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乡村振兴的义乌经验研究

2022-11-11 04:30侯舒宁孙树涵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义乌村民经济

侯舒宁,孙树涵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杭州 311508)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各地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经济水平。浙江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不断挖掘地方经济及文化潜能,书写了一部具有浙江特色开拓创新的奋斗史,实践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符合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浙江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不断提高人民发展水平,城乡一体化建设。义乌作为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城市之一,“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莫名其妙”是义乌独特发展经验的精准概括,同样也渗透进义乌的乡村振兴实践,值得深入总结与参考借鉴。

2 义乌乡村振兴的实践特色

改革开放前,义乌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只依靠落后的农业维持生存的小城镇。在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各地推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义乌人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鸡毛换糖”的商业经验,帮助何斯路村、分水塘村等村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无中生有”的义乌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形成独特的义乌乡村振兴实践。

2.1 党建引领,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新时代发展乡村振兴,党建是精神指引,人民满足感与获得感是重中之重。加强党的建设,选举优秀党员领导乡村建设事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七一村和何斯路村等成为义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回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一村的党员干部每到年末,都会走访村内居民,进行“两问大家访”。深入乡村内部,了解民众真实需要,将工作切实落实到村民,提高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2分制”的党员考核模式也是七一村的党员创新管理模式,用来监督党员的工作。为了实现七一村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诉求,村委干部为村民缴纳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深入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各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深入乡村,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完善党建工作,增添内生动力。在党建的指引作用下,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乡村治理体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是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为村民办实事,改善村民的生活,领导村民打脱贫攻坚战,帮助村庄脱贫致富,带领村民走上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2.2 企业投资,打造特色乡村

乡村明显区别于城市的一点是,乡村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体现在乡村的历史建筑与社会背景中。实现乡村振兴核心的一点是根据乡村的特点,找准乡村定位,打造特色乡村文化。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分水塘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在此翻译出的中文版本,这里也是译者陈望道先生生活的地方。分水塘村曾经在抗战时期是对抗日军的活动据点。打造永不褪色的红色风景线成为分水塘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曾经的何斯路村耕地少,交通闭塞,年轻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村庄逐渐成为了“空心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何斯路村立足乡村特色资源,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兴旺之路。村民都有种糯稻、手工酿米酒的传统,但后来酿造手艺逐渐失传。企业家何允辉在回村时,鼓励村民重新拾起酿造工艺,利用自己的人脉和管理经验,创办“何氏家酿黄酒节”,将何斯路村的酒文化打造成何斯路村专属名片。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多方面,多领域共同发展进步,资本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分水塘村在国企的大手笔资金投入下,深度挖掘红色基因的文化潜力,打造独特的红色风景线。企业家回村创办企业将村庄内的产品推向全国,将乡村翻新,从无到有,实现乡村产业发展。

2.3 凝心聚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要想乡村真正的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民本身。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民群众这个根本推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团结一心。何斯路村开垦荒地种植薰衣草,形成薰衣草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没有村民的参与,振兴何斯路村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在倡导绿色开放共享的当代社会,乡村环境成为乡村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何斯路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扶持下,村民自发加入环境改造,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级“最美乡村示范村”。

分水塘村利用自身优势深度开发其红色文化,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伴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入,很多进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都选择回乡发展。强壮年的重新流入为分水塘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分水塘村更具活力。分水塘村村民将当地农作物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办粽子体验店,并将注册为“望道棕”商标,将其发展成分水塘村游客旅游结束返程的伴手礼,助推乡村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乡村的发展,很多企业家看准乡村发展的潜力,选择回乡创业,一些青壮年也不再一味追求城市求职和发展,选择回乡工作。这不仅为乡村的发展带来青壮年劳动力,打好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且吸引了企业家也将其在城市创业经验带到乡村,给乡村发展带来先进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与借鉴。

3 义乌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义乌人从“鸡毛换糖”的商业雏形发展成为现在全球最大的商品集聚中心,在实践中探索出结合义乌当地特色的“义乌发展经验”。义乌乡村振兴实践无疑也是成功的。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兴盛,“无中生有”的义乌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3.1 以文化建设为基础,提升乡村文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起文化的作用。在土壤贫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义乌为什么可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商品集聚中心,从根本上来看是人的文化和素质问题。义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商业基础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鸡毛换糖”的经商雏形,为义乌未来扩大商业版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义乌大力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并结合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发展成为具有义乌特色的“义乌精神”。冲破商业发展桎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走向国际,打造国际化都市。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义乌乡村振兴中是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水平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评判标准之一,义乌市紧跟时代需要,推出一系列措施在学校与乡村实践中加强义乌人民文化素质教育。义乌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义乌的发展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也为义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创业创新的想法,推动义乌经济的创业创新。而且义乌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对人民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中国思想建设的重要因素,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推动中国人民思想上的进步,也让民众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3.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如今义乌不仅仅满足于城市的飞速进步,还追求均衡发展,加快乡村发展步伐,紧追城市发展脚步,加快城乡区位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变化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增长上,还有思想的进步。改革开放虽然促使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但城乡经济差距却在逐渐扩大,不利于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义乌针对此情况,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城市建设辐射乡村,努力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成为城乡发展程度的考察因素之一。义乌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模范城市,不仅成为小商品集聚中心,还是中国知名旅游城市。

义乌在实践发展中关注乡村环境的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城市,逐步实现“共创生态商城、同享碧水蓝天”的美好社会构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在保持经济继续增长的前提下,优化经济结构,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找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结合当今国内和国际市场现实需要,开发乡村,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步伐。乡村振兴不仅仅需要城乡协调发展,更需要全社会联合起来,共同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节奏。义乌的发展经验证明,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在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提升行业依赖程度集合发展,走“卫星网”发展模式,实现集聚效应。在未来乡村振兴的实践道路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社会全方面、多方位协调发展。

3.3 坚持党和政府领导,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义乌现在的成就和地位,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义乌市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党员们纷纷前往乡村,深入当地,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改革乡村组织结构,探索出适合义乌发展的制度。他们用先进的思想和在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抓住发展先机,在30 多年的时间里就将义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聚中心,帮助义乌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建的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领导村民完善乡村基础建设,打好乡村振兴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不断拨款,帮助乡村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全面改革发展。

对乡村管理层进行监督与治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乡村监督机制,督促乡村政府依法行政。教育是民之基本,在党的领导下,义乌积极推动义乌各高校教育的发展,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推动义乌市文明城市的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义乌模式”是义乌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主导经济的特点发展起来的特色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看不见的手”——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义乌经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义乌市政委在义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时,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到极致。义乌的发展经验证明,想要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灵活运用政府统筹全局的优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扩大市场覆盖面积。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石,要热爱党、拥护党、发展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乡村振兴之路。

4 结语

学习义乌乡村振兴发展经验,要时刻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弘扬与时俱进的“义乌精神”,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来学习义乌经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弘扬商业发展的“义乌精神”,推广乡村振兴的“义乌经验”,不仅有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义乌村民经济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义乌展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