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挥水平不断提升,政府及教育部门逐渐提高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关注。在高校不断扩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及业界内的关注热点。因此,为缓解就业紧张问题,可通过就业指导的方式为学生规划出正确的职业生涯,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通常被定义为是以学生就业前期设计为主,以就业设计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毕业前期各项工作的规划,保证在大学生毕业后不会受到就业问题困扰,通过对未来职业预测的方式,确定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式以及从业走向,增加其在就业环节的有利因素,确保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与个人特点及技术优势一致。这样一来,可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其在就业期间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制定出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避免在就业环节出现过多的制约因素,使相关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进而达到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的目的。具体而言,学生的职业方向以及职业目标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可通过选择的方式,为学生规划出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给予大学生相应的人生指引,使其更好地适应后续就业活动,加强其学习并以实践锻炼的方式,确保学生在就业环节不会退缩,增加其在进入社会时的有利因素。这样方可通过具有针对性意义的职业规划方针,在实际就业环节发挥出真正成效。
在高职院校内,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在毕业后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一旦习惯学校的生活,就会惯用此种思维方式,出现想法上的错误或狭隘性的问题。因此,为保证学生能够在后续就业环节得到更好的发展,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凸显出学生在校内所具备的技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满足目前相对严重的就业形势,确保学生在就业环节不会受到过多外界因素影响,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以及就业观,避免社会上的问题对学生带来影响,结合社会发展形式与自身所学,实现对大学生全面的指导,保留主观性及客观性要求,进而使当下就业指导现状更加清晰,根据学生在校状况,量身定制属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学生在就业期间出现眼高手低等不正确、不规范的就业观念及行为,使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更加准确。
通过校内学生信息收集的方式,掌握大学生知识层面的状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系统化问题以及规范认知问题。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得到更高层面的认知,展现出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发挥出就业信息的实际作用。在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下,应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策划符合学生就业形式的职业规划,以此方式丰富学生在校生活,确保学生和职业之间的距离不会太大,保证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会产生畏惧心理,使其成为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性的帮助。
在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职业选择进行前期预判,以教育活动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自发了解就业环节的内容。结合经济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充分掌握自身的学习能力并规划出相应的就业方向,运用科学性、综合性以及客观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预判方式,保证就业方向的正确。这样大学生即可通过理论课程向现实的方向靠拢,可以正确认识到前期规划与实际就业环节的差异,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将有效缩短自己与企业职工之间的距离作为努力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仅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更能保证学生转变原有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并增加学生的耐力,使其能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展现出主体意识,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在实施前期,可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身的学习状况,通过全面性、切实性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发展状态。展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性特点。在就业指导环节,可以此方式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度,定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在校内不断完善,加强社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
从发达国家的教学任务中可知,启蒙课程及就业指导工作相对重要,在大学阶段为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需增设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组织建设就业辅助机构,分析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层次,辅助职业生涯与学生的学业融合,确保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引导,以全面且细致的规划方式,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作为核心,使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前景更加良好,避免在就业期间出现过多问题,实现经济市场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展现出知识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的应有作用,这样可通过学习及训练的方式,保证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使学生适应目前社会及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保证学生在就业后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引导,提高学生的成才率及就业率,以此为建设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样学生在校即可为就业做打算,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增加在此期间的指导性意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引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确保学生在毕业后不会出现过于紧张的问题,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其在面试环节能够具备较好的心态,坚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来切实开展思想教育及观念引导工作,增加理论知识的应用,确保学生在实践环节不会出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在教育教学活动时间环节,教学人员需从低年级入手,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全面消除学生对就业环节的疑惑,使学生通过就业、择业的方式了解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误解,确保通过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就业误区。其次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主动性,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做出长久规划,调动其对此课程的积极性,利用就业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即可把握好就业方向,贯彻落实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思想,增加社会的适应性要求,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发光、发亮并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思考,若学校仅通过“灌输式”教学无法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需避免单向性教育,应细致且全面地了解学生需求,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了解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分析的方式评估及判断自身专业能力,凸显出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特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了解个体优势,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从而为学生规划出完整的职业生涯路线,建设出就业理想平台,降低企业用人负担。
部分学校将教育重心放在理论教学环节,就业指导工作过于片面,缺少对学生实践经验的考虑,造成就业指导工作仅停留在形式上,无法满足后续企业招聘要求,使企业需花费过多的实践对学生培训,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并造成学生存在自我意识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就业决策的难度。缺乏全面性培训计划,由于就业指导人员多为辅导员,未历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导致就业问题研究不足,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仅停留在课本内容上,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实践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就业内容,掌握岗位信息。由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社会行业的基本内容,在校内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模拟入职及招聘活动,保证社会与高校的充分融合,这样方可构建出完整、开放且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学人员的带领下,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可在校内设置实习模拟机制,为学生创建优质的实践机会,运用有组织性、引导性的规划方式,保证就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辅助学生拓宽自身的见识,进而达到积累自身经验的目的,方便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好地进行,从而使学生走向社会期间的适应期缩短,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入职。
由于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对教育质量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可加强校内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减少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限制,保证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理论、实践过程中的任务要点。通过对教学人员的进行搭配,提高就业引导工作的服务性特点,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确保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水平,发挥出师资队伍的教育能力。首先可通过学业方面的深造,在课堂内增加对先进培训机制的应用,提高增加工作理念要求并实现全面性的工作技能培训,让课堂内的理论知识有发挥的余地,使专业知识的发展性特点更加突出,保证学生工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其次,可根据实施教育的方式,开展帮扶活动,在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带领下,提高校园内部的教育水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师资队伍教育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最后,可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教师能够观察当下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增强就业指导活动与企业招聘工作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情况及行业知识,促进教师更高效地了解目前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好教学工作的推动性作用。
根据当下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制定就业指导培训方案,增加学生就业期间的理性要求,赋予学生挑战未来的能力。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使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当下职位的变化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改变方案,保证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会因为求职难而惧怕就业。根据招生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具备更高的认知,有效打破传统专业选择工作中的弊端,使校园内的招生制度得到质的转变,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得以发挥。如此,有利于学生对社会需求、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了解,将此规划为后期入职就业工作的基础,保证学生能够挑选自己热爱的专业,以此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培训方案。可增加对学分制度的运用,通过全面培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让学生掌握学分制发展模式并发挥出此种管理方案的管理性、灵活性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发挥出学分制度的灵活性作用。
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环节,可根据校内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增加科学技术的应用,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服务平台,让学生以此方式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首先根据校内的知识结构,为大学生成才教育活动打下基础,增加系统内的知识含量,以知识累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区分专业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分析,以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保证学生职业技能、就业需求得到满足,以实践的方式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其可满足就业后期的岗位需求,强化其实际操作能力,发挥出强大的决策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期间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增强其专业技能的全面性,使就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其次,可通过在教育平台内增加应聘视频、在职视频,让学生自主思考今后的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保证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优化能力,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平台内学习就业环节的基本内容,增加对电脑、手机等终端移动设备的利用,使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就业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及流程。以职业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做兼职活动,增加学生对目前社会就业形式的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以此达到就业引导工作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深入到就业环节,强化自我适应性,从而规划出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让学生更早地掌握人才市场的招聘要求,定向学习就业相关内容,保证大学生的各项技能满足企业发展。但由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根据实时的职业任职要求,保证学生在就毕业后达到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若出现职业标准与实际企业需求不符的状况,教学人员可制定就业指导方案,掌握就业内容,保证学生时刻掌握自身职业相关的信息,以理性分析及筛选的方式确定自己需应聘的企业,这样方可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更早做出抉择。可在校园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自身不足,了解就业环境内的客观现实,以此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活动经验,保证各项工作满足招聘市场要求,促使学生将就业活动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