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2-11-11 06:47吕雯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院校

文/吕雯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校企融合的快速发展,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中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充分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以就业为指导,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实用性,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

一、研究现状与意义

1.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少

高职院校大多数缺乏课程系统性整合,教师仍然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重知识,轻技能,缺乏实用性,教师约束了学生思维以及语感的培养,注重英语课本内容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英语课本内容的学习经常将语法知识、词汇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缺乏学生今后职业场景的模拟以及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衔接。

(2)综合技能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作为中心,围绕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由于课程种类和课时的限制,缺乏英语课程实践教学,职业英语技能培养被忽视,学生的实践性操作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综合能力普遍较弱,在毕业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场景中,难以应付多元化、复杂性的综合应用技能。

(3)双师师资少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结构单一,学校缺少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目前大部分教师持有“双证书”,而实际上,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外出进修机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业务水平提升缓慢,实操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实际教学情况更是进展得步履维艰。

2.研究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是人口多、职业教育水平高的省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推进人口强省、人才强省转型发展,“十四五”期间亟需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填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

我省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外向型经济特征更加凸显,急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外向型人才,但目前我省这类人才的“质”与“量”都远远满足不了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我省急需的国际贸易、运输、物流、通讯、旅游等领域,缺乏能够掌握外语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大力培养技能人才,以加快现代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必要性

1.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与世界各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的合作增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连接教育和企业的平台,高职院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迫切需要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和“技术带头人”,既会专业技能,又会说英语。高职院校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寻找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提高专业知识、实用技能的有力保证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职英语的课程可以将企业引入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可以利用工作岗位开展实训,提升整个课程的时代性。专业知识教学的主体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支撑是实用技能,两方面相互协调,紧密结合。从课堂教学方面分析,没有实践教学,高职英语课程就会显得很空洞。高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合作,有助于专业发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路径研究

美国和荷兰的著名学者Ezkowitz 和Redersdorf 关于校企融合的研究中,明确表示学校和企业开始在领域内相互接触并尝试合作。走产教融合的路线,就是要求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双方将各尽所能,优势互补,互惠双赢。

1.高职院校委派任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从学生能力的角度了解职场情景的真实需求

参与职业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发展的企业的主要职能是为职业院校提供准确的工作能力信息。高职院校派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所需的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把工作需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看”,还要“做”,打造以“跨学科专业知识 + 语言技能 + 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多模块课程体系,突出英语技能培养的专业应对性。企业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真实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成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

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工作的真实需求,让学生了解在企业不同岗位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词汇。高职院校的工作要把方向放在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上,可以邀请企业中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专家过来组织教师培训。同时,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内设立相关的工作或生产部门,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在教学中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随时练习和实践。学校与企业同处,搭建桥梁,搭建学生与企业互动的平台,才能实现校企对接,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实训基地,要创建公司实际工程项目,帮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学生的理论培训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可以从实际工作要求的角度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满足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并推动高职院校学科研究层次的深入与发展。

3.建立双师制度

提升授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企业与学校进行师资的共同培养。理论课教师为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实践教师为企业骨干员工。学校可以调动专业教师到公司进行岗位实训锻炼,在教师作为员工的共同训练过程里,提高其实际专业技能和专业教学水准。这样,企业就可以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但客观地讲,目前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员工无法双向流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4.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目前,在顶岗实习评估过程中也会考虑一些公司企业专家的意见,但公司的意见所占比重是比较低的。现阶段企业需要参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将传统的单一化学科评价标准转变为双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其次,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学习,让学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学校利用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学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企业会在实习阶段后评估该学生的表现。高职院校需要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与企业实习成绩结合起来,以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高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严格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形成“战斗力”,打赢“翻身仗”,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探索出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校企合作新方式。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