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军 聂泽坤
秋日的静乐,沃野千里,铺绿缀黄,一派丰收景象。在赤泥窊乡下双井村的打谷场上,红艳艳的藜麦穗铺满了大半个场子,拖拉机“突突突”拉着石碾子绕圈转,扬场机呼呼作响哗哗落下藜麦,不一会儿就是白花花的一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效杰抓了一把,说道:“你看,这是我们村集体种出来的藜麦,多饱满。”
近年来,下双井村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的主责主业,大力推进“党组织+”带富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產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
下双井村地处赤泥窊乡北部,全村总面积1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83亩,林地6950亩,全村人口246户773人,有党员17名。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下双井村拥有一支经得起考验的村“两委”班子,曾荣获市级文明村和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村党委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准确把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2019年12月,下双井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下双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向上争取整合资金123万元和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达10亩的标准化养牛场;2021年争取整合资金40万元,新建600平米的标准化牛舍1栋、购买饲养西门塔尔肉牛53头。肉牛养殖项目,集种养、农牧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有效助力村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2022年,下双井股份经济合作社独资成立静乐县金裕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集种养、农牧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利用撂荒地200亩发展藜麦种植和200亩发展甜糯玉米种植,使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玉米秸秆给养牛提供了优质饲料,牛粪也为甜糯玉米种植提供优质肥料,初步构建了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循环发展路径。
下双井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也让村民搭上了致富顺风车。
据了解,下双井村肉牛养殖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繁殖小牛28头,除去饲养员工资、草料成本、防疫支出,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该项目优先雇佣了2名在村脱贫劳动力进行日常饲养管理,每名饲养员年工资3.6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规模种植期间,雇佣劳力20名务工2个月,带动20户脱贫户户均增收6000元。
产业兴旺了,下双井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一系列喜人变化,提高了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和支持,更增强了全村的凝聚力。
如今的下双井村,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正越做越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村民欢声笑语更多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正悄然发生。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张效杰信心满满地说:“村集体富了,村支部才有底气。我们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建设村强民富的下双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