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本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

2022-11-11 06:47王智勇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治国民众理念

文/王智勇

引言

民本思想覆盖面较广,其中包括爱民、亲民等核心思想。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在春秋时期正式形成,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完善。统治阶级将民本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其对古代政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深入探究民本思想不难发现民本思想和传统的君主专制本身存在一定矛盾,各朝各代在推崇民本思想时,将其作为治国纲领,以维护社会安定。共产党人进一步加强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我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道路,可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一、古代民本思想内容

1.政治上顺民

西周后政治学家逐渐认知民众的作用,并将人民作为治国之根基。古代对民本思想较为重视,许多思想家基于民本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统治阶级推崇的国家治理理念。以孔孟学派为例,孔子与孟子深入研讨民本思想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统治者在决策时会充分了解民众意见,并主动为人民服务,以期争取民心。政治上顺民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体现,有利于国家实现稳定治理。了解民本思想的指导性,发现借助民本思想真正实现政治上顺民,能在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上凝聚人民力量,从而实现国家平稳运行。

2.文化上教民

古代统治阶级在重视民生民意基础上还借助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倡导爱国主义与爱国思想,引导民众保持乐观向上的发展态度。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是教育公平化与公正化发展的核心体现。孔子会基于弟子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儒家在教化过程中重视自省和改过,认为个人修养有利于道德修养的提升。民本思想倡导在文化上教民,以此明确道德标准,增强民众道德素养。政治中顺民能使统治阶级获得人民的维护,而文化上教民能在实现社会繁荣基础上增强民众涵养,以此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3.经济上利民

古代民本思想出现后,政治家开始重视人民生活,从农业入手改善民生。以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为例,其认为人民是国家之本,安定百姓才能保证国家稳定发展。张居正曾多次上书万历皇帝提出一系列重民利民措施。例如,其提出将不同州县的田赋和杂税进行合并,将银两作为征缴目标以此进行统一化核算,简化赋税流程,避免地方官员在赋税中作弊,进而减轻人民的税负。其提出的政策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农民获得更多活动自由,有利于耕地的充分利用,也为农业生产力的增强奠定良好基础。

二、古代民本思想的积极性

1.重视民众力量

古代民本思想强调民众价值,无论是哪一派学者都反对利用强制性法律展开国家治理。古代提出的仁政和礼教等多元治理方式都是对民众利益的保护,民众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与根本。以民为本思想的提出,说明古代统治阶级已认知人民的力量。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理念本身具备一定先进性,高度重视民众诉求,颁发一系列利民政策,有利于社会的长定久安。历史证明重视民生的统治阶级,能在稳定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国富民强。维护人民利益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统治者需采用仁爱治国方略保护人民利益。使人民心存希望,才能实现政治亲民,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2.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在千余年的封建统治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儒家思想是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许多明君既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者。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落实,重视发展底层民众,将其作为国家发展之本。使民众安居乐业,能使统治者在与民众和谐相处时推动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统治者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发现民众意愿与国家稳定息息相关,为获得民众支持,统治者需将仁政理念融入于政治行为中,切实爱民护民。古代民本思想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重视人民力量,强化对人民的关怀,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可在维护社会稳定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

3.助力生产发展

古代民本思想重视民众精神诉求,也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统治者通过颁发一些维护社会和谐的政治措施,满足民众物质利益,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儒家民本思想为例,其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维护小农经济,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作用。人民重视发展农业,为农业优化和创新作出努力,能使人民的基础生活得到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兴盛与稳定。因此,古代民本思想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可在社会稳定发展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力,进而给予民众发展信心,为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已能实现自给自足,因此为推动农业发展产生重农轻商思想,这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繁荣发展局面形成。

三、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1.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提供力量支撑

我国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定瞩目成就,但社会中仍存在一些隐蔽性较强的拜金主义与官僚主义等。我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展开治国,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古代民本思想中的“民惟邦本”思想,为共产党人的治国提供力量支撑。“民惟邦本”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体现,将其作为思想基础,进一步展现国家对人民的重视与关怀,有利于国家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增强。孔夫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管仲提及的“民富易治,民贫难治”都体现人民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与根本。共产党人始终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共产党来自人民中间,在服务人民、关怀人民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治国方针,可将其贯穿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国家事业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起点上,面对国情的变化,牢记为人民服务思想,借鉴国际教训打破片面化发展观念,实现科学化发展,能使人民在共享出彩机会的基础上,共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古代民本思想有利于增强对民众的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思想基础,使人民和国家一起成长与进步,能在团结民众基础上实现国富民强。

2.为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史实支撑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承担创造者角色。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由人民创造,古代民本思想中的“民贵君轻”理念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历史支撑。基于我国实际发展状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利用民本思想针对性化解我国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融合能在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古代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民贵君轻”思想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提供史实支撑。古代圣明君主多承认民贵君轻理念,认为君之尊是依赖于人民群众。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民贵君轻思想的升华,充分肯定群众在历史中的价值,第一次提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治理模式。共产党人打破了传统民本思想出发点,真正重视人民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为人民服务,并为保障民众根本利益而努力。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民本思想出发点具有一定区别,但都重视维护人民利益,重民思想在我国传承千年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扬提供历史支撑,有利于我国走特色化社会主义国家道路。

3.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古代民本思想为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以礼治国为文化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力量支撑。古代民本思想倡导以礼治国,强调借助社会政治与道德有机融合,强化对民众的柔性约束,以此降低社会治理难度。以礼治国能在传播正能量内容时维护国家秩序。我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虽然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同时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价值观是影响人言谈举止的信念系统,对人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人民的价值观与国家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我国在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倡导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国家。以礼治国能为文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人才力量;其次,节用爱人为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力量支撑。古代民本思想提出的节用爱人旨在引导多元主体克制物质享受,充分节约自然资源,反对过度浪费。节用爱人理念的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人类在尊重自然时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对自然的适度开发,才能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运行。我国在战略布局时积极深化改革,实现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古代民本思想中包含诸多丰富思想资源,借助其强化对生态治理理念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切实关注民众所思所想,满足民众诉求,能在保护民众切身利益时维护民众长远利益。

四、结语

古代民本思想对维护社会稳定取得较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理念与古代民本思想存在高度重合。借助古代民本思想研究了解其当代价值,加强科学化借鉴,可在治理思想转换过程中,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治国方针,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我国在发展的新时期借助传统民本思想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彩光芒,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利益,能在完善社会制度基础上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治国民众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