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会青
(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政府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出高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成为实现农业振兴、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必然途径。农业经济管理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例如,以农业经济管理为手段,挖掘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并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从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收获加工到冷链运输、市场销售一体化,不仅让农民获得了更加可观的经营收入,而且逐步稳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另外,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利用先进设备、高端技术武装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失。农村大学生到城市定居,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进一步加剧,这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通过政策、资源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可为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农村经济向好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同发展。例如,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挖掘并整合农村的特色优势资源,并且依托农村电商等渠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可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发展,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有效措施。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复杂地形结构,决定了当地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而依托山地、丘陵等地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事实上,近年来赤峰市因地施策,大力扶持中草药、食用菌种植产业,并通过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而且带动了农村配套产业发展成熟。农业经济管理在指导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结合各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并指导农民选择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以较低的投入和科学的管理,争取实现种植收益最大化。
农业经济管理在整合农村特色优势资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策形势、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突显,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如果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方法,就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结合赤峰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当地农业经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随着新农村建设迈入关键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配套制度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做出适应性调整,才能在新时期继续发挥指导农业工作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赤峰市一些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农村土地管理、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而对于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在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涌现出如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如果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没有同步创新,制度建设落后于农业经济发展,那么农村经济管理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部分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也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思想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足。在农业经济发展涌现出新模式、新业态的背景下,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难以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二是风险意识薄弱。部分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农业经济管理在新时期背负的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农业产业规模。相应地,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对于农业经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目前,赤峰市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不仅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其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近年来基层工作任务重、农经管理压力大有关。基层人员很少有充足的时间接受系统性的在职培训,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更新,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在信息时代,农业经济管理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农经管理站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基层农经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操作信息软件成为一项必备技能。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职工来说,学习能力差,培训机会少,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最终无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这也成为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对于农村财务、资产的管理是手段,而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始终将满足农民诉求和维护农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是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赤峰市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农民的利益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例如,近年来赤峰市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若干鼓励农民种植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政策;但是很多农民缺乏相关种植经验,不懂得如何选地选种,也不懂得如何科学管理,导致种植收益不理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而赤峰市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并没有针对此对农户开展相应的帮扶服务。除了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外,服务方式单一也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在基层农经管理站,职工年龄结构失衡的现象较为普遍。有活力、敢创新的年轻职工比例较小,很多年龄大、工龄长的职工虽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农经管理站的服务模式不能紧跟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无论是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还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来说,能否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从调查情况看,赤峰市农村金融制度尚不完善,在金融助农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例如,一些金融机构虽然面向农村、农民推出了几款金融产品,但是设置了较高的申请门槛。农民要想申请贷款,需要提交各种证明材料,进行各项认证,办理流程较为烦琐。这导致很多农民即便是有筹资需求,也不愿意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而是优先考虑熟人借贷。此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但是,金融机构在涉农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强,可供农民选择的金融产品单一。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中央及地方政策的扶持下,赤峰市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既是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更好地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于“三农”这一根本要求的客观需要。结合上文指出的赤峰市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对策。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制度规范已初步建立,并且在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实效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无论是在工作模式还是工作要求上均呈现出明显变化,这就需要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必须同步创新,从而在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改革和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配套制度,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创新。对于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来说,现有的管理制度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因此,应以原有管理制度为蓝本,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原有管理制度继续进行创新,使之能满足新时期的工作开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凸显地域特色。例如,近年来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应增加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在服务“三农”方面的职能作用。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处于新阶段,同时面临新挑战,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短期提升和长期发展的统筹兼顾等。在此背景下,应着重体现农业经济管理服务农民生产、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针对现阶段赤峰市个别基层农业经营管理站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今后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首先,要加强宣传,将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三农”工作开展成效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做好站内宣传。对以往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总,既可以从中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又能起到提升士气、激发动力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宣传。利用好官方网站或者互联网论坛、新媒体平台等,将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部署、今后工作的调整方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予以公示。通过对内、对外强化宣传,让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感、荣誉感,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再上新台阶。而对于广大的农民群体,也应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带来的积极帮助。这有助于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既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努力做好农技推广等工作,又要加强宣传,赢得人们的信赖,让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智慧农业的成熟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种情况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来看,在赤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基层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管理高效率、精细化开展。在硬件设施得到可靠保障的前提下,下一步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例如,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适当增加培训次数,让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以便于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要创新培训模式,除了常规的线下讲座和集中培训外,也要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涵盖专业技能,也要增加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其能胜任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当然,除了对内培训外,也要尝试对外引进,从高校农业专业或涉农企业引进能胜任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下,还要转变工作模式,在工作态度上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例如,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地头,在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中,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倾听他们对“三农”工作的建议,然后结合调研所得信息,基于农民实际需要,转变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 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从这一角度来看,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是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责所在。这也意味着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让农民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近年来,赤峰市大力发展以中药材、食用菌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由于经济作物市场需求高,农民不仅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营利润,这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鉴于这部分农民缺少相关种植经验,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发挥服务功能,通过向农民介绍最新的农业市场发展动向、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经验等,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利润。只有农民的核心利益得到了可靠保障,才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对于重振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经济良性、稳定发展大有裨益。
下一步要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精准掌握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一方面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赢得农民的信赖。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树立互联网思维,组建“三农”服务工作微信群,定期分享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的最新惠农信息,如购机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等,或者与农业经济有关的新闻;开通农业经济管理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电商、农产品收购与加工等相关文章。农民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途径,及时获取最新、实用的农业知识,解决消息闭塞、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助于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生产规模,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经济要想实现健康、长期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金融扶持体系,为农业产业经营注入新活力,解决农民转变农业种植模式、发展农业特色项目方面的资金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针对金融机构不愿意下沉到农村市场的情况,通过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将业务重心瞄准农业农村。同时,金融机构应做好基层调研,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出多种适用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继续简化涉农贷款产品的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审批门槛,保证让更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民都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激发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另外,由政府做担保,联合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农业保险产品,减少因为气象灾害、病虫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经营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应通过构建更加健全和实用的金融体系,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可持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赤峰市在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基层农经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差等,已成为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价值发挥的主要障碍。结合我国一些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通过加强宣传切实提高农经管理意识,依托培训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始终保持服务“三农”的意识,可以让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最终在支持地方农业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