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台
提 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启示。党在西柏坡时期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是“忧患意识”;核心内容是“两个务必”;时代主题是“清醒赶考”精神;内在动力是“自我革命”;重要保障是“人民监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时期的廉洁文化思想,总结借鉴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全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夯实新时代廉政建设思想根基。
西柏坡——河北省的一个小山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一块圣地,也是我们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特殊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进行了指挥战略决战、规划新中国蓝图等革命实践,还孕育了“两个务必”和廉洁自律的执政方略,为新中国开创反腐倡廉的一代新风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今天的廉洁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时期廉洁文化建设成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反腐倡廉的标准,全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保持政治本色,廉洁从政,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重要法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警醒自己要保持居安思危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出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
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自建党之日起就早已萌芽,党中央移驻西柏坡之后进一步增强。1944 年,郭沫若写出了《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毛泽东看后感慨万分,意识到该篇文章对于中国共产党避免重蹈李自成覆辙的警示作用。于是,他批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此文,并把此文作为党的整风文件。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我们党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因为骄傲导致失败的错误,是“吃了亏的”,我们必须时刻以忧患意识,保持自省,不能再犯类似“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还在写给郭沫若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把《甲申三百年祭》当作整风文件加以认真对待。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后,面对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产生了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对党员干部可能被“腐化”和受“糖弹”攻击的情况而担忧,并作了相应的准备。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胜利后党内可能滋生四种情绪、可能在资产阶级“糖弹”面前打败仗的危险作了深刻分析,他指出,如果真被“腐化”了,中国共产党还能不能“掌握住”国家,这存在着危险。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拥有,而且是党领导集体的共识。如:1948 年12 月,刘少奇谈到,中国共产党即将管理全中国,未来更加艰难,如果“赶考”失败,那么“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
西柏坡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帝国主义国家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怀有敌意。他们声称,“共产党取得了天下,不一定坐得了天下……”这无疑对我们党全国执政提出了挑战,严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另一方面,新中国建设的国内情况异常艰难。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遭遇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压迫,经济基础薄弱,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很多,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之上来建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西柏坡时期,党对全国执政的能力产生了忧患意识。在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等一系列问题面前,毛泽东有着深深的忧虑。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干部出身于农民,党又长期战斗、生活在农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城市管理、恢复秩序、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经验。我们必须做好战略重心转变的准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有面对全国执政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准备,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才取得了令人民满意的优异成绩。
忧劳可以兴国,骄逸必至亡身。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长久执政的法宝;骄傲自大、安逸贪奢是政权走向败亡的根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精神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两个务必”的思想。从那时起的70 多年,我们党始终把牢记“两个务必”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37 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大会上强调,陕北公学的同志们,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后,毛泽东在很多场合经常讲到,“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满招损,谦受益。越是取得成绩成就,越不能骄傲自满、高傲自大。1945 年4 月,抗日战争胜利在即,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开幕词中谈到,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必能完成”。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分析了日本投降后的形势后强调,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甚多”,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只要全党不犯错误,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是有办法的。
这说明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有着深刻历史思考。西柏坡时期,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提防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骄傲问题。从历史上看,在某个集团初创阶段,由于基础差、力量薄弱,外部强敌环伺,稍有不慎,就有失败风险。在此境遇下极少有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情况。反之,初创期后,在胜利面前,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再小心谨慎,失败了的对手或新生对手趁虚而入,导致最后走向失败。历史上因胜而骄,因骄而败案例不胜枚举。
第二是腐败问题。从历史上看,有的政治集团在初创阶段,面对千辛万苦、艰难困苦、险象丛生的境遇,能够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勇往直前。但是一旦胜利,便追求穷奢极欲的物质生活,巧取豪夺,腐化堕落,奢靡享乐,挥霍浪费,丧失了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逐渐走上衰败乃至灭亡的道路。
有鉴于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随着形势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这不过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个胜利是“渺小”的,是“序幕”并不是“高潮”,更大的胜利“还在后头”,我们必须做到“两个务必”。
除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毛泽东又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六项规定”:不许给党的领导人祝寿,不许送礼,不许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为地区、街道或企业命名,不许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少给领导人敬酒,少拍掌。这些为党员干部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制度规定。
西柏坡时期,党的领导人在“两个务必”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例如:全国土地会议召开时,会场的主席台搭在一个旧房基地上,放上旧桌子,旧凳子。参会代表们没有桌凳,有的找块石头当凳子或直接坐在地上,用膝盖当桌子做笔记。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正是以毛泽东等领导人率先垂范,我们党那时以谦虚谨慎、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文化建设才取得明显成效。
情系黎民知载覆,赶考应试无穷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一直在廉洁自律、超越自我“赶考”路上笃行不怠、砥砺奋进。1949 年3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即将离开西柏坡踏上气势恢宏的“赶考”之路。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深知,“进京赶考”绝对不会是一次简单的旅行,也不是一次轻松的应试,建设新中国的道路更艰险、更困难、更伟大。因此,“进京赶考”前,毛泽东专门告诫大家进北平不是去享福,绝不能有歇歇脚的念头,誓言“决不当李自成”,中国共产党而且必须要考出优异成绩,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对“进京赶考”的清醒认知。
“清醒赶考”命题体现了对未来全国执政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清醒认知。西柏坡时期,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推进,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任务是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转变。在这个时期,提出“赶考”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即将担起全国执政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清醒认知。一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相应会有较大转变,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环境也不同了,要大力推进廉洁建设,否则“考试”可能就会不及格。二是“赶考”命题将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考试,且随着“考试升级”,全国执政的廉政新试题、新考验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
“清醒赶考”命题体现了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清醒认知。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全国执政,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毛泽东很清醒,要建设人民共和国。那必须是有别于传统农民起义建立的国家。传统农民起义,旨在建立新的王朝,而不是促使旧朝转型和新制创立。也就是说,国家总体架构和根本制度与前朝相比并未有真正革新,新建立的国家不过是前朝的再重建、再生产与再复制,这样的旧式王朝,注定“赶考”失败。毛泽东提出,我们党坚决不能当李自成,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必须有别于且超越传统的农民起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是带领中国跳出历史周期率,走出历史循环之路,走出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的新路。在这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赶考新路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清醒赶考”命题体现了对如何处理与人民关系的清醒认知。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再三要求“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决不当李自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有任何特权,更不能作威作福,贪图享受。这不仅与李自成不同,与国民党亦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摒弃了“官国”“党国”的思维,将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彻底清除,防止由“公仆”变成“主人”,力求跳出专制腐败、“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
党在西柏坡时期的“清醒赶考”意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放在做考生的位置上,让人民群众当考官,甘当人民群众服务员、廉洁勤政,反腐防变的信心和决心。
正是这种“清醒赶考”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严守“赶考”纪律,永葆忠诚担当、清正廉洁本色,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保持“赶考”姿态,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攻克一个个“堡垒”,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革别人命难,革自己命是难上加难。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到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优势。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聚焦自身,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严明纪律,通过坚决惩治破坏纪律和腐败行为等方式革弊立新,清扫顽疾,积极进行“自我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之前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鲜明特征。
西柏坡时期,党注重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党员干部学习任务,规定必学篇目。毛泽东强调,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列宁关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的内容;在九月会议上,中共中央规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学习的马列经典著作篇目;在1949 年1 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应该根据革命形势和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规定了党员干部必读的十二本著作,为党的自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西柏坡时期,党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由于当时党员数量增长较快,党的一些基层组织在成分和作风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风险。为了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达到自我净化目的,中共中央先后两次作出关于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的指示。各解放区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中,还开展了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整党运动。在运动中,通过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党内由于成分不纯导致的过激斗争以及作风不良导致的各种问题,促使党的各级组织加强了作风建设,夯实了组织基础,也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和挽救、教育、改造和处分的区别对待的态度,作为自我革命的主要方式。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严明党的规矩和纪律。严明纪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同样也是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西柏坡时期,随着战争形势发展,许多解放区呈现出连片形态,一些地方存在“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加强整军运动中,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等一系列制度。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口号,解决了党内以往存在的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个人决定重大事项等问题,严肃了党的规矩和纪律。同时,把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并分别执行、党委集体领导范畴、党委会议召开时间及频率、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统一等事项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保证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为党的自我革命打下了制度基础。201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回顾历史上党在这里制定的制度规定时强调,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立规严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纪律和廉洁文化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坚决惩治破坏纪律行为和腐败行为。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常抓不懈的课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1948 年初,毛泽东对解放军进入高家堡后出现的个别破坏纪律行为写了批语,他指出:“高家堡破坏纪律的行为,应追究责任,并向全军施行政策教育和纪律教育。”同年4月8 日,在解放军再次攻克洛阳之后,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在电报中强调对于一切新解放的城市,部队进入时应执行“城市政策”。除此之外,西柏坡时期还对极少数腐败行为进行了惩处。1947 年6 月,朱德致电中央,指出了个别党内干部的不良行为。7 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指出要检查和纠正各地发生的贪污腐败现象。同年5 月,东北局颁布了《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根据条例各地惩办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
党在西柏坡时期的“自我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自我提高的精神。正是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历经百年来的风雨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人民群众是最强大的监督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西柏坡时期,为了人民有效地监督政府,通过采取鼓励人民群众鉴定党员干部行为、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遏制腐败、将人民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评判者,并通过加强反腐监督体系的构建等方式,不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道路上采用人民民主监督提供了经验借鉴。
西柏坡时期,党鼓励人民群众评鉴党员干部行为。我们党十分重视群众的监督力量,鼓励人民群众评鉴党员干部行为。1947 年2 月22 日,刘少奇在《关于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给晋绥同志的一封信》中强调,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清除党内和政府内的一切不廉洁的现象,才能肃清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残余。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群众鉴别能力,鼓励群众批评、考察、鉴定党员干部的行为,并自由调换我们的干部。开展土地改革的时候,要求全体党员“均必须受群众的、切实的、毫不敷衍的考察和鉴定”。1947 年,刘少奇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指出:“各级干部如有多占群众斗争果实及有其它为群众所反对的行为,应充分发扬群众民主,让群众批评揭发及撤换他们的职务。”为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党于1948 年2 月作出指示,“使党内一切好的与坏的现象暴露于群众之前,为群众所监督”。这种人民群众参与、人民群众审查、人民群众选举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党的工作效率和正确率,是检查党是否遵守纪律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1948 年,《华北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布告》指出:“如有不肖之徒冒充本军,或本军的个别人侵犯人民利益者,欢迎各界同胞控告检举,本部自当负责法办。”
西柏坡时期,党充分利用报纸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报纸是西柏坡时期各地党组织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指出,接受群众监督“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报纸”。1948 年8 月,华北解放区利用党报畅通了群众了解、监督政府工作的渠道,不仅在党报上刊登党的政策、代表人民群众需求和愿望的新闻,还专门开设群众监督与反馈意见的专栏,如:“群众呼声”“批评与建议”“信箱”等,使政府和党员干部更好地接受人民大众监督。冀鲁豫解放区也非常重视报纸在落实群众监督方面的作用,要求党员在报纸上看到群众对某项工作的批评后,立即进行自我检查,如有问题就要加以改正。冀中区党委也下发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利用报纸尤其是党报,把党报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武器,对待群众的批评不可置之不理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心理。
西柏坡时期,党建立专门的人民监督机构。毛泽东强调,只有在人民群众监督的前提下,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在人民群众监督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有鉴于此,随着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我们党开始建立人民监督机构。1948 年8 月,华北人民检察院成立,开展由行政检察机关主持的专职的监察。为了加强对即将建立的人民政府的监督工作,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口号,号召建立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监督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央政府,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毛泽东专门强调: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以示和国民党政权的区别。真正实现人民民主监督,除了赋予人民代表及相应人民代表机构以监督职能以外,还必须赋予人民监督机构以独立的行政权力。
党在西柏坡时期努力探索了人民监督的有效举措,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监督权力,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进行有效监督提供经验。
西柏坡时期,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建设成就,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2013 年7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2022 年2 月24 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做法和成效一以贯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忧患意识”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增强“忧患意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很多新论断、新要求。第一,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他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断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第二,在党面临的风险、考验方面,他指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第三,在党面临的重大斗争方面,他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自我审视精神,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新时代行动的重要指南。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务必”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这一重要思想,要求全党将“两个务必”转化为全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201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2013年12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2019 年3 月5 日,他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务必”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传家宝。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清醒赶考”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保持“赶考”的清醒,考出让人民满意的成绩。第一,提出“长征”永在路上,“赶考远未结束”之说。他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行进在新征程之中。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考试仍在继续。第二,明确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重要论断。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即将全国执政称作“进京赶考”。习近平总书记仍然把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看作“考生”,说“我们是答卷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决心不辱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的决心和恒心。第三,提出“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的论断。他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自我革命”展开了深入系统论述与阐释,体现了刀刃向内,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第一,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的重要论断。第二,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重要观点。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第三,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监督”的传承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人民监督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监督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第一,提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论述。他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第二,把人民监督纳入到党内法规的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进一步把人民监督纳入到了党内法规的制度安排。第三,提出让“人民监督”的两个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第四,提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权力要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