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亚夫
最近,我们几位上海退伍老兵聚会小酌,点菜时,老班长特地关照服务员:不吃辣,也不要大蒜头。大家听了会心地笑了起来。
是啊,因为大蒜头,我们几位老兵多少是吃过点苦头,还为此遭受了不少嘲讽。我想起上海老兵、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伦贤中将有过这样的遭遇:“因我当新兵时不吃大蒜头,副连长说:你看,连大蒜头都不敢吃,真是怕苦怕累,你们这些上海兵还能干什么?”
原本“大蒜头”与上海兵,两者风牛马不相关,但在我们某些同志的眼中,就是有关系。这里我们且不论籍贯,单以“食性”而论,因为上海兵不喜欢吃大蒜头,就被断定“怕苦怕累”,进而被推论为“你们这些上海兵还能干什么”,这显然是错误的。刘伦贤中将的参军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是上海奉贤人,1961年入伍。从战士、班长干起,直至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曾经写过一篇 《我在百万大裁军中》 的文章,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他被任命为由福州、南京两大军区合并后的南京军区首任参谋长,时年刚过41岁,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中央军委所下达的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曾经采访过原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邹玉琪中将,他谈起1964年全军大比武时说:“上海兵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有文化,人聪明,肯钻研,军事大比武给了他们用武之地。有不少上海兵通过比武,成为全区全军的‘状元’,为家乡争了光。”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人民军队中的上海兵不是娇生惯养的“少爷兵”,而是能征善战的人民子弟兵,是共和国的优秀卫士!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与人们的道德品格无关。但曾几何时,在我们某些干部身上,盛行一种论调,什么“不吃大蒜头,不好当头头”;“不喝白酒,不是爷们”;“不吃辣椒难当官”,等等。我们可以说喜欢吃某种食物,比如吃大蒜头,或许对身体有益,于养生有利,但决不能将其上升为衡量干部好坏、士兵优劣、革命不革命的标准。还是刘伦贤将军说得好:“实践证明,不管来自什么籍贯的战士,只要目标明确、勤劳努力,都是可以为军队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