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高校有必要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其特殊的引领与培育作用,为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奠定良好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其内涵极其丰富。从文化的外延来看,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从学派来看,既包括儒家的思想也涵盖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从文化内容来看,既包括优秀的政治思想,也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身上,并成为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首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韧性。在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历经多次浩劫与磨难,却依旧薪火相传,充分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发展能力。其次,具有较强 的融合性和凝聚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肯定会有不同。自秦代以来,各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融交流,最终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各个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华文化还以兼容并蓄的气魄,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这些都体现出它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和凝聚力。最后,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各个国家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发展特色,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特点,具备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开放的学习态度,与其他各具特色的文化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推动全球文化交流、融合。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均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强调了优秀传统文 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引领作用。具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首先,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提高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些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资源。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关于个人修养和理想信念方面的内容。例如:《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是古代仁人志士和社会贤达注重个人修养的生动体现,对我们今天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为我们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有利于推动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育人的教育,是培育完整的、健全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而不是培育具有某种特定身份、从事特定职业、学习某种专业知识、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扮演某种特殊角色的“某种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解决现代人所遇到的“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人生的危机”“意义的失落”“人与自我的疏离”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也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产生了集体意识淡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而所有这些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注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人格完善,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完全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大有裨益,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必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助推高等教育本质的回归。
众所周知,人是文化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任何人都无法挣脱某种特定文化的影响而茕茕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联系密切。正如相关学者所言:“一方面,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必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效果欠佳,就是因为我们长期没有重视起来,没有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如果继续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片面地、孤立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家园,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贯穿教与学之间的共通桥梁”。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教育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至于成为空洞的说教和贫乏的灌输。同时,由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深刻性,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保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根本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其艰巨性和困难性可想而知。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从规范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传播载体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融入工作的有效路径。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型文化,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等途径,有效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使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提升教育效果。
其次,高校应该倡导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列入教学大纲,计算学分。同时,为切实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要规范和严格传统文化学习的考试规则。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时、成绩与学生的学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注重挖掘利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资源。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促使学生在这类课程中融会贯通传统文化思想。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应辩证地用本学科的视角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时代性的、创新性的凝练和提升,并将其成果运用到本学科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去。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优质的师资力量是工作开展的先决保障条件,决定着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成效和质量。因此,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二者融合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通过培训、轮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各科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无时不在,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能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各科教师自身就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高校音乐教师不仅要对音乐的技艺有着精湛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应当熟知我国古代音乐史和音乐典故,对古代音乐有着较高的认知度和审美观,并能够借助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唯有达到这种程度,音乐学这门课程才能讲授得更加深入和生动,也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的专家型传统文化教育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在从事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同时,又能开展科学研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足的整合和提升,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因此,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一批科研成果丰硕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专家型学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和研究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升高校整体师资水平。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要着重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领域,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领域、新载体。
首先,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它适合于当代学生渴求成才,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抉择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增长才干;有利于形成校园群体共同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可见,优良的校园文化具备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因此,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让其润泽青年学生的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通过校园展板、广播、校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营造校园软环境和宣传氛围;二要通过重要活动或纪念日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要通过路牌名称、道路名称、校园教学楼名称、时代英雄雕塑设置等方面取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处处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其次,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宣传媒体中。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平台,直观和实时地将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其传授的形式应尽量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直播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娱乐中,实现双方的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还可以由大学生自主录制一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并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公开展示,从而使枯燥的课堂传授灵活化,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拓宽生活视野,使他们真正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重要价值,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传播载体等方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