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22-11-09 09:32尤希宇王雪萍沈海根沈新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沈 婷 尤希宇 王雪萍 沈海根 沈新平

(1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苏州市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200)

苏州南部地区种植模式大部分是稻—麦茬或稻—油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往往会延长水稻的生育期,以追求水稻高产,进而形成了小麦晚播的栽培现状[1]。播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品质和籽粒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宜的播期是小麦增产的必要条件[2]。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2021年在苏州(吴江)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基地(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进行,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44′、北纬 31°11′,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较均匀,土质为黄泥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夏播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6号、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扬麦16号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品质类型为中筋,是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扬麦23是由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用扬麦16/扬辐93-11选育而成的强筋小麦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审定;宁麦19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所选育,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合淮南稻麦两熟地区种植,尤其是适合中晚熟水稻茬(直播稻茬)种植;镇麦12号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是苏州南部麦区的主推品种。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个播期处理,分别为2020年12月1日较晚播(S1)和2020年12月10日晚播(S2);品种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24个小区,小区面积380 m2(20 m×19 m),四周设有保护行。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播种量为225 kg/hm2。

1.4 田间管理情况

2020年12月1日播种田块,播种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 kg/hm2,播后机开沟;2021 年 1 月8日追施苗肥,施尿素247.5 kg/hm2;3月10日追施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 kg/hm2。病虫草害防治情况:2021年1月8日喷施5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 kg/hm2防除杂草;4月14日喷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 mL/hm2+10%吡虫啉0.45 kg/hm2+15%三唑酮0.45 k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蚜虫;4月22日喷施36%丙环·咪鲜胺750 mL/hm2防治小麦赤霉病。

2020年12月10日播种田块,播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 kg/hm2,播后机开沟;2021 年 1 月23日追施苗肥,施尿素247.5 kg/hm2;3月15日追施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 kg/hm2。病虫草害防治情况:2021年1月22日喷施5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 kg/hm2防除杂草;4月14日喷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 mL/hm2+10%吡虫啉0.45 kg/hm2+15%三唑酮0.45 k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蚜虫;4月22日喷施36%丙环·咪鲜胺750 mL/hm2防治小麦赤霉病。

1.5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2020年小麦播种后降雨较少,田间干燥,不利于小麦出苗。越冬期间雨日较多,降水充足,但遇连续2次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气温偏低,小麦苗势较弱。2021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返青期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拔节孕穗期光照充足,降水不多,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扬花灌浆前期雨日偏多,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3]。小麦成熟前期天气情况较好,光照充足,雨日较少,降水不多,有利于小麦的成熟、收割。

1.6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差异比较以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2020年12月1日(S1)播种小麦在2021年1月1日出苗,2020年12月10日(S2)播种小麦在2021年1月15日出苗,主要原因是播种后雨水较少,且遇强冷空气,气温偏低导致小麦出苗缓慢。从品种来看,各品种成熟期最多仅相差2 d。就全生育期而言,12月10日(S2)晚播情况下,宁麦19、扬麦16号生育期较短,扬麦23、镇麦12号生育期晚1~2 d。由此可见,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在12月1日、12月10日晚播情况下差异不大。

表1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的影响

2.2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晚播情况下小麦基本苗不多,出苗不理想。12月1日(S1)播种情况下,扬麦16号基本苗数最多,为171.00万株/hm2;扬麦23基本苗数最少,为144.00万株/hm2。最高总茎蘖数以扬麦16号最多,达到468.0万株/hm2;镇麦12号最少,为372.0万株/hm2。有效穗数以扬麦16号最多,为325.5万穗/hm2;镇麦12号最少,为274.5万穗/hm2。有效分蘖率以扬麦23最高,为79.6%;扬麦16号最低,为69.6%。株高以扬麦16号最高,为86.40 cm;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均显著低于扬麦16号。

表2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的影响

12月10日(S2)播种情况下,基本苗数以扬麦23、宁麦 19 最多(171.00 万株/hm2),镇麦 12 号最少(144.00万株/hm2)。最高总茎蘖数以扬麦23最多(397.5 万株/hm2),镇麦 12 号最少(336.0 万株/hm2)。有效穗数以扬麦23最多,为306.0万穗/hm2;镇麦12号最少,为270.0万穗/hm2。有效分蘖率以镇麦12号最高,为80.4%;宁麦19最低,为74.6%。株高以扬麦16号最高,为87.2 cm,显著高于宁麦19、扬麦23、镇麦12号,宁麦19的株高显著高于扬麦23、镇麦12号。

2.3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抗逆性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影响下,各小麦品种均受到轻度冻害影响。宁麦19赤霉病、白粉病发病重,锈病、纹枯病发病轻;镇麦12号赤霉病发病重,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发病轻;扬麦23赤霉病、白粉病较重,锈病中等,纹枯病轻;扬麦16号赤霉病较重,白粉病中等,锈病、纹枯病轻。对比2个播期,S2播期下扬麦23锈病病害程度重于S1,宁麦19在S2播期下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均重于S1。

表3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抗逆性的影响

2.4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12月10日(S2)晚播与 12月 1日(S1)较晚播相比,镇麦12号穗长、总小穗数、每穗粒数有所下降,不孕小穗数有所增加,千粒重下降明显。扬麦16号穗长、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变化不大,千粒重下降明显。扬麦23穗长、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有所下降,千粒重影响不大。宁麦19穗长、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变化不大,千粒重下降明显。整体来看,4个品种在晚播的情况下,穗长、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和每穗粒数受影响不大,扬麦23千粒重受影响不大,扬麦16号、宁麦19、镇麦12号千粒重下降明显。

表4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2.5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S1播期下,扬麦16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5 618.4 kg/hm2,与宁麦19差异显著(P<0.05),与镇麦 12号、扬麦 23差异极显著(P<0.01)。宁麦19平均产量为5 334.2 kg/hm2,位居第二,与扬麦23差异极显著(P<0.01)。镇麦12号平均产量为5 160.5 kg/hm2,虽然低于宁麦19,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S2播期下,依旧是扬麦16号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4 928.9 kg/hm2,与镇麦12号差异极显著(P<0.01)。 宁麦 19平均产量为 4 689.5 kg/hm2,扬麦23平均产量为4 605.3 kg/hm2,虽然低于扬麦16号,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 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12月 10日(S2)播期下宁麦 19、扬麦16号、镇麦12号的产量与12月1日(S1)播期下差异显著,减产明显。扬麦23在12月1日和12月10日2个播期下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扬麦23在12 月 10 日(S2)和 12 月 1 日(S1)2 种晚播情况下,产量差异不明显,耐迟播性较好;宁麦19、扬麦16号、镇麦12号在12月10日晚播情况下比12月1日播期下产量下降显著。

图1 不同播期下各小麦品种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次试验中,随着小麦播期的推迟,小麦出苗缓慢,主要原因是受播种后降雨较少、冬前积温不足等因素影响[4],4个小麦品种在冬前均未出苗,平均基本苗数较低,小麦出苗不理想,越冬苗势较弱,营养生长期缩短,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从而推迟了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5]。从生育期上看,4个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12月1日播种的在5月31日左右成熟,12月10播种的在6月3日左右成熟。从不同品种茎蘖动态来看,12月1日播期下,扬麦16号、扬麦23有效穗数较多,12月10日播期下,扬麦23有效穗数较多。从抗逆性来看,在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影响下,各小麦品种均受到轻度冻害影响;扬麦16号赤霉病发病较重,白粉病中等;扬麦23赤霉病、白粉病发病较重,锈病中等;宁麦19赤霉病、白粉病发病重;镇麦12号赤霉病发病重。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在12月1日播期下,扬麦23、宁麦19每穗粒数较高;镇麦12号千粒重高,扬麦16号、宁麦19千粒重较高;在12月10日播期下,扬麦23、宁麦19、扬麦16每穗粒数较高;镇麦12号千粒重较高。在晚播的情况下,扬麦23千粒重受影响不大,扬麦16号、宁麦19、镇麦12号千粒重下降明显。从产量来看,在12月1日与12月10日2个播期下扬麦16号的实收产量均居第一,扬麦23产量差异不显著,宁麦19、扬麦16号和镇麦12号受晚播影响产量显著下降。

综合来看,试验年份冬前积温不足、降水少,遇此类年份晚播应注意做好抗旱工作,同时加大播量,以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晚播对扬麦16号、宁麦19和镇麦12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宜过晚播种,扬麦23受晚播影响不大。相对来说,扬麦16号、扬麦23耐迟播性较好。因此,在苏州南部麦区稻麦模式下,为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建议在11月底前完成播种[6]。

猜你喜欢
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大冶市小麦赤霉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