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霞
锦鸡舞最早起源于我国贵州黔东南丹寨县,是由苗族信仰中的图腾锦鸡演变而来的,它象征着苗族群众丰富斑斓的文化生活,同时体现出苗家儿女对于锦鸡的崇拜之情,因此也属于苗族众多民间舞蹈中参与性极强、受欢迎度极高的一种舞蹈。锦鸡舞的舞步轻快、舞姿优美,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还有祭祀性、礼仪性、娱乐性、表演性、风俗性等不同特征,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如今随着时代潮流的更迭,外来文化的涌入,黔东南苗族锦鸡舞在传承保护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加以关注和重视,以创新的发展模式促进苗族锦鸡舞获得更多人的了解和熟知,促进优秀的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舞蹈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每种舞蹈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理念,锦鸡舞亦是如此。随着芦笙曲而摇曳,不仅展示出苗族儿女曼妙的舞姿,从中也能充分体现出他们对大自然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此同时,旁人在欣赏锦鸡舞的过程中,也可切身感受到舞者的内心情感,令锦鸡舞更具民俗魅力,这也是锦鸡舞被国内外所知悉的一大重要原因。此外,黔东南苗族锦鸡舞文化底蕴深厚,从而使其成为民俗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黔东南苗族地区,只要芦笙曲响起,人们便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跳锦鸡舞,从而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苗族同胞来说,锦鸡舞是他们相互沟通、表达自我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如今信息时代下各种文化思想广泛传播,苗族人依旧可通过传统锦鸡舞的文化传播形式突破时间、空间的屏障而开展人际交往,这使得锦鸡舞成为维系苗族与其他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沟通桥梁。在民族之间的交流中,锦鸡舞还可进一步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不仅有利于丰富锦鸡舞的表现形式,还能促进苗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继而形成苗族更为独特的民俗舞蹈审美元素及精神文化内涵。
黔东南苗族锦鸡舞的产生和延续,为我国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源泉动力,与此同时也令苗族同胞更具自信心、归属感以及凝聚力,而锦鸡舞作为首批国家非遗文化,也成为延续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苗族并未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字,但锦鸡舞却以民俗舞蹈的表达形式呈现出苗族文化所积淀的文化内涵,这也是黔东南苗族锦鸡舞亟须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黔东南苗族地区民俗舞蹈项目众多,不仅有锦鸡舞,还有铜鼓舞、板凳舞、湘西鼓舞、古瓢舞等,但尤以锦鸡舞流传最广。锦鸡舞又名“芦笙舞”,苗族人酷爱芦笙,更是享有“芦笙民族”的美誉,因此传统锦鸡舞被认作是苗族优秀的民俗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望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艺术。因此,苗族锦鸡舞必须要树立对外传播和弘扬的发展目标,不可仅局限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封闭式发展,如此必然会使得苗族锦鸡舞的发展空间受限,甚至可能在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强势发展下被替代和消弭,最终丧失传承与发展的机会。基于此,地方政府还应加以关注和重视,进一步加强对黔东南锦鸡舞的发展定位,拓宽其发展空间,完善其发展机制,促使苗族锦鸡舞的发展可与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有机结合,推动锦鸡舞实现更为广阔的传播与发展。
尽管苗族锦鸡舞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深受苗族人的喜爱,然而如今与很多民俗文化一样,面临着较为艰难的传承危机。经分析,这其中少不了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首先锦鸡舞作为少数民族舞蹈,乡土社会及其当地民俗文化是锦鸡舞的滋生土壤。然而,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全国城镇化覆盖率已接近70%,尽管贵州黔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但其城镇化发展程度还是较为明显的;不仅如此,本地区很多苗族青壮年外出务工,由此自然也就引起乡土社会的分化瓦解,苗族村寨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继而从根本上撼动了苗族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根基。其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作为传统文化和娱乐范畴的苗族锦鸡舞拥有了更多竞争对象,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日益丰富起来,很多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更受青睐;同时,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的进入,对黔东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态也构成了较大冲击,很多年轻人对锦鸡舞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有些苗族青少年未曾真正接触过锦鸡舞,这些都不利于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当前,黔东南苗族锦鸡舞还存在着传承方式过于单一化的实际问题,从而给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约束力。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未能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义务教育是最直接和高效的传承方式,以学校为传承载体,对于苗族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意义。如上所述,苗族锦鸡舞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在众多学科中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尤其是在音乐和体育教学中表现明显。然而从当前学校教育情况来看,锦鸡舞在教育中的价值未能获得全面开发。第二,苗族锦鸡舞未能与现代化技术实现相互融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很多领域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借力信息技术可有效创新锦鸡舞的传承方式,然而如今苗族锦鸡舞的传承仍以传统沿袭方式为主,未能与现代化技术有机衔接起来,继而削弱其传承力度和效果。第三,苗族锦鸡舞未能与文化市场开发实现有机融合。对非遗文化来说,大力进行文化市场的开发是其传承发扬的关键,只有充分立足于市场才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潜在推动力,但显然,当前苗族锦鸡舞的传承还存在文化市场开发不足的现实问题。
历代苗族儿女是锦鸡舞得以实现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从当前状况来看,黔东南苗族锦鸡舞临传承主体匮乏的问题。首先,锦鸡舞的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作为一种具备较高欣赏价值、民俗价值的舞蹈文化,锦鸡舞在非遗文化背景下拥有了一批较为专业化的传承人,同时黔东南地区的苗寨旅游村也有一些锦鸡舞表演艺人,然而据实地考察了解,在很多苗寨中不少锦鸡舞表演者以老者为主,而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他们参与表演锦鸡舞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这非常不利于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其次,苗族锦鸡舞的传承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最早的锦鸡舞以环境传承、家庭传承、团体传承为主,而由于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娱乐项目的增多,年轻人对锦鸡舞的兴趣越来越低,这必然给锦鸡舞的传承带来很大困境,造成传承主体的缺失,极易造成锦鸡舞出现传承断层,而这不仅仅是苗族舞蹈文化的一大损失,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
黔东南苗族锦鸡舞主要以地方传承主体为依托历代相传下来,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苗族生态文化。鉴于如今这些传承主体基本都年事已高并越来越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关怀和帮助他们,发挥他们的传承力量尽可能对原生态的锦鸡舞进行有效传承和发扬。如此,才能让黔东南苗族锦鸡舞形成更好的保护,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同时,要鼓励黔东南苗族村寨村民多与外界联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充分汲取外界文化和先进事物,帮助本地区苗族群众提高物质生活以及经济文化水平。借此,不仅可提高黔东南苗族群众的文化精神境界,还能促进对苗族锦鸡舞的传承和保护,推动苗族原生态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综上可知,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苗族锦鸡舞出现了各种传承危机,因此必须深入开展黔东南地区锦鸡舞的民间采风工作,以加强对锦鸡舞的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视角出发,安排文化旅游部门工作者深入苗族村寨,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访问面谈、拍摄录影等各种方式方法,搜集大量苗族锦鸡舞资源;同时,教育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协同文化旅游部门共同整理和探究苗族锦鸡舞文化,站在宗教学、民俗学、文化艺术学、舞蹈学等多个角度分析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充分挖掘锦鸡舞的功能价值,为今后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夯实根基。
锦鸡舞以独特的苗族舞蹈形式,描绘出苗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寄托与情感诉求,具有凝心聚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驱动力,因此传承与发展锦鸡舞也是历史赋予苗族人民的文化使命,而学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体则应努力发挥其教育的优势,积极创新锦鸡舞的传承形式,努力提高锦鸡舞的传承与保护效果。同时与其他传承方式相比,学校教育传承具备其先天优势地位,一方面学校所面向的传承对象为学生群体,继而可有效提高苗族锦鸡舞在青年人当中的影响力,缓解锦鸡舞传承主体后继无人的断层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传承具备极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系统性,更有利于提高锦鸡舞的传承效果。基于此,学校应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大锦鸡舞在教育中的传承力度。首先,要积极组织苗族锦鸡舞主题活动,学校可以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为载体,彰显苗族锦鸡舞的文化地位,组织校园文化社团开展苗族锦鸡舞的表演活动,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锦鸡舞的文化魅力;其次,将苗族锦鸡舞融入学校音乐等专业课程中,尤其是一些建立在苗族聚居地的中小学校,应强化对地方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将苗族锦鸡舞融入地方教育资源体系之中,这不仅能够丰富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可依托音乐更好地传承苗族锦鸡舞,可谓是一举两得之良策。
从长远发展观出发,外来文化的进入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影响,如何稳定并巩固苗族生态文化,是我们需慎重考虑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根基,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因此构建黔东南锦鸡舞文化基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弘扬举措。同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还需将文化基地的管理纳入正式条文之中,并在管理经费上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使其在人、财、物、力上均可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继而达到促进苗族锦鸡舞传承与发展的目的,为黔东南苗族锦鸡舞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道路。
锦鸡舞作为苗族民俗生态文化,如果不加以提高和发展,就会失去其生机与活力。因此,创新才是锦鸡舞的传承与发展出路,通过对锦鸡舞的传统动作、表演形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苗族锦鸡舞的审美层次与艺术水平,促使锦鸡舞得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并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比如以锦鸡舞为主题的节日文化活动,应丰富其内容、扩大其规模,增添更多苗族生态文化内涵,让更多人对锦鸡舞加深印象;还有在苗族歌舞中增添新的音乐元素,创编新的舞蹈动作等,从而增强锦鸡舞的普适性和艺术韵味等。此外,还需积极通过现代新媒体加大对苗族锦鸡舞的宣传力度,提高锦鸡舞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力,提高锦鸡舞的社会地位,促使锦鸡舞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锦鸡舞作为苗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结合了语言、文化、风俗以及信仰等元素,是苗族同胞与其他民族同胞相互了解、认知和交往的良好媒介与表达方式。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芦笙词蕴含了苗族上千年的社会文明,而锦鸡舞则呈现出苗族世代的文化精髓。因此,锦鸡舞不仅是苗族文化的象征,更承载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在传承与发展苗族锦鸡舞的道路上,还有待我们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