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嘉宝 中国音乐学院
豫剧的传播路径一直是大家探讨的问题。以前人的探索和总结作为理论指导和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力图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探寻适合豫剧传播的、能让豫剧更具影响力的传播途径。豫剧在当代的传播与传承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段,及时更新传播方式,勇于尝试新方法,面对新挑战。现分别从传播环境与传承方式方面来探析豫剧现有传播方式的形式与效果。基于当代传播效果与传承成果,探究传播方式的可行性和传承方式的特殊性,以此为豫剧在当代更有效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依据。
豫剧自2006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致力于出精品,育新苗,重传承,广传播,在众多地方剧种中脱颖而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豫剧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各个媒介中都能看到豫剧的身影,各个豫剧院团与众多演员活跃于新媒体传播平台,呈现出“现象级”的豫剧传播方式,但对于现象之下的传播模式的分析却少之又少。
豫剧传播离不开宏观环境的影响,PEST宏观环境分析通过对豫剧发展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方面的环境业态影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从宏观环境下找准豫剧在现阶段的定位,根据定位做出评析,从而基于众多数据分析与调查研究,确定长远而合理的发展战略。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措施。“互联网+戏曲”自2016年起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跨越。在国家大力扶持戏曲传承与发展,振兴地方剧种的大好形势下,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出现了许多以传播推广传统戏曲为目的的网络平台和相关的戏曲活动。国家政策加大了对豫剧发展的扶持力度,更重视豫剧的良好传承和对豫剧人才的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此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变得愈发强烈,这不失为一个促进艺术发展的良机。豫剧的发展可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提升大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戏曲乃至整个艺术行业的发展。
当下,政治局面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21世纪的中华大地充满各种发展机遇。豫剧作为地方剧种,在此大环境下,更离不开中原大地对它的滋养:小农经济下的粮食大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黄河纤夫的粗犷质朴,以及“红旗渠精神”的勤劳勇敢。中原沃土的滋养使一代代河南人形成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特色文化也反映在了豫剧的剧目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中使豫剧的唱腔更加朗朗上口,使豫剧的情感表达更加磅礴激昂。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社会各行各业面临巨大改变,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了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性,文艺生态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民享受艺术提供了诸多便利。短视频平台、互动视频等让大众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各个国家、领域的艺术。受“网红直播”“短视频平台”的线上传播数据影响,一大批豫剧爱好者甚至名家跟风而上,很快在“火山小视频”“快手”以及“抖音”等平台入驻,通过短视频作品、演出直播以及与豫剧爱好者聊天互动,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开辟了豫剧传播的新路径。
“文艺光是震撼人心是不够的,必须照亮人心。”因此,豫剧传播应该了解受众需求,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并贯穿于豫剧传播发展的任何阶段。坚持“内容为王”的硬核实力,扩充传播渠道,拓展传播范围,讲好中国故事,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
1905年,戏曲凭借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率先登上大荧幕,这在戏曲传播史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技术的进步记录着戏曲发展的点滴,记录着戏曲服装、扮相、道具的改良,舞美、灯光、音响的更新换代。在当时,电影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延长作品的时效期——记录并流传,其使戏曲不再是“一次性”的现场演出,而能长久留存。电视剧的兴起,是戏曲传播从“延长时效”到“广而告之”的过渡。除此之外,报纸、图书、磁带、CD、DVD等同样拓宽了戏曲的传播渠道。因此,媒介传播为推动戏曲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豫剧兴起至今,到剧场里看戏一直是豫剧主要的线下传播方式。通过受众现场给予的反馈,基于广泛的社会需求,院团对现场表演的呈现形式不断地更新升级,提倡“艺术+科技”的理念,提升技术层面的感官体验,同时注重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借鉴,包括加入舞蹈元素、音乐元素以及舞美设计等。现场演出极其注重剧场氛围,充满着现场直击视觉和听觉的互动魅力。因此,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等剧院为戏曲剧目创造了更多的平台,力所能及地进行传播,剧空间、繁星戏剧村等小剧场更为吸引青年群体下足了功夫。从这种演出形式的变化不难看出,豫剧的传播路径是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而不断优化升级的。
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记录优秀作品,延伸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具有即时性、准确性、拓展性和便捷性等特征。
现如今,云技术在网络服务中随处可见,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云戏剧、云舞蹈、云练功等,跨越了时空限制。2020年3月20日,北京民族乐团《春风》戏曲主题云端音乐会在各大网络平台同步上线,戏曲音乐会共在11家平台同步上演,在线观看总人数超过6万,抖音新增3.3万播放量。京剧《打虎上山》、京歌《梨花颂》、黄梅戏《女驸马》等通过器乐、声乐的形式玩转戏曲云音乐会。一个个线上“引爆点”都体现着受众对数字化传播手段的认可,数字化技术增加了受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为戏曲爱好者打造了一场云盛宴。
5G技术助推视频行业发展,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直播、短视频传播方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流方式。短视频的运营借助KOL模式,利用名家KOL的戏迷热度,吸引大量关注,发布的内容主要是参加各类晚会的台前幕后,增加曝光度;同时,联合豫剧名家、青年演员等进行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全渠道分发话题度。通过这一举动,名家、擂主们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前来围观,提升了个人的知名度和院团的影响力,为院团的生存提供了帮助,获得更多的盈利。同时,“互联网+”时代下豫剧演员主动尝试与探索的成功之举也需要继续发展并改进。
在web3.0时代下,通过大数据可以了解用户喜好以满足用户需求,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垂直领域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传播方式以此为依托,立足院团,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优势,在贴近性上下功夫,挖掘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播热点,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以此形成一种豫剧的“主流声音”,并推动这种主流声音入脑入心。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打造的一档戏曲融媒体栏目《角儿来了》也开拓了戏曲传播的可能性,邀请各个剧种的名家来节目作客,分享学戏经历与从业历程。结合技术手段,推动观众与录制现场艺术家进行实时互动,这是国内戏曲节目的初尝试。2020年,一档由当下流量青春偶像与人气搞笑艺人组成的京剧互动体验综艺节目《青春京剧社》诞生,其与京剧相关的热门IP,脑洞十足的京剧知识互动体验,让京剧更加多面,增加了京剧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地向青年群体推广戏曲文化。
现代科技运用于戏曲舞台的构建已成常态,更有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运用。线上线下的梦幻联动,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灯光来营造剧目情绪和氛围,或者切割舞台时空,让受众身临其境像黄梅戏《徽州女人》中仅仅用灯光就构成了大街小巷的虚拟空间;甬剧《典妻》中运用人工喷雾技术构建了江南水乡晨曦的视觉印象,也用光束的运动来制造角色行进中的幻觉等。一方面,对戏曲表演本身而言,虚拟现实等技术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还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对VR技术而言,与戏曲表演艺术的碰撞和交流,开创了戏曲传播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人际传播一直贯穿于戏曲传承的历史,其通过语言、肢体交流,增强传播效果。现如今,媒介的运用让传播者与接受者打破空间限制,利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助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传承是戏曲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从戏曲诞生之日起,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就是戏曲所秉承的传承方式。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际传播形式拓宽,传播效率提高。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和学习戏曲的愿望和需求,戏曲培训应运而生。不仅院团设置了面向社会各界的普及培训,很多民营剧团、个体户也开设了戏曲培训课程。尤其在河南,以豫剧为例,少儿豫剧培训十分火热,以郑州、洛阳、安阳、淮阳为基点的培训学校比比皆是。21世纪初,《梨园春》在河南卫视一经播出,豫剧培训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河南各地开设,培养了众多传承豫剧的“戏娃”。
为了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不少豫剧名家注重培养学生,广收徒弟。名家践行“广收门徒”的理念,豫剧名家李树建先生于2018年12月30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收徒仪式,62名常年服务基层的戏曲人从五湖四海赶来,拜李树建先生为师,从而使豫剧“李派”更加枝繁叶茂。为了提高豫剧“李派”弟子的向心力和自律性,李树建先生树立了规矩,即“李家弟子规”:收徒不收礼,做到“三忠于”——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观众;“三不管”——不管升官发财、不管职称评定、不管参赛获奖;“三帮助”——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帮助徒弟子女入学,关心徒弟身心健康,徒弟生活拮据的给予适当资助。进入师门的学徒在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学到该流派的技艺,学习艺术家“学戏先做人”的精神品质,做到德行兼备,这一举动对豫剧各个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让戏曲普及教育之花在校园文化中绽放。2017年7月31日,继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后,各地宣传部门会同教育、文化等部门每三年认定一次戏曲进校园的剧(节)目目录。截至目前,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京剧、地方戏等经典唱段,欣赏专业院团的精彩表演,了解戏曲中的角色行当,学习体验戏曲基本的身段与唱腔。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这种大众普及公益性质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戏曲的传播。
豫剧传播是豫剧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上文中不难看出,豫剧传播敢做时代先锋,勇于进行尝试。显然,无论是专业的豫剧院团,还是民营剧团,都为此做出了努力。河南豫剧的队伍不断壮大,其不仅注重发展艺术本体,更将目光移向传承与传播方面。豫剧的未来要求着眼于纵向与横向的延展,使传统艺术薪火相传。在互联网背景促成良好的传播环境的同时,具有先进传播理念的豫剧人,做出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兼顾传统传播模式,探索并践行新媒体传播方式,应是促进豫剧发展的必要路径,并且这一途径也在有规划、有目标地实施。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如此,戏曲艺术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