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

2022-11-11 05:10刘璐靓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要素农业生产

刘璐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农业产业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应当拓展视野,积极改革创新,提升农村经济活力,赋予农业产业新生机,发挥好农业产业项目的载体功能。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来看,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维持了农村社会稳定,优化了农产品供应机制,提高了农村生态保护水平,并且有助于优化农业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期,还要以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推动人、业、地三大要素紧密配合,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发达的目标。

1 研究背景

1.1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型村镇的数量多、分布广,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占有较大比重。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所占经济比重持续走低,逐步出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移,大量农民脱离第一产业,为城市发展建设和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生产率较低,基础设施不高,资源耗费严重等问题。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但是,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较严重的生产力低下、生产要素配置不当、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不仅农业吸引力走低,乡村凋零景象频现,而且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进行农村生产要素的重构,积极推动农业地区的深化转型,解决因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国内外各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理论来看,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稳步发展可以为国内经济改革提供稳定的基础。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是农业总量不足与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农业问题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且是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处于弱势地位,加上农业自身弱质性,导致农业转型升级受阻,且多地农业发展过于依赖政府,进而乡村振兴发战略难以落实。

1.2 乡村振兴战略要素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战略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兴旺,而不是单纯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强调突出目标导向,重视依托产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随着我国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见后,党和政府要求加强干部配备,要确保要素配置上满足乡村振兴条件。

2 理论基础

2.1 农业生产地位

“民以食为天”形容了粮食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供给充足才能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可以说工业的扩张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定理系统论述了第一产业就业率与其它产业就业的关系。说明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那些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农业份额降低,农业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十分重要的论调是错误的。农业生产地区必然是基础性的,保证农业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新时代还要从农产品供给特征出发,充分认识到第一产业地位下降是相对于非农业产业地位的下降,在社会地位与生态领域的地位并未下降,反而愈加重要。农业承担着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农产品生产、原料供应、生态保护等诸多任务,其基础价值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聚焦在经济领域,近十几年来,相关专家、学者提出的理据、数据和相关豪华版证实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农业功能属性

农业的功能是多样性,不仅有社会功能、经济功能,而且还有维持生态环境的功能。乡村作为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不仅可以生产农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转情况,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粮食、原料、劳动力供应等方方面面。农村还是庞大的市场,农民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对于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农民不仅仅具有经济人的属性,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乡村也由单一封闭的空间变为物质与信息交流的空间。从前,农村的主要功能在于农业生产。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向着社会、文化、农业生产等综合空间演绎,农业发展历经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多功能农业多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范式忽视的乡村空间差异、利益相关者诉求、基层农民利益等,在多功能农业中予以补充,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可再生资源管理、食物及纤维生产工作,还要发挥农村的文化服务功能,积极进行文化传承,维护农村的生态多样性。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总量中有所下降,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3 农业发展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下发展,作为一种产业,其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相关。一方面农业经济受到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农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生产要素在非农产业与农业产业之间流动,土地、资金、劳动力在农业经济中扮演重要作用。还包括许多现代生产要素,如技术、制度、创新等;在功能方面,除了农作物、农产品生产功能,还包括维系社会稳定、产出工业原料、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市场中有着清晰的定位与附加价值,市场构建了农业资源的配置路径,并且需要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同步发展,基于有效的平衡调控机制提高农业经济质量。例如,政府应当维系社会稳定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需根据农业发展优势进行分工,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以政府扶持方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农业发展在特定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进行,只有将相关要素联系在一起,使要素对农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结构。农业发展在结构、功能、要素三个层面上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地区农产品的产出,在生产要素的叠加效应下优化区域农业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提高农业的发展率。与此同时,农业可以优化人地关系,完善农业的发展肌理,使区域特有资源成为特色农业的独特条件和发展基础。政府调控作用与市场因素下,农村地区应结合城乡、区域、产业等多重维度进行分析,以区域优势、要素边际报酬规律为着手点,明确当地农业发展功能定位,促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存量与效率提高,在开展整合工作后,我国农业已经步入现代化发展模式,重视根据市场与生态需求调整农业结构,适当控制农业经济规模,通过农村城镇化带动农业的快速转型。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乡村地域功能的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和地理因素的整合,重视农村土地、人口、产业等要素的协调耦合,可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 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状态与影响因素

3.1 农业发展状态

中国农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农业生产力得以改善,农业增产增收目标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功能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就业保障对第一产业就业者比重具有一定影响,由于从事第一产业者缺乏就业保障,进而农业社会稳定功能呈下降趋势,这说说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在农村还是城市就业,很多农民流入城市。但第一产业就业者仍超过2亿人,占总比重的近28%,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业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占比超过25%,说明农业发展对农民生计具有直接影响。从经济效益上看,农业效益指标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从事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业产值低于从事非农业劳动者创造的非农产值,农民收入水平受到影响,这也是农村与农业相对衰落的原因。以上农业功能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难看出农业发展处于弱化趋势;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持续增长,随着农产品出口比例的增长,外汇贡献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分析城镇化率衡量的要素贡献过程中,发现土地、劳动力及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逐渐转移至非农业产业与城市地域,而农业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功能的发挥难以度量,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农业对利用相关者的贡献作用,大部分指标持续增长,由此看出对于不同主体而言,农业功能呈现非对称变化趋势。农业生产、发展阶段,间接利益者从中获取的效益明显强于农业直接利益者从中获取的效益,农民收入、生活水平与农业竞争力由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所决定,因为当前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进而对农业发展造成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生产参与积极性。

3.2 影响因素

结合全球农业发展总体趋势,对比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的土地生产率较高,但是劳动力生产率不足,农民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农民的总体收水平处在较低点,通过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土地、劳动力、产业三大要素中,劳动力和产业是可变动因素。因此,作为农业发展、产业兴旺的重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调整必须结合农业产业进行综合性考虑,农业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促进功能实现和产出,可以采取部门结构与生产要素配置调整方式,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产出差异影响因素。通过农业专家调查后可以发现,以全球20个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进行对比,如中国、韩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资料分析可了解各国农业土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总产值等数据指标,借助计算机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总结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4 产业兴旺途径与展望

4.1 发展途径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状态与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条件: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超25%,在从事农业生产人多,农业生产面积广阔的背景下,政府政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核心。首先,应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为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展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从我国农业转型期的特征出发。首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建设的软硬件水平,补足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不足。其次,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机制,大力组织开展农业劳动力培训活动,促进农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第三,完善农业服务机制,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化、现代化。从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补足农业发展短板,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新时代还要创新农业发展理念,重视以有效手段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高产实现增收,转变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基于增加农民收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并且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及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及有关“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的论述。相关部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应当以结构、功能、要素、体制机制调整为核心,明确农业绿色发展、多功能发展、现代化发展及乡村治理等具体要求。为了推进农业发展和产业兴旺,还要从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依靠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做出必要的努力,使农业发展呈现突破瓶颈之势。

4.2 发展展望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农村农业扶持力度加大,乡村治理工作一一落实,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未来的发展中,农业发展理念还会进一步创新,愈加多功能农业观念,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在空间布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地域条件等,推动农业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做到宜农则农、宜特则特、宜牧则牧。能够根据市场规则及时调整区域农业政策,做到地方农业政策兼顾农业产业,大力推动农业创新创业,鼓励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发展中,生产要素投入不可或缺,农业除了农产品生产功能,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主体发展等多项任务,这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仍有尚未挖掘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中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农民逐年增产增收,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但是,农业发展依然达到瓶颈,难以进一步突破,进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为了引入资本到农村,充分展现乡村多功能价值,挖掘农村与农业潜力,推进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由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问题值得深入关注。

猜你喜欢
要素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