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杨芝
(上图)2021年6月25日,宁海县第十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文明实践集市的热闹场景。
文明,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塑造着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宁波市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持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
和着“乡音”带着“泥味”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点单配菜”式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甬城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温度,又有热度,逐渐成为群众触手可及、随时可享的生活方式。
(上图)“鄞铃”文艺微党课宣讲团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展示交流。
(下图)宁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We站老外滩站。
听一堂理论宣讲、做一次非遗手工、上一堂亲子课程、玩一场桌上冰壶……在海曙区江厦街道郡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群众能体验到各类活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前,郡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的位置是一家宾馆。“当时社区也有文明实践站,但面积较小,不符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要求,于是我们把这个场地租了下来,整合街道的志愿者资源以及书画院、手工坊等文化资源,新建了近8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布置,打造了目前的郡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江厦街道党工委委员汪渊群告诉记者。
实践站建成后,不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还为文明城市创建、老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志愿服务保障。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郡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只是宁波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一个缩影。在今年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构建全面覆盖、富有实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被写入大会报告。宁波市扎实推动慈溪市、奉化区、象山县3个全国试点和鄞州区、余姚市、宁海县3个省试点先行先试,不断延伸“神经末梢”,打造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矩阵。
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一个个理论阵地……近年来,宁波市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
目前,宁波市已建成10个区(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街道(镇乡)实践所、2768个村(社区)实践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全市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所、文明单位、“两新”组织等设立实践点(基地)5224个,在交通站点、商业街区、公共广场等创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We站100余个,构建了“中心、所、站、点(基地)”四级框架体系,形成了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在慈溪,小小的巴士车厢化身一个个流动的幸福讲堂,“幸福巴士”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情景体验相结合,打造车轮上的微党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幸福巴士”已开出1900余辆次,常态化开展幸福体验活动3000余场,参与志愿者达3万人次,累计惠及群众90余万人次,让幸福感真正“可讲可看可参与”。
在余姚,“舜江快播”把领导干部“想说的”和百姓群众“想听的”有机结合,邀请理论素养高、经验丰富的“宣讲名嘴”“草根民星”,通过拍摄短视频、策划开展网络宣讲活动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体现在身边故事、生动案例里,使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大大增强理论传播的效果。
宁海把每月20日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日,推出文明实践集市,筛选出群众需求集中、受欢迎程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安排相应摊位进行展示,将服务精准便捷高效地送到基层、融入群众生活。进校园、进景区、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科普场馆、进道德模范工作室……如今,文明实践集市的服务触角正不断向基层延伸。
今年以来,宁波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大内容,紧贴群众个性化需求,统筹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7万余场次,让文明实践扎根在群众身边。
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观,组建“80后”“90后”“00后”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进基层活动。此外,全国首个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中心落户宁波,利用“鄞铃”文艺微宣讲等平台载体,以文艺形式传播新思想,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丰富传播手段、创新话语表达、提升百姓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目前已宣讲1200多场次。越来越多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宣讲,使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深入基层、落地生根。
浙江有礼,宁波示范。今年以来,宁波深入贯彻落实“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选聘首批12名文明使者,打造10张县域“有礼”金名片,广泛展播“浙风十礼”公益广告,深入开展全民学礼践礼行动,让“浙江有礼·宁波示范”成为越来越多宁波人的文明共识。
宁波还重点围绕理论武装、全民学礼、重信守诺、移风易俗、优良家风、志愿服务、文明用餐、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十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比如,宁波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推动“甬尚人家”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婆媳”“最美邻里”等特色创建和典型选树,推广象山等地的婚丧礼俗整治经验,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整洁的房间、雪白的墙面、温暖的床铺……去年年底,在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受助儿童张奇奇(化名)家里原本灰暗散乱的房间变得明亮整洁了。和奇奇一样,余姚共有80多名困境(留守)儿童得到了“童馨乐园·书房改造”公益项目的帮助,拥有了舒适明亮的书房。
失独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奉化区,“青鸟探巢”项目组志愿者通过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暖心举动,帮助失独老人缓解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犹如连心桥,将党心、民心紧紧相连,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象山县有4万余名渔民,远洋捕捞的渔民会遭遇外伤、硫化氢中毒、食物中毒等危险。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开展“万家渔活”志愿服务,帮助渔民提升海上自我医疗应急能力,相关的意外伤害数据连年降低。慈溪市创新打造“一起寻人”走失人员搜寻志愿服务应用场景,通过接入专业搜救志愿服务组织,打通多个部门数据资源,实现精准高效搜寻。
倾心为民办实事,服务群众“零距离”。去年,宁波市还实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百个“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每个区(县、市)实践中心推出10个项目,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直通车”“点亮微心愿”“暖巢”“孝膳堂”等帮扶行动,惠及群众190多万人次,办好了一批群众身边小事,解决了一批群众生活难事。
乘着数字化发展的东风,文明城市建设有智慧更有温度。宁波市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智慧化水平,升级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开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一条龙服务。此外,还建成了宁波文化礼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甬礼堂”,联通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