实证结果

3.1 基准回归结果

基准模型 (1)以前一期消费水平作为工具变量,采用SYS-GMM法进行估计,其回归结果见表2。表2中,模型 (1)仅控制地区固定效应,模型 (2)控制了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模型 (3)在模型 (2)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表2显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和地区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系数始终为正且显著,高级化、二者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弹性始终为负,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均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表2 SYS-GMM基准回归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估计量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了居民消费的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估计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刺激了居民消费,二者的交互作用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交互影响对居民消费起到了负向作用,产业结构升级的乘数效应并没有显现出来。假设H1成立。

产生该结论的内在逻辑性是:(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的过程。作为消费主体的居民,是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要素,产业结构越合理,就业结构的分布越合理,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越大,收入分配也会更加优化,提高了居民消费的基础,所以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2)虽然改革开放40年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是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一、二产业的过程,我国现在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表现较好,但基于仍然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行业的门槛较低,产业结构越高级,第三产业的竞争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收入降低的风险较大,消费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所以会抑制居民消费;(3)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相互交织,牵动着宏观经济中的方方面面,只有产业结构合理化了,才有高级化发展的需要,也只有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产业结构才有动态合理化的可能,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一定高级化程度上的合理化,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要求动态趋势的合理化。实证研究表明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起到的是略微抑制的作用。不过综合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弹性最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影响大于由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动影响带来的抑制作用。当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贡献相对较强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则取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3.2 不同地域的影响效果

依照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地区的分类,将31个省(区、市)分别归入东、中、西部地区类别。3个地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SYSGMM估计结果报告见表3。

表3 东、中、西部地区SYS-GMM估计结果

表3结果表明,不论是东、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均能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交互作用均抑制居民消费,其中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系数值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可见,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越大。与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有很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更大,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更进一步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会更协调均衡,从而带动居民收入的提高,对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及东部地区,导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低于东部,而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东部。

3.3 城乡影响效果

表4报告的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SYS-GMM动态影响,模型 (7)和模型(8)显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更大一些。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时,农村居民外出就业的渠道和机会相对越多,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可以明显提高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水平。但当产业结构更高级化时,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农村居民的主要就业行业,该行业技术要求低,收入也相对较低,然而农村居民外出就业的生活成本相对上升,因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会抑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水平也起到抑制作用。综上,假设H2成立。

表4 城乡SYS-GMM法估计结果

3.4 稳健性分析

SYS-GMM估计动态面析模型可以获得模型参数的无偏估计量,但也有文献认为采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LSDVC),得到的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更小[17],于是本文采用LSDVC进行稳健性分析。检验时,估计方差-协方差矩阵采用了50次Bootstrap抽样法,并以差分GMM法的Arellano-Bond估计量作为初始值,精度采用O(1/NT2)。表5中模型 (9)和模型 (10)分别为不引入控制变量和引入控制变量的LSDVC估计结果。

表5 SYS-GMM基准回归结果

表6汇报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弹性均为正;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负向影响;合理化与高级化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有负向影响。LSDVC法估计结果与SYS-GMM估计结果(表3)中所有核心解释变量的影响弹性方向一致,数值变化不大,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细致分析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体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还体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产生的交互影响,实证模型显示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并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作用;(2)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在不同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正向显著影响,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二者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有抑制倾向。不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弹性系数显示,其对居民消费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于由产业结构高级化、二者交互作用产生的负向影响,所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对居民消费有拉动作用的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城乡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对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中部地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于城镇。与上一条结论相似,无论是按东、中、西部划分还是城乡划分,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仍然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高级化、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为负。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过程,在升级中我国经济进入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技术进步减缓的新常态,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时,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刺激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居民消费从供给侧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及更高级的服务;(2)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地区流动、城乡流动,推动第一、二产业由产业结构水平高的地区向产业结构水平低的地区转移,以达到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平衡,从而引导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收入增长,刺激居民消费;(3)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政府部门在制订政策时不能急迫追求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要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系,让产业结构高级化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前提下自然产生的协调现象。

猜你喜欢
高级化合理化居民消费
合理化建议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高扬烟草的创新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