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祎楠 张琳悦
12—13世纪,中国造纸术被阿拉伯人带到欧洲,之后便逐步传至西方各个国家。16世纪,欧洲便已经实现了纸张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纸也逐步替代羊皮成为了主要的书写载体,这划时代的变化让欧洲剪纸的发展脉络有迹可循。
与欧洲其他国家宗教、贵族性质的剪纸艺术形式不同,波兰剪纸艺术是波兰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19世纪以后照相机的诞生让欧洲剪纸艺术失去了现实意义,也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波兰的剪纸植根于波兰民间文化之中并得以流行至今。作为波兰最为出彩的剪纸艺术形式,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wycinanki剪纸便一直在波兰民间工艺中广为流行,其装饰图案主要与沃维奇和库尔比两个地区有关。库尔比剪纸多是由一张纸制成,主要为单色对称图案;而沃维奇剪纸多是将彩色纸张分层裁剪,独具特色。
2.1.1 造型
沃维奇剪纸在造型选择上多为民间素材,主要为娃娃、鸟禽、花卉、乡村生活等市井造型,但其与中国剪纸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形象复刻不同,其所塑造的剪纸造型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仅存在于艺术家的想象之中。构图形式多采用连续的、具有节奏感的、对称的作品,在裁剪出原始剪纸图案后,将其均匀排列并无限延长成相同的图像要素,并呈现出抽象排列式布局。
沃维奇剪纸分为单色和多色两种形式,波兰的单色剪纸和中国传统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黑色的豫西祭祀剪纸、红色的漳浦婚嫁剪纸、绿色沃维奇植物剪纸等都采用色彩象征性的手法;波兰的多色剪纸一般以黑色为背景,使用羊毛剪在背景上裁出设计好的纹样,然后再将明亮的细节色纸贴进其中,色彩丰富却不失沉稳。
2.1.3 技法
在中国,多数剪纸艺术形式表现为镂空,作品呈现为平面的二维表现形式;而波兰的剪纸拥有其特殊的剪裁手法,即“连续性折叠剪裁”,将一张纸折叠剪裁,边缘形成特殊的繁复装饰纹样,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镂空通过组合形成精美的图案。
波兰剪纸技法主要由两大裁剪方式组成:第一种单色对折剪纸是传统的剪纸形式,图案对称均匀是单色对折剪纸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剪切工艺较为繁琐,需要在保留原始图案的基础上对花纹进行完美的镜像;第二种剪贴式剪纸是沃维奇剪纸真正从乡村装饰走向国家艺术的关键,先剪基础底图,再在底图的上层,用不同色彩的纸张裁剪花纹,最后将这些彩色花纹拼贴在底图上,这种与中国图案衬底剪纸技法完全相反。
2.1.4 题材
沃维奇剪纸的题材最初为简单对称的“生命之树”结构,附上粘贴拼凑的抽象几何元素。随着时间推移,其题材逐步发展为复杂、多层的组合画面或者叙事性的图像。其不同于中国剪纸的指向性,中国剪纸往往以人物、动物、自然、神话等为明确故事性题材;而沃维奇剪纸更为抽象,无论是风景题材还是民间装饰其都离不开形变的人物造型,人物可以作为装饰鳞次排列,也可以单独出现在民间故事题材中,抽象的人物形象是沃维奇剪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题材价值具有装饰性特征。
沃维奇剪纸从华沙附近的村庄诞生,当时主要用于装饰农村房屋的天花板以及墙壁,是最为简单便宜的房屋装饰材料。波兰的剪纸植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之中,其作为色彩点缀在室内,让居住环境充满艺术感。波兰人会将剪纸挂在窗户、墙上和天花板接缝处作为生活装饰品,平日不做更换,当复活节来临,波兰女性剪出新的图案来替换陈旧、褪色的剪纸。贴的位置也有讲究,需对应着屋内窗户、横梁、镜框及画的布局。20世纪90 年代,英国航空公司用这些民间图案装饰飞机尾部,开辟了波兰剪纸艺术发展的新方向。虽然今天沃维奇剪纸大都出现在博物馆中或各种纪念品上,但民间艺术仍在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元,比如2010 年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建筑师们就迸发出新灵感,指明了剪纸艺术的新方向—现代建筑的饰面,也让传统剪纸从“边角料”成为“主体”。
建筑外观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文脉价值,建筑的物理结构联结着人的感官体验。作为文化性建筑,从结构上来看波兰馆采用了"剪纸盒子"的艺术形式,整体造型呈双塔型、纯白色;利用建筑触媒置入的手段将沃维奇剪纸元素融入到建筑外观中,形成相互交织的镂空花纹剪纸图案。抽象且不规则的建筑外立面布满了镂空花纹,如同一张巨型的民间剪纸,这是波兰馆在众多展馆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波兰馆的建筑外立面展现了中国与波兰文化共通之处,剪纸艺术是两种文化交织最明显的部分。其实早在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就已经采用了剪纸元素作为展馆的外观,采用了十二生肖剪纸造型,这是因为红彤彤的十二生肖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喜庆。由此可见,民间艺术在建筑外观的应用离不开传统的文化内涵,现代建筑的“建筑表皮”已经开始脱离建筑本体并获得独立逻辑。
沃维奇剪纸的镂空效果会让人视觉上产生“错觉”,展馆内部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翦纸图案在馆内明暗错落,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感。视觉体验、视觉形象和沟通形式在波兰馆占据着主导地位,阳光穿透展馆外墙繁复精美的镂空雕花缝隙,进入展厅内部,在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投射出绚烂的纹理,斑驳的光影在阳光变换间对观者产生直接的视觉冲击,不同的花纹映射在展厅的墙体上形成丁达尔效应让光拥有了形状;当夜晚来临,不同色光在室内不断变换,灯光光线穿透建筑外立面的剪纸图案令展馆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内部的墙体成为荧幕,播放着波兰3 D 龙形剪纸的视频。(如图1)
图1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空间的分割上,波兰馆利用了剪纸的折叠性。折叠的纸张在展馆的内部空间形成多个表面,从直观的空间分割来构成了折叠状的“剪纸板”,从感官体验来看,构成了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剪纸在空间内以折叠的形式分割内部空间从而构建不规则场馆内部,展览馆的内部功能被合理地分割成不同的功能领域。
空间内部的墙体也使用了剪纸镂空花纹的效果,在阳光照射下光线透过网眼投入到内部空间中,光影对比强烈,让参观者在通过展厅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展馆内墙也是重要的展示部分,表演和展览都能用其作为背景,这也是利用了纸的反射原理。在高场所性、高功能性的展厅中,剪纸图案作为视觉装饰元素而存在。
现代化社会加速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快节奏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民间艺术了解有限,消费时代“建筑场所性”在与“建筑表皮”的竞争需要文化艺术的中和,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则需要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与现代建筑交织的过程中,文化在设计中传承。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建筑的交融,体现了在大工业时代极简主义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要从过去对古建筑形体的照搬,到如今现代化形式下古典“灵魂”的更迭,表现出民间艺术设计的再造将实现从艺术的共鸣到文化的共鸣的转变,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发光发热为民间艺术奉献了一座新的宝库。探究波兰馆的设计要点,结合当下中国本土的民族特色文化,完善现代建筑设计的民族性、历史性,为现代建筑设计创造“东方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