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权 钟飞鹏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广东 江门529400)
心力衰竭是心脏机构、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主要有呼吸困难、疲乏、液体潴留等表现,也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临床中该病的致死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1]。急性左心衰往往起病迅速,患者多病情危重且进展极快,若不能及时接受合理的救治,致死风险极高。现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2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析不同急救模式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现将具体研究内容和数据结果报道如下。
将本院急诊科2018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间收治的52 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救治模式不同分为A组18 例(院前先急救后转运)、B 组18 例(院前边救治边转运)和C 组16 例(由家属陪同医院就诊)三组。所选患者患者病情明确,按NYHA 分级标准为心功能Ⅲ-Ⅳ级,符合本院急性左心衰急救流程。
A 组患者为先治疗后转运,具体方法为:接到急救指派任务后,在3 min 之内出车,同时在5-30 min之内达到抢救现场,帮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双腿呈自然下垂;然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视情况予以面罩或鼻导管吸氧,迅速用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201,规格250 mL:2.25 g(0.9%)/瓶]开通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吗啡(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国药准字H21022436,规格1 mL:10 mg)3-5 mg,呋塞米注射液(安徽长江药液,国药准字H34021984,规格2mL:20mg)40 mg,参附注射液40 mL 静脉注射(华润三九药业,国药准字Z20043117,规格50 mL),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国药准字H51020636,规格250 mL:12.5 g)(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5-10 mg 硝酸甘油(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649,规格1 mL:5 mg)静脉滴注,若患者收缩压在90 mmHg 以下,则停用硝酸甘油,同时加多巴胺(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规格2 mL:20 mg)与多巴酚丁胺(广东南国药业,国药准字H44022526,规格2 mL:20 mg)小剂量经静脉滴注。待患者心衰的症状相对改善后,保持患者端坐或者半卧位,将其抬至救护车上。此时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控制输液的速度。B 组则在现场第一时间仅给予简单处理,如保持坐位、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双腿下垂,氧气袋加压鼻导管给氧。然后快速抬上救护车就近转送,途中开展与观察组同一抢救措施。C 组为患者达到急诊科的抢救室后,严格根据我院《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院内抢救流程》施救,做好心电图、血常规、动脉血气、心肌酶、B 型脑利钠肽的检查,并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充分评估后根据病情程度转科。
记录患者救治时间,以及急救前后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
1.3.1 救治效果:根据NYHA 分级进行评价,具体为:(1)显效,指开展急救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且NYHA 在2 级以上;(2)有效,急救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NYHA 至少改善1 级,但未达到I 级;(3)无效,指不满足上述标准,或症状、体征加重者。
1.3.2 救治时间记录,具体定义:(1)开始发病至呼叫急救时间,为呼叫救治时间。(2)开始发病至救护人员到场救治,为医疗接触救治时间。(3)开始发病至到达及就诊的时间,为院前救治时间。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多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进行组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用±s表示。P<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经不同的院前急救方式,三组患者救治急救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n(%)]
C 组最高,A 组、B 组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 两组的救治时间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s,min)
表3 三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s,min)
注:A 组与B、C 组比较,均P<0.05;A、B 组间比较,P>0.05
组别A 组B 组C 组F 值P 值例数(n)18 18 16呼叫救治时间78.28±9.09 82.61±10.12 90.38±9.77 6.748 0.003医疗接触救治时间102.83±11.58 109.17±10.10 148.94±18.02 57.289 0.000院前救治时间120.94±10.18 117.94±13.48 156.81±16.28 43.169 0.000
急救处理后,三组患者在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方面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比较(±s)
表4 三组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比较(±s)
注:A 组与B 组比较,①P<0.05;A 组与C 组比较,②P<0.05
组别A 组B 组C 组F 值P 值例数(n)18 18 16心率(bpm)97.78±9.66①②108.56±17.59 120.13±17.46 9.078 0.000呼吸(bpm)25.61±3.26①②28.67±4.65 30.88±3.76 7.693 0.001收缩压(mmHg)145.17±12.57①②154.17±14.27 150.56±15.89 1.820 0.173舒张压(mmHg)89.17±9.41①②90.06±10.40 89.44±11.44 0.034 0.966血氧饱和度(%)93.00±3.24①②89.61±3.55 90.38±3.67 4.659 0.014
作为急诊科的一种常见危急重病,常在发病的短时间出现心排血量快速降低,并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临床中致死率较高。既往研究表明,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被抢救的时间以及合理用药关系密切[2]。欧洲相关注册研究数据表明[3],当急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明确,应立即开始治疗,而不是等待进一步的检查,明确提出急性左心衰院前的处理被认为是处理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我国相关指南中提出了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阶段应尽早根据血压和(或)淤血程度决定应用血管扩张药和(或)利尿剂[4]。因此,争分夺秒进行早期救治,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而言具有及其重大的临床意义[5]。相关临床分析显示:通过优先对患者进行救治,然后在其病情稳定之后进行转运能够获得更好的救治效果,且相对于现场简单处理后转运等急救模式而言,患者预后更好;而未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抢救效果、预后都相对较差[6-8]。目前,关于不同急救措施的救治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研究较少[9]。本文针对不同急救方式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救治效果、预后均与不同急救方案有关,主要表现为入院前先进行急救再转运入院的患者救治有效率显著高于院前边救治边转运患者,院前边救治边转运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有家属自行送诊、未经院前急救处理的患者。从救治时间来看,出诊后院前急救的患者在救治时间方面明显要短于家属护送就诊者。院前先急救后转运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院前边救治边转运和未经院前急救处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患者病情危重,通过先合理救治再转运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其病情进展,最大程度降低了转运风险,减少了意外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为患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其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各有异同,二者都要求出诊医生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此外还具备独立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能力,出诊至现场的首要任务在于快速解决急性心衰患者的最明显症状,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将其安全、快速转送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院前急救的最主要目的则是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抢救成功率也是评估120 中心、医院急诊科整体急救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相信随着我国“120”医疗急救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深化,传统的单纯转运功能必将向院前急救的模式进行转变,院内抢救也会转变延伸至急救现场,有效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