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府人才服务平台的设计研究

2022-11-10 10:12李子萤罗东玲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江苏省广东人才

李子萤,罗 程,罗东玲,徐 莹

(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立足于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现代一流数字政府的目标定位,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然而,跟兄弟省市比起来,江苏省的人才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建设政府人才服务平台,统筹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推动人才管理机制重塑再造,从而赋能政府治理智能化。

1 江苏省人才管理现状

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在前30名中浙江占据7席,广东6席,江苏4席,分列前3位。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看,广东不仅省内重点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很高,而且吸引了大量的省外重点高校毕业生。

1.1 引才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流入量大的地区往往更具有人才吸引力。对比“七普”和“六普”数据,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为2 169万人,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从7.79%上升到8.93%;其次是浙江,增加了1 014万人,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从4.06%上升到4.57%;江苏10年间仅增加了609万人,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从5.87%上升到6.00%,上涨幅度为0.13%。

1.1.1 外地人口流入

人口流向,就是财富流向。广东人口流入规模非常大,东莞和深圳两地更是出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倒挂现象。流动人口方面,广东超过江苏一倍以上,达到了5 207万人,而江苏仅有流动人口2 366万人,其中跨省流入人口方面,广东有2 962万人,是江苏的近3倍。人户分离情况方面,在广东的人户分离人口达6 064万人,超过江苏的2 998万人一倍以上。

1.1.2 聚才引才能级

根据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通过对28所名校毕业生流向的统计发现,广东的毕业生本省留存率较高。数据显示: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留在广东就业的比例高达78.59%,比其本省生源比例高出35个百分点;中山大学毕业生留存率为77.77%,暨南大学留存率也高达86.80%。广东不仅省内重点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很高,而且吸引了大量的省外重点高校毕业生。28所学校的省外第1就业省份中,有15个为广东。2018年武大、华科、中南等中部名校毕业生去广东就业的比例接近三成;2019年清华、北大毕业生工作流向,除留京外,清一色的“广东”引发热议;2020年情况还在延续。广东连续数年荣获“清北”毕业生除京外的首选就业地,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除了留沪,也会选择广东。

1.2 育才

1.2.1 企业研发人员

人才渴望事业与发展机遇,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朝阳公司,那人才就无用武之地。研发人员是创新的最根本驱动力,研发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的科创实力。从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总数看,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科创板企业共有13 045名研发人员(少部分企业未披露研发人员数量),远远高于江苏(8 903人),在总员工中的占比为23.2%,也显著高于江苏(17.1%)。

1.2.2 企业人才载体

人才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根据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从数量看:有96家浙江企业上榜,其中14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千亿元,连续23年蝉联全国首位,阿里巴巴作为首次参与单位,以营收6 442亿元居浙江首位;相比之下,江苏入围企业92家,比浙江省少4家。从企业营业收入看,前10强中广东共有5家企业上榜,江苏仅占据2家。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有675家A股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1,浙江紧随其后,为519家,江苏只有480家。

1.3 留才

1.3.1 户籍制度

从包容度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地区因为开放更早、人口构成更多元、文化排他性更低,所以包容性更高。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和东莞,户籍人口都很少。深圳的1 700多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只有500多万,而这500多万中很多是几十年来陆续落户的新深圳人;东莞也是如此,其1 000万人以上的人口规模中户籍人口只有200多万;其他像广州、佛山、中山等广东核心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也不小。在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地区,包容性自然要相对更高一些。江苏的户籍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包容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3.2 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

在青年学者个人津贴方面,广东省有“珠江青年学者”“扬帆计划”等项目。其中:“珠江青年学者”项目中自然学科每年资助5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资助30万元以上,个人津贴每年8万元;“扬帆计划”中,广东省财政给予每名培养对象20万元科研工作经费。江苏省的“青蓝工程”给予青年学术带头人一定额度的科研资助经费;“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中科研经费以项目等级区分;“双创博士”两年内省级财政给予15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其中用于个人补助的不得低于50%,并不得抵扣工资待遇。从数据来看,广东省对青年人才的资助力度更大。

在博士后项目资助方面,广东省的“海外青年引进计划”明确,博士后在站2年中,每年给予30万资助经费。对获得本计划资助,出站后与广东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承诺连续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安家补助[2]。“扬帆计划”项目对粤东西北地区在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12万元,资助期不超过2年。江苏省有“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分类别资助:对A类资助金额6万~8万元;对B类资助金额3万~5 万元;对C类资助金额1万~2万元。很明显,广东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更高。

1.3.3 省外人才购房条件

购房成交情况是反映人口长期迁徙定居趋势的重要数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城市移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绝大部分中心城市以省内客户购房为主,但深圳、东莞、北京、珠海、杭州、上海和天津7个城市的外省购房者占比超过一半。7个城市中有3个(深圳、东莞、珠海)位于广东,其中:深圳省外购房客户占了近八成;东莞购房群体中省外客户占比也达到71.4%,位居第2;珠海位居第4。此外,广州和佛山虽然省外购房者占比未过半,但也超过了四成。整体来看,广东对省外人口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同时,杭州的购房人群中省外购房者占比达53%[3]。值得注意的是,7个城市中无江苏省相关城市。

1.3.4 社会保障体系

社保在近十几年来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完善程度是当今人才选择工作的主要考虑因素。工伤保险的普及度要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小很多,工伤保险的覆盖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对就业人员社保体系的完善情况。2020年,广东省就业人员数7 0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 866.66万人,覆盖率54.93%;浙江省就业人员数3 85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 547.33万人,覆盖率为66.04%;江苏省就业人员数4 8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 130.85万人,覆盖率仅有43.55%。数据表明,江苏省工伤保险覆盖率明显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

2 建设人才智慧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人才是连接各种发展要素的重要节点。当前,江苏省人才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建立互信较难;人才支持方面,存在政策落地落实慢、后续管理困难问题,政策知晓率、可达性还不够;人才管理方面,缺乏数据感知能力以及高效整合能力。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各局办单位亟须进行资源整合、流程重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人才服务的数字化改革需要以多跨协同应用场景为牵引,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逐步实现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同、政社企联动、引育用贯通[4]。

因此,江苏亟需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实现全省业务数据统一集中,并能对接全省各地市人才网实现数据实时互通,同时根据不同指标和维度对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数字服务平台”)基础数据对比分析,最终以可视化动态化方式呈现[4]。

3 面向数字化改革的政府人才服务平台的设计构想

3.1 目标

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系统,建立江苏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企业等数据库,促进人才工作的部门协同、区域联动,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领域融合。集人才服务、政策宣传、资源对接等模块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人才服务平台,兼具人才信息汇集、申报评审、“人才码”服务、精准画像、政策适配以及人才评估等核心功能。

为人才服务提供全流程、智能推荐和智能匹配等,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以数据动态更新实现人才信息全链条管理,实现共性人才服务便利化、关键人才服务精准化、人才工作管理规范化,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人才服务平台的整体设计

3.2 业务需求

3.2.1 聚才

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县各级人才政策、引才公告,精准推送人才关注度较高的创新创业领域新闻资讯等关联信息。上传各科研院所、产业园、人才公寓、院士工作站等工作场景的全景全貌、基础设施情况、交通及环境等制作成VR全景影像;再利用人工智能NLP对内容进行关联形成视频图谱、知识图谱,结合AR技术进行内容展示,可帮助人才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人才环境、设施。设计云上洽谈合作、云上项目签约、云上面试引才等多场景应用,打破空间地域、时差、天气等因素的限制。

3.2.2 人才项目申报评审

依托国家、省、市3级人才项目,展示“双创”人才、“333”高层次人才等人才项目背景、发展现状、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等内容,方便人才准确了解“项目名称、申报时间、申报方式、扶持政策”等相关信息。

3.2.3 高层次人才服务

梳理整合人才落户、住房、租房、交通等人才共性服务事项和政策。以等级类、职称类、技能类、学历类和海外类等人才身份为主线索,“一站式”智能匹配推送人才高频事项,实现人才事项办理菜单式选择[5]。

3.2.4 人才地图

立足空间、时间、产业等不同维度,绘制人才供给现状地图(主要反映江苏省现有人才总量、素质层次、流动情况等)、人才需求地图(主要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绘制的人才发展规划图)、全球高端人才分布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绘制全世界高精尖人才分布图,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指导)。

3.3 平台功能

3.3.1 各类人才信息采集

跨部门、跨业务横向联通社保库、职称库、企业纳税库等数据源,跨区域、跨层级纵向打通区县数据库、产业平台数据库等数据源,外联获取企查查、学信网、知网等外部行业数据源作为补充,建立江苏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企业等数据库,在摸清人才家底的同时,实现人才所属的自然信息、学习信息、工作信息、奖励信息等电子化、标签化,为进一步统一管理、统一更新、统一发布夯实数据基础[6]。

3.3.2 申报评审

建立国家、省、市3级人才工程项目申报评审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申报材料可调用并确认数据库存储信息,无须填写和提供纸质材料。实行网上审查、审查现场实时检查和审查结果数据导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审核后数据库自动更新保存相关信息。

3.3.3 “人才码”服务

参考“健康码”开发应用逻辑,推进人才“服务端”和人才“顾客端”的同向发力、交互赋能。实行“一人一码”管理机制,“人才码”作为人才的唯一标识,贯穿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留用”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人才码”一体化核销结算机制,人才通过扫码或亮码实现人才服务的“一码供给”“一码兑现”。持续丰富涵盖人才“衣食住行”的高频次服务场景,实现跨部门数据接入、信息主动提醒、补贴即时到账等功能。

3.3.4 精准画像

统一人才标准、整合人才信息、共享人才资源、评估人才成果,形成高层次人才资源池,形成特有的“人才画像”,实施人才分布、人才流动、人才特征需求的全貌描绘,促进人才资源供需匹配,赋予人才吸引、评价、培养、使用等环节的权能。既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和人才的精准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地开展人才引进,又能实现对人才的持续管理,实现人才数据检索调取、建模匹配、监测预警等功能,通过数字化实现人才规划、政策制定等科学治理决策。

3.3.5 政策适配

打造“政策宝”智能模块,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县在人才创新创业领域的新闻信息和人才政策,全面整合梳理人才新政,精准推送关联度较高的人才信息,实现“及时知情、及时解读、及时实施”,推动人才政策“应享尽享”。

3.3.6 人才评估

统筹人社、市监、科技、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绘制“人才云图”,构建人才工作评价算法模型,智能获取并分析研判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效能、人才平台、人才生态等不同维度数据,形成人才竞争力指数,定量反映人才工作成效,并为下一步实现人才识别、政策审批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6]。

猜你喜欢
江苏省广东人才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人才云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