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罗霄中麓、湘东之南,地处湘赣边区的攸县,一直把办好教育作为“为人民谋福祉”的首要之责,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当作重要之任。“要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广泛汇聚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磅礴力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打造湘赣边教育事业发展样板区。”攸县县委书记李鹏程在全县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攸县留守学生占比高达70%,家庭教育中“不会管、管不了”等问题突出。如何破难点、解痛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攸县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为重点,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逐步探索建立了“家校社”共育的“攸县”模式。
学校+社区,构建齐抓共管育人格局
镇谭家垅社区的乡贤馆内,50 余名家长全神贯注聆听学习,不时拍照、做笔记。这是攸县社区家长学校的日常授课现场,也是攸县“家校社”共育的一个生动实践。
家校社联动怎么联?家庭教育谁来开展?如何确保全县一盘棋?2021 年5月,攸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攸县家长学校总校),攸县县委副书记、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担任家校社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以这一全新的协同育人平台为基础,攸县136 所学校(幼儿园)按照有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十有”标准建立规范化家长学校,并推动全县17 个乡镇(街道)297 个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构建起城乡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为破解共育人才从哪来的问题,择优遴选出一批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社会乡贤和优秀家长组建成县、校、村(社区)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并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攸县教育局副局长贺国惠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已集中培训了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300 余人次、班主任3500 余人次,全县5761 名教师实现全覆盖培训,培养了611 名家庭教育讲师,构建了一支家校社共育的硬核队伍。
以“学校+社区”结对的形式,每个周末,讲师团成员便会走进各社区的家长学校,常态化开展家庭亲子系列实践教育,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上+线下,打造双轨并行培训模式
“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东北街小学,一条条家长发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装订进了数个厚厚的笔记本。校长罗子定介绍,这是攸县家长网络“云课堂”开设后,该校收集的家长学习心得,目前累计共有2300 余篇。
在线下开设家长学校的同时,攸县教育局依托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设了网上家长学校,每周五晚7 点整为全县家长线上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的教育。
“手機登陆网站、输入账号、点击观看,操作十分便捷。专家讲授的内容案例详实。”攸县机关幼儿园家长张晓旭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养成和幼小衔接上有着种种困惑,“云课堂”充分解答了她的疑惑。
“‘云课堂可以直播可以回放,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让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能同步接受学习。”攸县家庭教育第一讲师团团长谭飞飞介绍,目前已经开放家长教育网络直播课程270 余节,专题讲座130 余场,个性化咨询服务350 余次,受众家长6.9 万人。
“一开始有家长对这种培训感到厌烦。”攸县家庭教育第二讲师团团长陈利芳坦言,为此,攸县教育局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家长常见的育人难点和县域实情编写了一套家庭教育课本教材,自主开发了政策法规、沟通艺术、智慧父母、情绪管理、隔代教育等20 个板块共计150 余节家庭教育精品课程,通过点单模式推送到各家长学校,以提供更精准、更个性、更切实际的有效服务。
活动+服务,架起协同育人心灵桥梁
“孩子,妈妈有时候发脾气不对,妈妈向你道歉。”“爸爸,你工作太辛苦了,在外面要保重身体……”在上云桥中学,“一封家书”的征集分享活动成为学校一项传统。
校长肖旭明告诉记者,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同时,学校还通过“一封家书”“党员进万家”“家长节”等家校社实践活动,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走深走实。
“家长关注什么,学校就重视什么。”网岭镇中学副校长陈曦告诉记者,以前家长对学校饮食、安全管理、课后服务收费等工作有诸多质疑,学校便把家长请进学校,成立膳食委员会、家长义工联,切实解决家长疑惑。上学期的家长满意度调查中,该校的家长满意度从2018 年的62%上升到了95%。
酒埠江镇中心小学在该校17 个班各遴选了一名有专业背景或艺术特长的家长“进课堂”,增进家校沟通,达成育人共识。“这样的活动,让家长更能理解学校和老师,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校长陈忠华说道。
架起“连心桥”,唱响“和谐曲”,攸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将“家校社”共育理念以多元视角融入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共育的种子种到每个人的心里,激励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高质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