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之“孤”

2022-11-10 12:29吴辰
诗歌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城池篇幅诗作

吴辰

孤城,诗如其名,其诗作总能给人带来“孤”的感受。

孤城的“孤”是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现代回响。读孤城,总觉得作者是在穿着长衫写诗,他的诗一般不长,但却无一不雅致,一支笔在数行文字之间起承转合,篇幅虽小,却勾勒出了人情百态,颇像一幅水墨丹青。例如《互为翅膀》一诗,在“留一首诗不写”与“停一杯酒不喝”之间是大片的留白,看似不着一字,个中滋味恐怕是再多言语也无法承载下的。显然,孤城对自己这种打通古今的文笔有着充分自信,在《花蕾一层层打开春天》中,他甚至直接称自己为“一个唐朝剩下的诗人”。

孤城的“孤”是聆听自己内心声音后达到的顿悟。孤城诗中的众生万物皆存乎一心,他是个不喜欢喧嚣的诗人,但他却不逃避这熙熙攘攘的人世间,种种世相经由其心,再写出来便是冲淡而深邃的诗意。孤城的诗中绝不缺少人的活动,且看《铁匠铺》一诗,纳西族妇人和她的四个孩子走在茶马古道上,这本是一幅寻常的人间景象,诗人却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人世如淬/光阴的手艺/尚未找到适合的铁砧”;而在《养鱼经》中“三条鱼/刚好/救活一缸清水”也真可谓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发现了。

“孤”是孤城之所长,同时,“孤”也为孤城的创作带来一些问题。

“孤”意味着篇幅之间的互相独立,虽然孤城的每一篇诗作都是一个完整而自足的世界,但是诗作之间却是彼此缺少关联的。孤城擅长抓住每一个感受的瞬间,却无心将其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即便是那些体量较大的诗作,作者也习惯运用短镜头的迅速切换来营造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诗节。诗人这样写作自然有其考虑,但就孤城的整体创作而言,这却很可能限制其诗歌言说空间的拓展。当下,人们普遍生活在一种现代性的焦虑之中,日常生活被拆解,平庸充塞在每一个生活的片段中,并不断消解它们的意义。孤城重新书写生活的片段,并重新赋予其诗性和意义,但这一工作其实并非是完成形态,反而恰恰是开始。如何将这一个个片段重新拾掇起来,使之汇聚成理性与审美的河流,并以之来对抗现代人所普遍面临着的不安、惶恐与空虚可能才是诗歌创作的现实指向。读孤城的诗,读者能够看到孤城用顿悟和诗意为自己修建的城池,这是他赖以与种种现代性问题对峙的阵地;但是,读者也不难读出孤城一直是在后退的,他退回到自己的城池,却不太去思考如何向着现代性焦虑主动宣战。也正是因为如此,读者能够在孤城的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却难以获得战斗的勇气。而面对这样一个在现代性泥沼中深陷而不自知的世界,孤城可以再勇敢一些,将自己的所想所悟整合起来,将自己的城池作为根据地,大胆地在现代性荒原中攻城略地,带领着读者建立新的城池。到那时,孤城将不再“孤”,新的城池连接成片,那将是能使更多人诗意栖居的家园。

猜你喜欢
城池篇幅诗作
现象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蜕变
镜花缘(8)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述说
第二座城池
寄小读者的信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