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乐颖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具有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不断重视,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使高等院校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关高校应该对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更好地完善,保证高校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目前高等院校最有效的改革措施就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提升完善,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就业,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部分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相关高等院校对本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使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富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渐密切,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2.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改革全球化的发展,已经逐渐改变了国际竞争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获得高速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在本国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并且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本国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我国目前面临着在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压力。所以,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上适应国际人才发展趋势,并能够让所教育的知识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3.国际教育界已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即最适应21世纪的生存发展方式是终身性学习。教育界相关学者认为目前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人对于发展的终身学习要求,相关教育组织应该对学习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性变革,让人们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这种思想观念已经带来了重大的思想方面的影响。
为了让高等教育院校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挑战,相关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高等教育变革,承担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责任、义务。高等教育院校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特色,从满足人们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入手,以“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为中心,以最好的教育模式来迎接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水平。所以,现代高等院校的教育应该具备时代发展性、社会适应性、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等方面的特点。
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应该包括四点内容:1.新的质量观要具有发展性;2.新的质量观要丰富多样化。在人才教育培养时,不应该只用一种培养标准来代替其他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3.新的质量观要具有适应性。高等院校的教育应该满足当下人们对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下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教育人才;4.新的质量观要具有特色化。特色就是创新的完美呈现,只有充满创新性才能具备时代的竞争力。由此可知,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各大高校主要的存在形式就是为社会人才培养提供培训场所,并成为所有人最终接受教育的理想性集合点。高校毕业生不再只是成为本学校的教育“成品”,而是要成为社会的“准成品”,时刻准备着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看出,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和质量观,高校只有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
我国的各大高等院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相互存在联系,许多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和办学模式上都受着政府的管理,许多院校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直接管理,部分高校不能同政府及时地进行有效沟通,高校对教育管理缺乏主动性的权利,使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当前,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无法同现今社会进行更好地适应,不能站在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同社会发展的轨道相偏离,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人才。
与此同时,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使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的运营发展更看重的是利益,而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对于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需要时间来适应,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学生的工作成效,许多企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许多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无法得到企业重视。从学校角度来说,部分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没有进行合理的完善。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受到了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制约,让很多教育管理者极度缺乏对于学生实际的教育管理规划。
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依旧按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对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缺乏行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针对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部分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也无法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部分高校是为了扩大教学规模而同多个院校进行合并,导致在管理方面较为混乱,特别是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权限不够,使得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人才方面比较缺乏。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让许多学校管理人员在工作行为方面不能受到有效的制约,也无法依照一定的章程办事,使整个高校的教育管理较为混乱,人员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指导,许多高等院校相关方针政策扭转了一直以来教育和地方分块分割的重复办学模式,使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制度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和完善。但想要系统提升教学的管理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高校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创新教育管理理念,通过先进的思想来完善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管理工作体制。
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高校办学要求,也没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忽略了学生在高校学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身发展能力无法在高校的学习中得到提升,也无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各个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灵活适应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模式,及时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创新,通过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思想来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管理,使高校的教育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减少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高校的教育管理原则应该以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为根本,及时了解社会情况并调整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思想理念,让高校的相关教职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坚持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促发展的教学理念,使高等院校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高等院校应该摒弃陈旧的教育管理方案,通过对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分析,创新和制定出更加适应市场的教育管理模式,让高校不再通过行政文件来对学生进行强化式的管理,而是注重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平等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的公平性。通过创新改革的教育管理体制,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地适应其发展方向,同时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出了要求。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与相关的技术性人才密不可分,正是有了许多的技术性人才,才使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不再只是只发挥教育功能,而是要将它的社会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和运用,让高校成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终身学习场所,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进步的中心。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与经济和社会有着紧密联系,是高校的教育管理创新和完善不能忽略的思考方向。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相应的教育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和适应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国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要从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形势需求。针对国际上的教育形势,相关高等院校应该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拓展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发展特色,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出具有特色的质量观念。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再被视为一种一次性的完成式教育,而是应该当作人们在学习生涯中的其中一段经历。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上进行了升华,也为后续的终身性学习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许多人会根据自己的职业所需来进行选择教育。
高质量是不管相关的学习人员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只要是对个人能力提升有帮助的,能够突出自个性发展的,或者是通过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出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形式,都是高质量的教育。
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不应该将高等教育单独拿出来看,只认为高等教育才能教育出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明确高等教育所处的教育环节。所以,教育管理模式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使教育管理更具有多样化的质量观。
高等院校通过对教育管理观念进行思想转变,让学校建立新的教育管理机制,将新的教育管理质量观应用到高等院校发展中,并通过管理的宏观性和微观性来实现对高校的管理。
教育管理的宏观性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方面的教育变化,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新的质量观进行全面贯彻,针对社会发展来对院校的专业和教育方向及时调整,不断扩大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根据高校发展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学校在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方向、招生规模等方面建立属于本校独有的特色体系,让高校学生通过在校园中的学习,能够适应社会剧烈的竞争压力。
相关的院校可以依据学校所具有的专业和其发展方向,来对教育教学计划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并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高校在对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中需要表现出多样化和适应性的质量观。例如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实际课程的安排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开拓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基础课程知识进行拓展教学,并设置实际操作培训课程,重视学生理论和实际联合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提供重要支持。
教育管理的微观性是为了使新的质量观得以实现,高校要从具体的教育管理制度出发,体现新的质量观。高校要保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授课质量,同时也要保证考试设置方面的质量,二者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性保障。相关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其他高校的评价体系来制定适合本校教师的教学评定制度指标,建立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档案,以保证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长期的管理监控。为了保证考试的真实有效,可以设置相应的考场巡视和考教分离的制度。
我国处于教育发展变革的新时期,需要高等院校具备时代发展的敏锐观察力。根据对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分析,来树立属于本校特色的教育发展理念,并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质量观。高校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以保证高校的教育管理始终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本文从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以及现代高等教育新的质量观入手,梳理了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最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通过对教育管理进行创新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综合性能力,而且使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断的提升,从而让学校得到长久的可持续性发展。