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CITY:智慧城市新形态,底座赋能享智联

2022-11-10 08:34盛雪锋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底座智能化人工智能

■文/盛雪锋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以人工智能为重要驱动的新阶段,AI CITY时代已来临。

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不断演进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数字化和智能化与城市深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智慧城市应用百花齐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和迭代,城市的数字和智能路径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近年来影响力最深远的当属人工智能。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持续推动释放出人工智能红利,其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开始落地应用并取得成效,在医疗、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持续深入,可信人工智能技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强化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速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了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慧旅游、智能医疗以及智能治理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的模式和业态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以人工智能为重要驱动的新阶段,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的概念由此而生。

AI CITY: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具智能化特征的发展形态

人工智能技术演进速度飞快,尽管AI CITY是刚出现的新概念,AI CITY建设却正在经历快速迭代和发展。初始阶段的AI CITY建设主要由软硬件单品驱动,通过相对单一化、智能化的产品开发应用,如人脸识别技术,单点式、局部化地提高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很快,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度和覆盖度越来越高,诸多城市通过建设小范围智慧化场景,同时利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如目前很多城市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平台中开始出现很多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治理场景,AI CITY逐步进入应用丰富阶段。

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智慧城市相比,AI CITY仍然是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应用让城市管理更具效率、生活更具品质、经济更高质量。由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发展态势,AI CITY相较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而言,更加强化了以下特征。

一是技术核心驱动为人工智能。从2010年前后智慧城市提出后,智慧城市的技术驱动力量在不断演进,且种类繁多,如4G、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但是,在AI CITY阶段,人工智能是城市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智能化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智能化重点体现为城市具备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其本质是由于大量数据的汇聚和算法的创新,人工智能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迭代优化,并对城市管理、生产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智能化辅助支撑。

二是“可进化”成为智慧城市应用的重要标签。和以往智慧城市应用不同,当前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算法持续更新的可能,尤其是在城市的管理和服务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这些领域将实现智能化服务能力的持续进化,如智能化的交通指挥越来越精准、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周到等。

三是技术导向和人本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持续融合。技术和人本在不同阶段往往会兼具同向性和异向性的特征,不仅面向年轻人,也面向老年群体等。但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泛化之后,技术导向和人本导向将呈现更大的冲突可能,如人脸识别带来隐私危机、机器学习带来“杀熟”应用、数字人带来伦理挑战等,必须把人本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本初心,融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方面。

底座赋能:基于底座的AI CITY建设模式

在近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开始提出智慧城市底座,其含义往往并不统一。有的底座指高速网络和物联网设备;有的底座指城市的地理信息模型,包含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有的底座指数据的共享和应用等。在AI CITY架构中,底座显得更为重要且不可或缺,其内涵也同样更为丰富。

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智慧城市底座概念,AI CITY底座不仅关联了前者所涉及的高速网络、物联设备、数据采集和共享等,更将“智能化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功能。也就是说,AI CITY底座是为城市各领域智能化应用“赋智”的基础。在近两年国内发布的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规划方案中,已经可以看到类似的设计。例如,2020年上海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类比而言,AI CITY底座和“智联”部分较为贴合,其本质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汇聚和共享。由于智慧城市场景的多样性以及基础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大量场景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往往都来源于基础性的人工智能技术),AI CITY底座在AI CITY建设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AI CITY底座也必然将形成“1+N”体系。

“1”是指“城市级”的AI CITY底座。这个层级的底座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更加趋向于全城应用统筹、全域数据共享,通过政务云等模式,让整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应用都架构在统一体系中。这也使得在城市级数据和应用汇聚的基础上,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城市数字底座。同样,AI CITY的底座也必须考虑“城市级”的建设需求。在这一层级的底座建设中,应该着重建设具有大范围共性需求的能力,如能服务于多个领域的基础算法库,各行业都可能用到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等。

“N”是指服务于各领域的AI CITY分底座,也可以称之为某领域或者某行业的AI底座,这是更能体现AI CITY底座能力的层级。由于每个行业都具有独特的运营逻辑和特色需求,对AI CITY底座的支撑能力就产生了特异性较大的需求,往往“城市级”底座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场景需求。我们倡导在相对独立的行业内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服务能力的AI CITY底座,使之成为这个行业的“赋智”中心。例如:在金融领域的AI CITY底座就应具有为各类金融创新业务提供基础性、组装式的人工智能能力,如人类微表情的智能分析能力;在教育领域的AI CITY底座应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决策参考,如学生作业行为智能分析;等等。

以人为本的AI CITY

AI CITY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早先的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应用走向更为集成、更为智能的场景建设。甚至未来在城市级解决方案的助力下,AI CITY将在全球各城市快速复制,以数据为驱动形成庞大的人工智能城市网,不断激发城市各领域应用创新,全面走进城市管理服务和市民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本和技术的冲突必将时时产生,其突出表现就是“数字鸿沟”愈演愈烈。

事实上,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上海也在多个文件中提出,要帮助老年人解决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让更多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更好地享受数字生活。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共同努力,通过开展上海“数字伙伴计划”,推进数字产品和服务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加快培养“信息助力员”队伍,逐步构建和完善弥合数字鸿沟的工作体系。着眼未来,AI CITY毫无疑问将继续演进,要想时刻把握“人本”理念,不断弥合数字鸿沟,必须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考虑AI和非AI共存的模式。数字化和非数字化应该彼此共存,而不是完全替代。在人工智能场景不断丰富的AI CITY,我们既要优化老年人的网络化、智能化环境,如为部分“脱网”“断网”的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网络,赠送智能化设备及加强数字化能力辅导等之外,还要给不愿或不具备相应技能的老年人提供替代方案,尤其在出行、消费、就医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关联的场景上,保留传统服务渠道或优化服务方式。同时,可以考虑以非AI或者非数字化形式来链接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可能,特别是为部分特殊群体提供传统、熟悉的入口,如办事窗口、呼叫按钮、语音对话等,但在后续的服务链条中加载更多智能化的内容,让这些群体在无察觉的情况下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

二是要在规则层面进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从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项目审查、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标准规范、社会联动等方面全方位构建顶层设计。例如,在制度上可考虑组建数字鸿沟专门委员会,在项目和绩效上把是否能弥合数字鸿沟作为审核项目、评估绩效的必要环节,并制定数字鸿沟相关标准规范等,通过规则的制定,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演进能始终围绕“人本”理念、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底座智能化人工智能
大型集装箱船舱底座结构加强与改进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大型铝板拉伸机液压底座的设计计算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2019:人工智能
机械字码打印底座结构优化设计及应用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