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2-11-10 16:49三亚学院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优化

李 琪 三亚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要的线下学习场所,其不仅具有阅读、学习、欣赏功能,还具有交流、休闲的作用。规范开展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与优化,能为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阐述图书馆建筑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的内在动因和发展特征展开分析,并指出新时期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需要考虑的重点,期望能进一步优化图书馆建筑空间布局,在提升图书馆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图书馆在教育、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系统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提高,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图书馆空间利用的变化。现阶段,各类创造性建筑空间层出不穷,因此,在图书馆发展中,应注重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来转变图书馆服务导向,提升图书馆的使用价值。

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建筑空间结构会受到自身功能的影响,不同时代下的图书馆,其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结构、空间表现也各有不同。以校园图书馆为例,20世纪50年代前,图书馆具有重藏不重用的特点,图书馆内小型藏书架的应用较多;到了60年代,高校图书馆在藏书的基础上,开始关注藏用并举功能,这对图书馆空间结构造成了较大影响,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图书馆空间建设引入廊厅等建设元素,同时,图书馆内部对开放式书架的应用逐渐增多。90年代以后,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增加,且这些需求开始在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IC空间概念出现以后,图书馆空间设计还引入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此时图书馆建筑空间具有大开间、大开放、一体化的特征,且这些建筑空间具备了“藏、借、阅”等功能。进入21世纪以后,图书馆空间的功能愈发多样化,除基本的藏书、借书、阅读、学习、欣赏外,图书馆还具有交流、休闲的功能,这些功能的融合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共享空间;且在图书馆空间发展导向层面,“以读者为中心”已经成为全新导向,这一变革要求图书馆建筑空间重新定位与优化。

图书馆建筑空间发展优化的内在动因

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建筑空间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一方面,在物质逐渐富裕的今天,图书馆已经演变成为人们阅读、学习、欣赏、交流与休闲的第三空间,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图书馆侧重于图书馆藏管理,具备一定的借阅功能,这种功能以“图书”为中心;而在信息时代下,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功能重心发生变化,即图书馆更加侧重自身服务功能的实现,且在新时期藏书、借阅、学习、欣赏、交流、休闲的过程中,图书馆更加注重读者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变化也要求图书馆对自身空间进行优化。

数字技术融合应用需要

信息时代下,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均在图书馆功能服务中心得到了广泛应用,间接性地促进了资源数据化的发展。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树立数字图书馆经营思路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者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主导思想。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读者可以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以在线的形式远程获取所需资源,这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利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另外,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借阅量偏低,但读者入馆量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空间的使用率,在此过程中,读者对图书馆的主导需求发生了变化。为适应“以读者为中心”的功能服务需要,图书馆还应结合这一需要,进行图书馆空间结构的优化创新。

文化事业发展需要

积极开展图书阅读在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图书馆凭借自身的多重功能,在推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创”战略指导下,各类具有创新性特色的图书馆层出不穷,此类图书馆集聚藏书、借书、阅读、学习、欣赏、交流、休闲等功能,创新性、创意性较强。这些概念性的改变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间的转型和优化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常态。基于这一特征,图书馆服务则需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确保图书馆建筑空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的特征要求

凸显建筑功能与定位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基于图书馆在教育、文化中的突出作用,国家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投入不断增加。现阶段,很多图书馆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图书馆的建筑空间结构布局反映了自身的功能与角色,同时也影响着图书馆对读者的主观印象。对此,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应确保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能准确反映自身的理念、价值、服务定位,继而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彰显节能环保特性

从物理基础结构层面来看,图书馆建筑应彰显节能环保理念,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一方面,在图书馆建筑外形设计中,除系统设计馆内外环境、绿植、屋顶外,还需要对建筑墙体、门窗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和优化。在具体优化中,应深化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保温、隔热、通风、采光、制冷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主体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应考虑图书馆建筑外景观园林、植物种植的优化,实现室内外环境的遥相呼应,这样能在凸显图书馆建筑艺术价值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基础上,缓解读者阅读时的疲劳感,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保证图书馆功能多样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在考虑读者需要的基础上,应进行服务功能的多元创新。在功能定位层面,图书馆是以学习为主要功能的场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融合使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实现了互补,多功能图书馆应运而生。为满足图书馆多功能服务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必须设计出功能服务型的图书馆空间结构,以此来实现图书馆图书储存、借阅学习、学术交流、研讨讲座、商务会展、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统一,促进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持续完善。

满足图书馆人性化服务需要

作为推动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通过对读者的服务,实现对知识文化的有效传承。新时期,读者是客体创造的主体,在自由选择阅读方式的基础上,读者的实际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对此,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考虑读者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建筑空间,并在考虑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资源关系的基础上,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提升图书馆建筑空间的服务效果。

图书馆建筑空间可持续性

结合图书馆建设发展实际可知,当前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建设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现象,这对图书馆自身服务功能的实现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应坚持可持续性的原则。该原则要求图书馆建筑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即在实际设计中,应在考虑图书馆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组成空间,并要求这些空间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

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的注意事项

系统考虑图书馆建筑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建设推广工作快速推进,但结合图书馆发展实际可知,各地区的图书馆建筑空间参差不齐,并不均衡,这是因为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发展不仅受到了认知理念、发展规划、政策扶持的影响,还与统筹设计、整合搬迁、装修施工密切相关。此外,资金经费、馆员素质、支撑体系等也是影响图书馆建筑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若不能合理地统筹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应用效果。故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其需要在考虑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控制这些制约因素,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促进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重视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规律分析

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其需要工作人员系统掌握图书馆空间优化的规律,并按规律进行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和优化。其一,新时期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应突显开放性。基于这一特征要求,在建筑结构优化中,应注重同层高、同柱网、同承载式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应用,以此来保证图书馆建筑空间面积广阔。在满足开放式建筑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馆内空间的分割管理,要求各功能空间的具体功能具有差异性。其二,在传统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中,书库、阅览室、计算机房均采用独立封闭式的设计,而在现代复合式多元化建筑空间布局形势下,应注重图书馆空间在功能上的大融合,如尽可能地实现藏阅合一,使空间特征互补。要注意的是,新时期的图书馆建筑还具有交流、休闲的特征,故而在加强学习空间、阅览空间、研讨空间建设的基础上,应实现实体书店与餐厅、咖啡厅、影视会展等功能的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图书馆的具体功能。其三,信息时代下,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发展趋势,在进行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时,应考虑建筑结构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满足图书馆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实际需要。

注重图书馆建筑空间的细节设计

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在实际设计中,应重视各功能单元的细化设计。首先,在图书馆建筑空间整体设计中,应注重大空间隔离的有效设计。图书馆的服务方向会受到读者需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读者的需求对图书馆安静有序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中,若建筑物分主、副楼设计,则主、副楼最好相对隔离建设;如果图书馆为单一楼体,则不仅要严格区分静音区和有声讨论区,还应注重走廊步道学习空间、交往空间或特色空间环境的有效设计。在该环节中,还应注重墙体隔音材料、桌椅防噪装置的应用,以创造出良好的图书馆运行环境。其次,中庭空间在图书馆功能发挥中具有关键作用。相比其他建筑,图书馆建筑多具有体量大的特征,此类建筑在初期规划设计中,多会借鉴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组织模式,这样图书馆就会存在一定的中庭空间。针对图书馆中庭空间的设计优化,一方面,应按照层层相通、室室相连的原则进行中庭空间设计,达到空间融合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中庭交通通道设计中,应注重其与其他功能区、门禁系统、总服务台的有效结合,以此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院落式核心空间。此外,在图书馆中庭设计中,还应注重建设中庭的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创造公共、开放的建筑空间,创造良好的图书馆应用环境。最后,藏阅空间布局是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单元。新时期,针对图书馆藏阅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遵守藏阅分离的要求,还应满足藏阅一体标准。其中,藏阅分离设计有助于实现藏书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能争取到更大、更灵活的学习空间,这能为后期藏阅一体化设计奠定良好基础。在藏阅一体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先应考虑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对日照光线的要求,然后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和大小设计。另外,针对藏阅一体化设计,应深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自动化、智能化的藏书、借阅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实现空间特征优势互补,为藏书、阅览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深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的应用

新时期,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中,应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布局层面,合理地进行图书馆强、弱电布线,为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中,应“以读者为中心”进行需求导向设计。该设计模式要求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撑下,读者能实现受馆内资源、馆际资源的有效阅读和分享,同时读者应能获得一定的网络资源,以满足自身学习需要和知识拓展需要。此外,在建成应用信息化设备后,还应考虑网络布设的密度、电脑设备各种接连线的隐藏,同时应加强对这些智慧化系统的维护,以期在减少二次整改损失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建筑空间的智慧化发展,提升图书馆智能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信息时代下,技术驱动使图书馆的资源、指挥和服务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倒逼图书馆进行建筑空间的变更和优化。新时期,图书馆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的必要性,结合新时期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优化要求,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对图书馆服务进行精准定位,并进行现有空间、资源、服务业的整合,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与效能,提升图书馆竞争力,促进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空间优化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基于多维感官体验的“轻养”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